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生

〔宋代〕王安石

一时谋议略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

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

作品简介

《贾生》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咏汉文帝与贾谊,但与李商隐诗的着眼点不同,议论更大相径庭。李诗以小事而见大节,王诗则因大事而忽小节。王安石认为贾谊的政略,文帝基本都有采用,在这种情况下,个人官职的高低与否不重要;李商隐抱负难申,乃为贾谊悲,王安石得宋神宗宠遇,乃为贾谊喜,正是不同的遭际,才产生出不同的议论来。就诗歌艺术而言,此诗纯是议论,褒贬分明,对比强烈。

创作背景

熙宁二年(1069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开始颁行新法。然而变法触犯了保守派的利益,遭到保守派的反对。法令颁行不足一年,围绕变法,拥护与反对两派就展开了激烈的论辩及斗争。由于保守派的激烈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王安石被迫辞去了宰相职务。但他制定的新法由于宋神宗的支持还在推行,这首七绝《贾生》很可能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写的。

翻译注释

翻译

贾谊所献的“谋议”,大体上都能获得施行,谁能说文帝轻视贾谊呢?

自古以来,不知有多少达官贵人,尽管他们的官爵职位很高,但其言论都被君王废弃了。

注释

(1)略:大致,差不多。

(2)君王:指汉文帝刘恒(前179—前157在位)。

(3)薄:轻视,亏待。

(4)爵位:官爵和职位。

(5)废:弃置,废弃。

(6)何啻:何止。啻:仅,止。

(7)公卿:达官贵人。

全文拼音版

jiǎshēng
shímóulüèshīxíngshuídàojūnwángjiǎshēng
juéwèigāoyánjìnfèiláichìwàngōngqīng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江西临川人。他主持“熙宁变法”,推行青苗法、募役法等新政,力图富国强兵,虽争议巨大却影响深远。文学成就斐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文峭拔简劲,政论犀利,代表作《元日》《泊船瓜洲》等传诵千古。晚年退居江宁(今南京),潜心著述。谥号“文”,世称王文公,其改革精神与文学造诣对后世影响深远。

王安石的诗

相关推荐

贾生

〔宋代〕王安石

汉有洛阳子,少年明是非。

所论多感慨,自信肯依违?

死者若可作,今人谁与归?

应须蹈东海,不但涕沾衣。

贾客词

〔唐代〕刘禹锡

贾客无定游,所游唯利并。

眩俗杂良苦,乘时知重轻。

心计析秋毫,捶钩侔悬衡。

锥刀既无弃,转化日已盈。

徼福祷波神,施财游化城。

妻约雕金钏,女垂贯珠缨。

高赀比封君,奇货通幸卿。

趋时鸷鸟思,藏镪盘龙形。

大艑浮通川,高楼次旗亭。

行止皆有乐,关梁似无征。

农夫何为者,辛苦事寒耕。

贾客词

〔唐代〕刘驾

贾客灯下起,犹言发已迟。

高山有疾路,暗行终不疑。

寇盗伏其路,猛兽来相追。

金玉四散去,空囊委路岐。

扬州有大宅,白骨无地归。

少妇当此日,对镜弄花枝。

贾人食言

〔近代〕邹弢

济阴之贾人,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号呼救命。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曰:“我富者也,能救我,予尔百金!”

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但予十金?”

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捕鱼能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

渔者黯然而退。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或曰:“何以不就?”

渔者曰:“是许金而不酬者也!”

立而观之,遂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