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端州郡斋壁

〔宋代〕包拯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

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愁。

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

作品简介

《书端州郡斋壁》是北宋名臣包拯的一首五言律诗,题写于端州(今广东肇庆)官署墙壁上,以明志自警。此诗以简练刚劲的语言,阐述了包拯为官的核心信条:清心寡欲是治政的根本,正直刚毅是立身的准则。诗中“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以比喻表明自己宁折不弯的品格;“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愁”则借物喻人,暗指贪官污吏的丑态。全诗正气凛然,展现了包拯清廉刚直、嫉恶如仇的官德,被后世视为“吏治箴言”。

创作背景

《书端州郡斋壁》此诗作于包拯任端州知州期间(约1040年前后)。端州盛产名砚(端砚),前任官员常借进贡之名盘剥百姓,中饱私囊。包拯到任后,严令按需征收,离任时“不持一砚归”。此诗即题写于端州官署壁上,既是对自己的鞭策,亦是对官场腐败的警示。诗中“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一句,凸显其以史为鉴、清廉传世的政治理想,与其“包青天”的千古形象高度契合。

翻译注释

翻译

端正思想是吏治的根本,刚直的品性是修身的原则。

优质的大树终成栋梁之材,柔韧的好钢也不愿枉道而行。

仓廪丰实那些鼠雀兔狐之辈可高兴了,如果没什么好处那些贪官污吏就发愁。

在这方面历史上留下了许多的教训,不要做出使后人蒙羞的事情吧!

注释

(1)直道:正直之道。

(2)秀干:茂盛的树干,喻指优秀的人才。

(3)栋:屋中的正梁,此喻担当国家重任的人。

(4)不作钩:不作弯曲的钩子,意思是说不愿枉道而行。

(5)仓充:粮仓贮存充足。此喻引起腹心贪欲的财宝。

(6)鼠雀:指贪官污吏。

(7)贻:留给。

(8)来者:后人。

全文拼音版

shūduānzhōujùnzhāi
qīngxīnwèizhìběnzhídàoshìshēnmóu
xiùgànzhōngchéngdòngjīnggāngzuògōu
cāngchōngshǔquècǎojǐnchóu
shǐyǒuxùnláizhěxiū

作者介绍

包拯(999—1062),字希仁,宋代庐州合肥(今属安徽)人。天圣(1023~1032年)进士。累迁监察御史,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奉使契丹还,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改知谏院,多次论劾权幸大臣。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再召入朝,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嘉裕六年(1061年),任枢密副使。后卒于位,谥号“孝肃”。包拯做官以断狱英明刚直而著称于世。知庐州时,执法不避亲党。著有《包孝肃公奏议》。

相关推荐

书愤

〔宋代〕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书磨崖碑后

〔宋代〕黄庭坚

春风吹船著浯溪,扶藜上读中兴碑。

平生半世看墨本,摩挲石刻鬓成丝。

明皇不作苞桑计,颠倒四海由禄儿。

九庙不守乘舆西,万官已作鸟择栖。

抚军监国太子事,何乃趣取大物为。

事有至难天幸尔,上皇蹰蹐还京师。

内间张后色可否,外间李父颐指挥。

南内凄凉几苟活,高将军去事尤危。

臣结春秋二三策,臣甫杜鹃再拜诗。

安知忠臣痛至骨,世上但赏琼琚词。

同来野僧六七辈,亦有文士相追随。

断崖苍藓对立久,涷雨为洗前朝悲。

书怀

〔唐代〕杜牧

满眼青山未得过,镜中无那鬓丝何。

秖言旋老转无事,欲到中年事更多。

书王定国所藏烟江叠嶂图

〔宋代〕苏轼

江上愁心千叠山,浮空积翠如云烟。

山耶云耶远莫知,烟空云散山依然。

但见两崖苍苍暗绝谷,中有百道飞来泉。

萦林络石隐复见,下赴谷口为奔川。

川平山开林麓断,小桥野店依山前。

行人稍度乔木外,渔舟一叶江吞天。

使君何从得此本,点缀毫末分清妍。

不知人间何处有此境,径欲往买二顷田。

君不见武昌樊口幽绝处,东坡先生留五年。

春风摇江天漠漠,暮云卷雨山娟娟。

丹枫翻鸦伴水宿,长松落雪惊醉眠。

桃花流水在人世,武陵岂必皆神仙。

江山清空我尘土,虽有去路寻无缘。

还君此画三叹息,山中故人应有招我归来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