山石

〔唐代〕韩愈

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

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

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

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

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

当流赤足踏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

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鞿?

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

作品简介

《山石》是唐代文学家韩愈所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被选入《唐诗三百首》。诗题为“山石”,但并非咏山石,而是一篇诗体的山水游记。此诗按时间顺序记叙了游览惠林寺的所见所感,描绘了从黄昏至入夜再到黎明的清幽景色,抒发了作者不愿为世俗羁绊的心情。记叙时由黄昏而深夜至天明,层次分明,环环相扣,前后照应,耐人寻味。前四句写黄昏到寺之所见,点出初夏景物;“僧言”四句,是写僧人的热情接待;“夜深”二句,写山寺之夜的清幽,留宿的惬意;“天明”六句,写凌晨辞去,一路所见所闻的晨景;“人生”四句,写对山中自然美,人情美的向往。“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促为人鞿”是全诗主旨。全诗颇显韩愈“以文为诗”的特色,其突出特点是运用了赋体的“铺采摛文”手法,气势遒劲,风格壮美,素为后人所称道。

创作背景

《山石》的写作时间历代有不同说法。一般认为写于唐德宗贞元十七年(801年)七月韩愈离徐州去洛阳的途中。当时作者所游的是洛阳北面的惠林寺,同游者是李景兴、侯喜、尉迟汾。

翻译注释

翻译

山石峥嵘险峭,山路狭窄像羊肠,蝙蝠穿飞的黄昏,来到这座庙堂。

登上庙堂坐台阶,刚下透雨一场,经雨芭蕉枝粗叶大,山栀更肥壮。

僧人告诉我说,古壁佛画真堂皇,用火把照看,迷迷糊糊看不清爽。

为我铺好床席,又准备米饭菜汤,饭菜虽粗糙,却够填饱我的饥肠。

夜深清静好睡觉,百虫停止吵嚷,明月爬上了山头,清辉泻入门窗。

天明我独自离去,无法辨清路向,出入雾霭之中,我上下摸索踉跄。

山花鲜红涧水碧绿,光泽又艳繁,时见松栎粗大十围,郁郁又苍苍。

遇到涧流当道,光着脚板踏石淌,水声激激风飘飘,掀起我的衣裳。

人生在世能如此,也应自得其乐,何必受到约束,宛若被套上马缰?

唉呀,我那几个情投意合的伙伴,怎么能到年老,还不再返回故乡?

注释

(1)荦确:指山石险峻不平的样子。

(2)行径:行下次的路径。

(3)微:狭窄。

(4)蝙蝠:哺乳动物,夜间在空中飞翔,捕食蚊、蛾等。这是写山寺黄昏的景象并点明到寺的时间。

(5)升堂:进入寺中厅堂。

(6)阶:厅堂前的台阶。

(7)新雨:刚下过的雨。

(8)栀子:常绿灌木,夏季开白花,香气浓郁。

(9)佛画:画的佛画像。

(10)所见稀:即少见的好画。稀:依稀,模糊,看不清楚。一作“稀少”解。

(11)置:供。

(12)羹:菜汤。这里是泛指菜蔬。

(13)疏粝:糙米饭。这里是指简单的饭食。

(14)饱我饥:给我充饥。

(15)百虫绝:一切虫鸣声都没有了。

(16)清月:清朗的月光。

(17)出岭:指清月从山岭那边升上来。夜深月出,说明这是下弦月。

(18)光入扉:指月光穿过门户,照时室内。扉(fēi):门。

(19)无道路:指因晨雾迷茫,不辨道路,随意步行的意思。

(20)出入高下:指进进出出于高高低低的山谷径路的意思。

(21)穷烟霏:空尽云雾,即走遍了云遮雾绕的山径。霏:氛雾。

(22)山红涧碧:即山花红艳、涧水清碧。

(23)纷:繁盛。

(24)烂漫:光彩四射的样子。

(25)枥:同“栎”,落叶乔木。

(26)十围:形容树干非常粗大。两手合抱一周称一围。

(27)当流:对着流水。

(28)赤足踏涧石:是说对着流水就打起赤脚,踏着涧中石头淌水而过。

(29)人生如此:指上面所说的山中赏心乐事。

(30)局束:拘束,不自由的意思。

(31)鞿:马缰绳。这里作动词用,比喻受人牵制、束缚。

(32)吾党二三子:指和自己志趣相合的几个朋友。

(33)安得:怎能。

(34)不更归:不再回去了,表示对官场的厌弃。

全文拼音版

shānshí
shānshíluòquèxíngjìngwēihuánghūndàobiānfēi
shēngtángzuòjiēxīnjiāozhīféi
sēngyánhuàhǎohuǒláizhàosuǒjiàn
chuángzhìgēngfànshūbǎo
shēnjìngbǎichóngjuéqīngyuèchūlǐngguāngfēi
tiānmíngdàochūgāoxiàqióngyānfēi
shānhóngjiànfēnlànmànshíjiànsōngjiēshíwéi
dāngliúchìjiànshíshuǐshēngfēngchuī
rénshēngshùwéirén
jiēzāidǎngèrsānānzhìlǎogèngguī

作者介绍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世称“韩昌黎”。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领袖,“唐宋八大家”之首。他倡导“文以载道”,反对骈文,复兴秦汉散文传统,代表作《师说》《原道》等说理透辟,气势雄健。其诗奇崛险怪,开“韩孟诗派”。官至吏部侍郎,谥号“文”,故称韩文公。他以儒家道统自任,力排佛老,其文学主张与实践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

韩愈的诗

相关推荐

山中闻杜鹃

〔宋代〕洪炎

山中二月闻杜鹃,百草争芳已消歇。

绿阴初不待熏风,啼鸟区区自流血。

北窗移灯欲三更,南山高林时一声。

言归汝亦无处归,何用多言伤我情!

山坡羊·燕子

〔元代〕赵善庆

来时春社,去时秋社,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喃,忙劫劫。

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喃照斜。兴,多见些;亡,都尽说。

山坡羊·燕城述怀

〔元代〕刘致

云山有意,轩裳无计,被西风吹断功名泪。去来兮,再休提!

青山尽解招人醉,得失到头皆物理。得,他命里;失,咱命里。

山行

〔宋代〕叶茵

青山不识我姓字,我亦不识青山名。

飞来白鸟似相识,对我对山三两声。

山鹧鸪词

〔唐代〕李白

苦竹岭头秋月辉,苦竹南枝鹧鸪飞。

嫁得燕山胡雁婿,欲衔我向雁门归。

山鸡翟雉来相劝,南禽多被北禽欺。

紫塞严霜如剑戟,苍梧欲巢难背违。

我今誓死不能去,哀鸣惊叫泪沾衣。

山村叟

〔唐代〕于濆

古凿岩居人,一廛称有产。

虽沾巾覆形,不及贵门犬。

驱牛耕白石,课女经黄茧。

岁暮霜霰浓,画楼人饱暖。

山茶

〔明代〕归有光

山茶孕奇质,绿叶凝深浓。

往往开红花,偏在白雪中。

虽具富贵姿,而非妖冶容。

岁寒无后凋,亦自当春风。

吾将定花品,以此拟三公。

梅君特而洁,乃与夷叔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