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黄河

〔明代〕谢榛

路出大梁城,关河开晓晴。

日翻龙窟动,风扫雁沙平。

倚剑嗟身事,张帆快旅情。

茫茫不知处,空外棹歌声。

作品简介

《渡黄河》是明代诗人谢榛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首联点题,古朴雄阔;颔联描绘日映波涛与风扫岸沙之景,突现黄河的气势;颈联由景而情,虽慨叹一己之身世,却不为愁情所困;尾联则顺此而下,将其微妙的心境,化作一片浑茫而悠远的境界,给人以回味无穷之感。全诗充满动态感和立体感,状物工妙,充满豪迈奋发之气。

创作背景

诗人从开封出来,渡黄河,然后西游秦晋或北游燕赵,具体时间和游踪不详。《渡黄河》这首诗是为描写离开大梁城北渡黄河的情景而做。

翻译注释

翻译

我一路经过大梁城,旭日初升照着河流关山。

阳光下翻滚的浪涛把龙宫摇撼,狂风扫平了大雁栖息的沙滩。

斜倚着宝剑感叹身世飘泊不定,张帆快行旅途心情暂时舒展。

茫茫一片不知身在什么地方,空旷处有船棹歌声声传到耳旁。

注释

(1)大梁:古地名,即今河南开封。

(2)关河:原指函谷关、蒲津关等与黄河,后多泛指山河。

(3)龙窟:龙住的地方,此处指水底。

(4)雁沙:大雁栖息的沙地,此处指黄河岸边的沙滩。

(5)空外:天外,空中。

(6)棹歌:船工行船时所唱之歌。

全文拼音版

huáng
chūliángchéngguānkāixiǎoqíng
fānlóngdòngfēngsǎoyànshāpíng
jiànjiēshēnshìzhāngfānkuàiqíng
mángmángzhīchùkōngwàizhàoshēng

作者介绍

谢榛(1495—1575),字茂秦,号四溟山人,临清(今山东临清)人,明代著名诗人、诗论家,"后七子"初期的实际领袖。终身布衣,以诗游走公卿间。主张"取李杜十四家最胜者,熟读之以会神气",对复古理论有重要发展。其诗以律绝见长,《榆河晓发》《渡黄河》等雄浑苍劲;《诗家直说》(《四溟诗话》)四卷提出"景媒情胚"等诗学观点,影响深远。虽因与李攀龙交恶被排挤出七子之列,但创作成就突出,著有《四溟集》,在明代诗坛独树一帜。

谢榛的诗

相关推荐

渡江大风

〔清代〕袁枚

水怒如山立,孤篷我独行。

身疑龙背坐,帆与浪花平。

缆系地无所,鼍鸣窗有声。

金焦知客至,出郭相远迎。

渡中江望石城泣下

〔五代〕李煜

江南江北旧家乡,三十年来梦一场。

吴苑宫闱今冷落,广陵台殿已荒凉。

云笼远岫愁千片,雨打归舟泪万行。

兄弟四人三百口,不堪闲坐细思量。

渡荆门送别

〔唐代〕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渡青草湖

〔南北朝〕阴铿

洞庭春溜满,平湖锦帆张。

沅水桃花色,湘流杜若香。

穴去茅山近,江连巫峡长。

带天澄迥碧,映日动浮光。

行舟逗远树,度鸟息危樯。

滔滔不可测,一苇讵能航?

渡辽水

〔唐代〕王建

渡辽水,此去咸阳五千里。

来时父母知隔生,重著衣裳如送死。

亦有白骨归咸阳,营家各与题本乡。

身在应无回渡日,驻马相看辽水傍。

渡扬子江

〔唐代〕丁仙芝

桂楫中流望,空波两岸明。

林开扬子驿,山出润州城。

海尽边阴静,江寒朔吹生。

更闻枫叶下,淅沥度秋声。

渡江

〔明代〕张弼

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

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

孤枕不胜乡国梦,敝裘犹带帝京尘。

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

渡江

〔清代〕谈迁

大江骇浪限东南,当日降帆有旧惭。

击楫空闻多慷慨,投戈毕竟为沉酣。

龙天浩劫馀孤塔,海岳书生别旧庵。

闻道佛狸曾驻马,岂因佳味有黄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