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韩干牧马图

〔宋代〕苏轼

南山之下,汧渭之间,想见开元天宝年。

八坊分屯隘秦川,四十万匹如云烟。

骓駓骃骆骊骝騵,白鱼赤兔骍騜鶾。

龙颅凤颈狞且妍,奇姿逸态隐驽顽。

碧眼胡儿手足鲜,岁时翦刷供帝闲。

柘袍临池侍三千,红妆照日光流渊。

楼下玉螭吐清寒,往来蹙踏生飞湍。

众工舐笔和朱铅,先生曹霸弟子韩。

厩马多肉尻脽圆,肉中画骨夸尤难。

金羁玉勒绣罗鞍,鞭箠刻烙伤天全,不如此图近自然。

平沙细草荒芊绵,惊鸿脱兔争后先。

王良挟策飞上天,何必俯首服短辕?

作品简介

《书韩干牧马图》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在此诗中,作者以文字再现了牧马图中的事物,生动地表现了骏马的体态神情,赞美了韩干画技高超,并借马陈述胸中的抱负,抒发不平,结构严谨,富于变化,章法奇绝。

创作背景

《乌台诗案》载,熙宁十年(1077)二月,苏轼经济南到了汴京开封。三月初三日,他的朋友王诜送唐韩干画马十二匹,共六轴,求苏轼为跋,作者于是作《书韩干牧马图》此诗。

翻译注释

翻译

南山之下,汧水渭水之间,我可以想象出开元天宝那些年。

朝廷建立八坊养马,连秦川都觉得太狭隘,四十万匹骏马奔驰,似阵阵云烟。

马儿毛色各异,五花八门,应有尽有;

头似龙,颈似凤,有狞恶有俊妍。奇姿逸态,令人叹为观止,也有些劣性马,跳踉嘶叫,混杂其间。

绿眼睛的胡人以善养马出名,每年剪毛刷马,精心挑选,供给天子的御马监。

天子临池观马,左右侍从美女三千,红妆在日光的照耀下分外光鲜。

楼下的玉螭口中吐出不绝的寒水,马群在水波中奔跑溅起水花似箭。

画工们把笔舐满了颜料临摹,曹霸和弟子韩干的画技压倒群贤。

内厩的马多肉臀部肥圆,能在画肉时画出骨相,真是难上加难。

马匹戴着黄金羁白玉勒,马鞍子是罗绫绣成,它们遭到鞭打火烙已伤天全,怎比得韩干画上的马,神骏天然。

你看,一望无际的平沙上,细草蒙蒙似绵,马儿轻逸快捷,恐后争先。

这些马真该让王良挟着鞭子赶上青天,为什么要俯首拉车,留在人间?

注释

(1)南山:指秦岭,在陕西陇县南。

(2)汧渭:汧水及渭水,均在陕西。

(3)开元天宝:开元、天宝:唐玄宗年号。

(4)八坊:唐时置八坊于岐、豳、泾、宁间,管理马匹,地广千里。

(5)秦川:指陕西、甘肃东部一带。

(6)四十万匹:开元时令王毛仲管马政,至十三年,马有四十三万。杜甫《天育骠骑图歌》有“当时四十万匹马”句。

(7)骓駓骃骆骊骝騵,白鱼赤兔骍騜鶾:指形形色色的马。骓(zhuī),毛色苍白相杂的马。駓(pī),毛色黄白相杂的马。骃(yīn),浅黑间白的马。骆(luò),黑鬣的白马。骊(lí),纯黑的马。骝(liú),黑鬣的红马。騵(yuán),白腹的红马。白鱼,两目似鱼目的马。赤兔,红马。骍(xīng),红黄色的马。騜(huáng),毛色黄白相杂的马。鶾(hàn),长毛马。

(8)奇姿:特殊的姿态;上面所说的“狞”,其实就是奇姿。

(9)逸德:秉性纯良。

(10)隐:隐藏,夹在中间。

(11)弩顽:难以驯服、质地不好的劣等马。

(12)碧眼胡儿:谓牧马人,据诗,知唐时牧马人多为长着碧蓝眼睛的少数民族的人。胡儿,西域少数民族。

(13)鲜:鲜明,此处意为灵活。

(14)剪刷:剪毛和洗刷,此乃牧马人分内的事。

(15)帝闲:内廷的马厩。

(16)柘袍:黄袍。此代指皇帝。

(17)临池:谓临池学习书法。池,砚池。

(18)三千:谓宫女之多。

(19)螭:传说中无角的龙。古代常雕刻其形作为器物装饰。此指池边吐水的螭首。

(20)蹙踏:踢,踏。

(21)众工:众画工。

(22)舐:以舌取食或舔物,这里是说用手舔笔。

(23)朱铅:指绘画的颜料。

(24)曹霸:唐著名画家,魏曹髦之后。天宝末曾奉诏画御马及功臣,官至左武卫将军。

(25)羁:马笼头。

(26)勒:马络头。

(27)鞭箠:用马鞭子鞭打。箠,马鞭。

(28)烙:灼,烧。

(29)伤:伤害。

(30)天全:不遭受任何伤害的自然状态,即本性。

(31)平沙:广漠的沙源,此谓草原。

(32)荒芊绵:草原上的荒草,长得很茂盛,绵延不断。芊,茂盛。

(33)惊鸿:曹植《洛神赋》:“翩若惊鸿。”鸿受惊就飞得快。

(34)脱兔:逃跑的兔子。比喻行动非常迅速。脱,逃脱。

(35)王良:赵简子时御者。

(36)策:马鞭。

(37)辕:车前驾牲畜的直木。

全文拼音版

shūhángān
nánshānzhīxiàqiānwèizhījiānxiǎngjiànkāiyuántiānbǎonián
fāngfēntúnàiqínchuānshíwànyúnyān
zhuīyīnluòliúyuánbáichìxīnghuánghàn
lóngfèngjǐngníngqiěyán姿tàiyǐnwán
yǎnérshǒuxiānsuìshíjiǎnshuāgōngxián
zhèpáolínchíshìsānqiānhóngzhuāngzhàoguāngliúyuān
lóuxiàchīqīnghánwǎngláishēngfēituān
zhònggōngshìzhūqiānxiānshēngcáohán
jiùduōròukāoshuíyuánròuzhōnghuàkuāyóunán
jīnxiùluóānbiānchuílàoshāngtiānquánjìnrán
píngshācǎohuāngqiānmiánjīng鸿hóngtuōzhēnghòuxiān
wángliángjiāfēishàngtiānshǒuduǎnyuán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其诗、词、散文成就卓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词豪放洒脱,开宋词豪放派先河,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仕途坎坷,屡遭贬谪,却豁达乐观。书法、绘画亦有造诣,是中国文化史上罕见的全才。

苏轼的诗

相关推荐

书陆放翁诗卷后

〔宋代〕林景熙

天宝诗人诗有史,杜鹃再拜泪如水。

龟堂一老旗鼓雄,劲气往往摩其垒。

轻裘骏马成都花,冰瓯雪碗建溪茶。

承平麾节半海宇,归来镜曲盟鸥沙。

诗墨淋漓不负酒,但恨未饮月氏首。

床头孤剑空有声,坐看中原落人手。

青山一发愁蒙蒙,干戈况满天南东。

来孙却见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

书任村马铺

〔宋代〕王安石

儿童系马黄河曲,近岸河流如可掬。

任村炊米朝食鱼,日暮荥阳驿中宿。

投老经过身独在,当时洲渚今平陆。

秫黍冥冥十数家,仰视荒蹊但乔木。

冰盘羹美客自知,起看白水还东驰。

尔来百口皆年少,归与何人共此悲。

书项王庙壁

〔明代〕王象春

三章既沛秦川雨,入关又纵阿房炬,汉王真龙项王虎。

玉玦三提王不语,鼎上杯羹弃翁姥,项王真龙汉王鼠。

垓下美人泣楚歌,定陶美人泣楚舞,真龙亦鼠虎亦鼠。

书戴嵩画牛

〔宋代〕苏轼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

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书孟德传后

〔宋代〕苏轼

子由书孟德事见寄,余既闻而异之,以为虎畏不惧己者,其理似可信。然世未有见虎而不惧者,则斯言之有无,终无所试之。然曩余闻忠、万、云安多虎。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怪,虎亦卒去。

意虎之食人,必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从施欤?有言虎不食醉人,必坐守之,以俟其醒。非俟其醒,俟其惧也。有人夜自外归,见有物蹲其门,以为猪狗类也,以杖击之,即逸去,至山下月明处,则虎也。是人非有以胜虎,而气已盖之矣。使人之不惧,皆如婴儿、醉人与其未及知之时,则虎畏之,无足怪者。故书其末,以信子由之说。

书鲁亮侪

〔清代〕袁枚

己未冬,余谒孙文定公于保定制府。坐甫定,阍启:“清河道鲁之裕白事。”余避东厢,窥伟丈夫年七十许,高眶,大颡,白须彪彪然;口析水利数万言。心异之,不能忘。后二十年,鲁公卒已久,予奠于白下沈氏,纵论至于鲁,坐客葛闻桥先生曰:

鲁裕字亮侪,奇男子也。田文镜督河南,严,提、镇、司、道以下,受署惟谨,无游目视者。鲁效力麾下。

一日,命摘中牟李令印,即摄中牟。鲁为微行,大布之衣,草冠,骑驴入境。父老数百扶而道苦之,再拜问讯,曰:“闻有鲁公来替吾令,客在开封知否?”鲁谩曰:“若问云何?”曰:“吾令贤,不忍其去故也。”又数里,见儒衣冠者簇簇然谋曰:“好官去可惜,伺鲁公来,盍诉之?”或摇手曰:“咄!田督有令,虽十鲁公奚能为?且鲁方取其官而代之,宁肯舍己从人耶?”鲁心敬之而无言。至县,见李貌温温奇雅。揖鲁入,曰:“印待公久矣!”鲁拱手曰:“观公状貌、被服,非豪纵者,且贤称噪于士民,甫下车而库亏何耶?”李曰:“某,滇南万里外人也。别母,游京师十年,得中牟,借俸迎母。母至,被劾,命也!”言未毕,泣。鲁曰:“吾暍甚,具汤浴我!”径诣别室,且浴且思,意不能无动。良久,击盆水誓曰:“依凡而行者,非夫也!”具衣冠辞李,李大惊曰:“公何之?”曰:“之省。”与之印,不受;强之曰:“毋累公!”鲁掷印铿然,厉声曰:“君非知鲁亮侪者!”竟怒马驰去。合邑士民焚香送之。

至省,先谒两司告之故。皆曰:“汝病丧心耶?以若所为,他督抚犹不可,况田公耶?”明早诣辕,则两司先在。名纸未投,合辕传呼鲁令入。田公南向坐,面铁色,盛气迎之,旁列司、道下文武十余人,睨鲁曰:“汝不理县事而来,何也?”曰:“有所启。”曰:“印何在?”曰:“在中牟。”曰:“交何人?”曰:“李令。”田公乾笑,左右顾曰:“天下摘印者宁有是耶?”皆曰:“无之。”两司起立谢曰:“某等教饬亡素,至有狂悖之员。请公并劾鲁,付某等严讯朋党情弊,以惩余官!”鲁免冠前叩首,大言曰:“固也。待裕言之:裕一寒士,以求官故,来河南。得官中牟,喜甚,恨不连夜排衙视事。不意入境时,李令之民心如是,士心如是,见其人,知亏帑故又如是。若明公已知其然而令裕往,裕沽名誉,空手归,裕之罪也。若明公未知其然而令裕往,裕归陈明,请公意旨,庶不负大君子爱才之心与圣上以孝治天下之意。公若以为无可哀怜,则裕再往取印未迟。不然,公辕外官数十,皆求印不得者也,裕何人,敢逆公意耶?”田公默然。两司目之退。鲁不谢,走出,至屋霤外;田公变色下阶,呼曰:“来!”鲁入跪。又招曰:“前!”取所戴珊瑚冠覆鲁头,叹曰:“奇男子!此冠宜汝戴也。微汝,吾几误劾贤员。但疏去矣,奈何!”鲁曰:“几日?”曰:“五日,快马不能追也。”鲁曰:“公有恩,裕能追之。裕少时能日行三百里;公果欲追疏,请赐契箭一枝以为信!”公许之,遂行。五日而疏还。中牟令竟无恙。以此鲁名闻天下。

先是,亮侪父某为广东提督,与三藩要盟。亮侪年七岁,为质子于吴。吴王坐朝,亮侪黄裌衫,戴貂蝉侍侧。年少豪甚,读书毕,日与吴王帐下健儿学嬴越勾卒、掷涂赌跳之法,故武艺尤绝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