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乡县斋书事

〔金代〕元好问

远祖次山《舂陵引》云:‘思欲委符节,引竿自刺船。’故子美有“兴含沧浪清’之句。

吏散公庭夜已分,寸心牢落百忧薰。

催科无政堪书考,出粟何人与佐军?

饥鼠绕床如欲语,惊乌啼月不堪闻。

扁舟未得沧浪去,惭愧舂陵老使君。

作品简介

《内乡县斋书事》是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文学家、诗人元好问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该诗作于诗人临危受命上任伊始,深夜与府衙处理公务时所思所感,表现了诗人既不忍心向衣食无着的百姓催科,又深为无粟佐军、军无储粮而忧虑的矛盾痛苦的心绪。全诗词意沉郁,情调悲凉,充分反映了诗人的痛苦,真实动人。

创作背景

《内乡县斋书事》该诗作于金哀宗正大四年(1227),诗人任内乡县令不久。当时山西、河北、山东诸路州县已被蒙军占领,全国的一切赋役全压在河南人民身上。加上水、旱、虫灾,人民苦不堪言而军队在前线与强敌对抗,没军粮。诗人受命于危难之际既为县令催逼赋税急迫,又面对家无颗粒的人民,忧心如焚,夜不能寐,故学远祖元结《春陵行》而赋《内乡县书斋事》以达下情。

翻译注释

翻译

待群吏从公堂渐渐散去,静悄悄已到那半夜时分,孤寂的寸心无所托寄,百种的忧愁如火蒸薰。

催讨赋税无政绩,我无法经受官府考核的条文,只因为谁还拿得出粟米,来帮助缺粮的官军?

饥饿的老鼠围绕床脚,叫吱吱就像要诉说酸辛,惊惶的乌雀啼噪月下,悲切切真令人不堪听闻。

扁舟一叶,我没能顺沧浪飘浮远去,深深愧对,我家舂陵老使君。

注释

(1)内乡:今河南内乡。

(2)县斋:县衙内住所。

(3)书事:书写事情。

(4)公庭:就是公堂,官府办公的地方。

(5)夜已分:前后半夜的分界,指到后半夜。

(6)寸心:即内心。心位于胸中方寸之地,因此称为寸心。

(7)牢落:孤寂、无所寄托。

(8)百忧薰:各种忧愁使人烦闷。薰,薰蒸,潮湿闷热。诗里喻烦闷。

(9)催科:催收租税的法令科条。

(10)无政:没有什么政绩。

(11)堪:经得起。

(12)书考:记录官员考核的政绩。

(13)与:介词,义同“为”。

(14)佐军:资助军队的粮饷等。

(15)沧浪:就是汉水。古人多以“沧浪”喻隐居之地。诗里是泛指隐居的江湖去处。

(16)舂陵老使君:指诗人远祖元结。元结,字次山,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官道州(今湖南道县)刺史。“到官未五十日”,上司发来的征调文书就多达二百余封。元结有感于征敛之苦,先后作《舂陵行》、《贼退示官吏》二诗,反映百姓疾苦,并直言指斥官府催租逼税,比“山贼”更残酷。舂陵,古地名,治所在今湖南宁远西北。道州即为舂陵故地。使君,古时对州府长官的称呼,这里指元结。

全文拼音版

nèixiāngxiànzhāishūshì
sàngōngtíngfēncùnxīnláoluòbǎiyōuxūn
cuīzhèngkānshūkǎochūrénzuǒjūn
shǔràochuángjīngyuèkānwén
biǎnzhōuwèicānglàngcánkuìchōnglínglǎo使shǐjūn

作者介绍

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忻州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元初著名文学家、史学家。金兴定五年进士,官至行尚书省左司员外郎。金亡不仕,潜心著述。其诗沉郁苍劲,堪称金代诗坛巨擘,《论诗三十首》系统阐述诗歌理论,《岐阳三首》写亡国之痛,感人至深。词作兼有豪放、婉约之风,《摸鱼儿·雁丘词》"问世间情为何物"传诵千古。编有《中州集》保存金源文献,著有《遗山集》。

元好问的诗

相关推荐

内人生日

〔清代〕吴嘉纪

潦倒邱园二十秋,亲炊葵藿慰余愁。

绝无暇日临青镜,频过凶年到白头。

海气荒凉门有燕,溪光摇荡屋如舟。

不能沽酒持相祝,依旧归来向尔谋。

内园逐凉

〔南北朝〕徐陵

昔有北山北,今余东海东。

纳凉高树下,直坐落花中。

狭径长无迹,茅斋本自空。

提琴就竹筱,酌酒劝梧桐。

内宴奉诏作

〔宋代〕曹翰

三十年前学六韬,英名常得预时髦。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

庭前昨夜秋风起,羞睹盘花旧战袍。

内顾诗二首·其二

〔魏晋〕潘岳

独悲安所慕,人生若朝露。

绵邈寄绝域,眷恋想平素。

尔情既来追,我心亦还顾。

形体隔不达,精爽交中路。

不见山上松,隆冬不易故。

不见陵涧柏,岁寒守一度。

无谓希见疏,在远分弥固。

内顾诗二首·其一

〔魏晋〕潘岳

静居怀所欢,登城望四泽。

春草郁青青,桑柘何奕奕。

芳林振朱荣,渌水激素石。

初征冰未泮,忽焉振絺绤。

漫漫三千里,迢迢远行客。

驰情恋朱颜,寸阴过盈尺。

夜愁极清晨,朝悲终日夕。

山川信悠永,愿言良弗获。

引领讯归云,沈思不可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