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西涧》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一首写景七言绝句,是中唐山水诗的名篇,以空灵笔触描绘野渡幽景。诗中"独怜幽草涧边生"突显孤芳自赏的审美情趣,"上有黄鹂深树鸣"以声衬静,"春潮带雨晚来急"展现动态之美,"野渡无人舟自横"则定格超然意境。全诗语言简淡清新,构图虚实相生,将诗人恬淡胸襟与自然野趣完美融合,体现了中唐诗歌由盛唐雄浑向萧散淡远的风格转变,成为韦应物"高雅闲淡"诗风的典范之作。
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滁州西涧》此诗作于建中四年(783年),韦应物任滁州刺史期间。时值"泾原兵变"后政局动荡,诗人寄情山水以遣怀。西涧实为滁州城西上马河,诗中"野渡无人"的闲适场景,既是对战乱中一方净土的发现,也是其"身多疾病思田里"的宦情写照。作品诞生于中唐社会转折期,以自然意象寄托文人疏离政治的心态,反映了士人从社会关怀向个人精神世界的退守。
翻译注释
翻译
最是喜爱涧边幽谷里生长的野草,还有那树丛深处婉转啼鸣的黄鹂。
傍晚时分,春潮上涨,春雨淅沥,西涧水势顿见湍急,荒野渡口无人,只有一只小船悠闲地横在水面。
注释
(1)独怜:唯独喜欢。
(2)幽草:幽谷里的小草。幽:一作「芳」。
(3)生:一作「行」。
(4)深树:枝叶茂密的树。深,《才调集》作「远」。树,《全唐诗》注“有本作‘处’”。
(5)春潮:春天的潮汐。
(6)野渡:郊野的渡口。
(7)横:指随意漂浮。
全文拼音版
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作者介绍
韦应物(737—791),字义博,唐代诗人,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其诗以山水田园见长,风格淡远清新,与王维、孟浩然、柳宗元并称“王孟韦柳”。代表作《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等,以简练笔墨绘自然之趣。出身关中望族,少任侠使气,安史之乱后折节读书,历任滁州、江州、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作透露出士大夫的隐逸情怀与悯民之思,是中唐山水诗派重要代表。
相关推荐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江上渔者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古朗月行(节选)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