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句原文翻译
吏散公庭夜已分,寸心牢落百忧薰。
待群吏从公堂渐渐散去,静悄悄已到那半夜时分,孤寂的寸心无所托寄,百种的忧愁如火蒸薰。
催科无政堪书考,出粟何人与佐军?
催讨赋税无政绩,我无法经受官府考核的条文,只因为谁还拿得出粟米,来帮助缺粮的官军?
饥鼠绕床如欲语,惊乌啼月不堪闻。
饥饿的老鼠围绕床脚,叫吱吱就像要诉说酸辛,惊惶的乌雀啼噪月下,悲切切真令人不堪听闻。
扁舟未得沧浪去,惭愧舂陵老使君。
扁舟一叶,我没能顺沧浪飘浮远去,深深愧对,我家舂陵老使君。
注释
(1)内乡:今河南内乡。
(2)县斋:县衙内住所。
(3)书事:书写事情。
(4)公庭:就是公堂,官府办公的地方。
(5)夜已分:前后半夜的分界,指到后半夜。
(6)寸心:即内心。心位于胸中方寸之地,因此称为寸心。
(7)牢落:孤寂、无所寄托。
(8)百忧薰:各种忧愁使人烦闷。薰,薰蒸,潮湿闷热。诗里喻烦闷。
(9)催科:催收租税的法令科条。
(10)无政:没有什么政绩。
(11)堪:经得起。
(12)书考:记录官员考核的政绩。
(13)与:介词,义同“为”。
(14)佐军:资助军队的粮饷等。
(15)沧浪:就是汉水。古人多以“沧浪”喻隐居之地。诗里是泛指隐居的江湖去处。
(16)舂陵老使君:指诗人远祖元结。元结,字次山,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官道州(今湖南道县)刺史。“到官未五十日”,上司发来的征调文书就多达二百余封。元结有感于征敛之苦,先后作《舂陵行》、《贼退示官吏》二诗,反映百姓疾苦,并直言指斥官府催租逼税,比“山贼”更残酷。舂陵,古地名,治所在今湖南宁远西北。道州即为舂陵故地。使君,古时对州府长官的称呼,这里指元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