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

〔明代〕杨基

春色醉巴陵,阑干落洞庭。

水吞三楚白,山接九疑青。

空阔鱼龙气,婵娟帝子灵。

何人夜吹笛,风急雨冥冥。

古诗的意思及注释

逐句原文翻译

春色醉巴陵,阑干落洞庭。

美丽的春色陶醉了巴陵,她从四面八方汇集到洞庭。

水吞三楚白,山接九疑青。

洞庭吞下三楚的白水,君山接住九疑的绿晴。

空阔鱼龙气,婵娟帝子灵。

空阔的湖面仿佛鱼龙变化,娉婷的君山就象湘妃显灵。

何人夜吹笛,风急雨冥冥。

夜深徘徊忽听有人吹笛,笛声里风急雨昏令人吃惊。

注释

(1)岳阳楼:湖南岳阳县城西门楼,正对洞庭湖,远望君山,自唐以来为有名的游览胜地,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据传旧址是三国时吴将鲁肃训练水师的阅兵台,始建于东吴黄武二年(223年)。唐开元四元(716年),中书令张说贬岳州,在鲁肃原阅兵台兴工造阁,才定名岳阳楼。此后,岳阳楼几经兴发,当地官员屡加修缮,才使中国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岳阳楼幸存至今。

(2)巴陵:即今湖南省岳阳市。

(3)阑干:同“栏杆”。

(4)落洞庭:是说楼外栏杆突出于洞庭湖中。

(5)三楚:古代楚地颇广,一说自今苏北沛县以西至河南南部、湖北北部为西楚,自苏北徐州以东、南至扬州、苏南一带为东楚,大江之南自江西南昌至湖南长沙等地为南楚。

(6)九疑:九疑山,又名苍梧山,在今湖南省宁远县南。

(7)空阔鱼龙气:形容洞庭湖景色奇异,气象万千。鱼龙,古代戏(杂技)的一种。

(8)婵娟:仪态美好的样子。

(9)帝子:指湘江女神湘夫人。本为帝尧二女,舜妻,随舜南巡,没于湘水,因为湘夫人。

(10)灵:神。

(11)冥冥:烟雨弥漫,看不清楚的样子。

岳阳楼拼音版

yuèyánglóu
chūnzuìlínglángānluòdòngtíng
shuǐtūnsānchǔbáishānjiējiǔqīng
kōngkuòlóngchánjuānlíng
rénchuīfēngmíngmíng

作品简介

《岳阳楼》是明代诗人杨基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首联点题,写了巴陵山的春色,也写出了岳阳楼的气势;颔联写湖景,水与山皆视野开阔,气势磅礴;颈联前句想像洞庭鱼龙变幻,着眼于自然,后句追思帝子神灵,着眼于神话;尾联写诗人陶醉于湖光山色中,乐而忘返,且运用神奇的典故,借助疑问句式,把读者引向一个诡异惝恍的境界。全诗以乐景开始,以愁意结局,急转收束,余味如笛音,悠悠不尽。

创作背景

《岳阳楼》这首诗当写于公元1374年(洪武七年)春末。杨基于洪武初年两任两黜,公元1373年(洪武六年)重新起用而奉使湖广,诗即其纪游之作。

作者介绍

杨基(1326—1372),字孟载,号眉庵。原籍嘉州(今四川乐山),生长于吴中(今江苏苏州)。元末,曾入张士诚幕。明初为荥阳知县,累官至山西按察使,后被谗夺官,罚服劳役,死于工所。杨基少时曾著《论鉴》十万余言。又于杨维桢席上赋《铁笛》诗,当时维桢已成名流,对杨基诗倍加称赏,于是扬名吴中,与高启、张羽、徐贲为诗友,时人称为"吴中四杰"。著作有《眉庵集》12卷,补遗1卷。按古体、歌行、律诗、绝句、长短句及词曲分卷排列。明成化重刻时,江朝宗为之作序。杨基最著名的十首诗

相关诗文

登岳阳楼二首·其二

〔宋代〕陈与义

天入平湖晴不风,夕帆和雁正浮空。

楼头客子杪秋后,日落君山元气中。

北望可堪回白首,南游聊得看丹枫。

翰林物色分留少,诗到巴陵还未工。

题岳阳楼

〔唐代〕白居易

岳阳城下水漫漫,独上危楼凭曲阑。

春岸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

猿攀树立啼何苦,雁点湖飞渡亦难。

此地唯堪画图障,华堂张与贵人看。

登岳阳楼

〔唐代〕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登岳阳楼二首·其一

〔宋代〕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登岳阳楼

〔宋代〕萧德藻

不作苍茫去,真成浪荡游。

三年夜郎客,一柁洞庭秋。

得句鹭飞处,看山天尽头。

犹嫌未奇绝,更上岳阳楼。

题岳阳楼

〔宋代〕刘仙伦

八月书空雁字联,岳阳楼上俯晴川。

水声轩帝钧天乐,山色玉皇香案烟。

大舶驾风来岛外,孤云衔日落吟边。

东南无此登临地,遣我飘飘意欲仙。

岳阳楼

〔宋代〕赵淇

平生指点画图看,今上斯楼尽大观。

山色横排青玉案,湖光平展白银盘。

风云变化吟怀壮,天地开明眼界宽。

古往今来多少恨,醉馀和月倚栏干。

岳阳楼

〔五代〕江为

倚楼高望极,展转念前途。

晚叶红残楚,秋江碧入吴。

云中来雁急,天末去帆孤。

明月谁同我,悠悠上帝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