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宋代〕苏辙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载凉州。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

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

作品简介

《水调歌头·徐州中秋》是北宋文学家苏辙的一首中秋咏怀词。此词以兄弟久别重逢又即将分离为背景,抒发了深沉的手足之情与人生漂泊之感。

上阕开篇“离别一何久”直抒胸臆,点明七年未共度中秋的遗憾;“同泛清河古汴”则描绘了难得的欢聚场景,乐声鸿雁更添雅兴。下阕笔锋陡转,“素娥无赖”暗喻时光无情,而“明夜孤帆水驿”预示离别之速,末句借“王粲登楼”典故,流露对仕途坎坷的隐忧。

全词以中秋明月为线索,将团聚之乐、离别之痛、宦游之叹层层递进,语言清丽而情感沉郁,展现了苏辙词作中少见的婉约深挚风格,堪称宋代中秋词中的佳作。

创作背景

《水调歌头·徐州中秋》这首词写于公元1077年(宋神宗熙宁十年)。是年四月,苏轼离京赴徐州任徐州知州,作者与之偕行。到达后,苏辙在徐州停留了百余日,兄弟二人共同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中秋节时,二人一起泛舟赏月,终于得过一个团圆的佳节。然中秋过后,苏辙又要转道赴南都(今河南淮阳)留守签判任,于是在临别前写下此词。

翻译注释

翻译

分别一次要多久呢?已经过了七个中秋节。去年的今天在东武之地,我望着明月,心中愁绪难以承受。想到在彭城山下,一起在古汴河上泛舟,忽然传来凉州曲调。有鼓吹助兴,惊起汀上的鸿雁。

宴席中的客人,有的穿着用翠鸟羽毛装饰的披风,有的穿着紫绮为面的裘皮衣服。无奈圆月无情,渐渐西沉不肯为人留下。今天晚上有酒待客,明晚又要独自宿在水路驿站,离愁依旧。就怕像王粲那样,不得返乡,只能登楼相望。

注释

(1)离别:比较长久地跟人或地方分开。

(2)七度:七次。

(3)今夕:今天。

(4)不胜:无法承担;承受不了。

(5)彭城:彭城,鼓声之城,即今江苏徐州,是黄帝最初的都城。

(6)古汴:古汴河。

(7)凉州:曲名,唐开元中西凉州所献。

(8)鼓吹:鼓吹乐。

(9)鸿雁:俗称大雁。

(10)汀洲:水中小洲。

(11)翠羽帔,紫绮裘:指豪华衣饰。

(12)素娥:即嫦娥,此处指月亮。

(13)无赖:无所倚靠;无可奈何。

(14)曾不:不曾。

(15)清尊:酒器。

(16)水驿:水路驿站。

(17)依旧:照旧。

(18)但恐:但害怕。

(19)王粲:王粲(177年—217年2月17日),字仲宣。山阳郡高平县(今山东微山两城镇)人。年轻时就怀有济世志,曾躲避战乱,来到荆州投奔刘表,然滞留荆州十二年,不得施展才华,郁闷中他登楼远眺,北望家乡,胸中翻滚着无限乡思乡愁,文思涌泉,一吐为快,便写出了他的代表作《登楼赋》。

(20)相对:相望。

全文拼音版

shuǐdiàotóu··zhōuzhōngqiū
biéjiǔguòzhōngqiūniándōngjīnmíngyuèshèngchóupéngchéngshānxiàtóngfànqīngbiànchuánshàngzàiliángzhōuchuīzhùqīngshǎng鸿hóngyàntīngzhōu
zuòzhōngcuìpèiqiúélài西céngwèirénliújīnqīngzūnduìmíngfānshuǐ驿jiùzhàoyōudànkǒngtóngwángcànxiāngduìyǒngdēnglóu

作者介绍

苏辙(1039—1112),字子由,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兄苏轼同登嘉祐二年进士,官至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其文以策论见长,风格冲和澹泊,代表作《黄州快哉亭记》《上枢密韩太尉书》等。诗作清新自然,晚年尤工。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屡遭贬谪。政治主张稳健,史学造诣深厚,曾参与修撰《神宗实录》。著有《栾城集》《诗集传》等,其文学成就与苏轼并称"二苏",为北宋文坛重要代表人物。

苏辙的诗

相关推荐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代〕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汤坡见和用韵为谢

〔宋代〕辛弃疾

白日射金阙,虎豹九关开。见君谏疏频上,谈笑挽天回。千古忠肝义胆,万里蛮烟瘴雨,往事莫惊猜。政恐不免耳,消息日边来。

笑吾庐,门掩草,径封苔。未应两手无用,要把蟹螯杯。说剑论诗余事,醉舞狂歌欲倒,老子颇堪哀。白发宁有种,一一醒时栽。

水调歌头·落日古城角

〔宋代〕辛弃疾

落日古城角,把酒劝君留。长安路远,何事风雪敝貂裘。散尽黄金身世,不管秦楼人怨,归计狎沙鸥。明夜扁舟去,和月载离愁。

功名事,身未老,几时休。诗书万卷,致身须到古伊周。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何处依刘客,寂寞赋登楼。

水调歌头·平山堂用东坡韵

〔宋代〕方岳

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江南江北愁思,分付酒螺红。芦叶蓬舟千重,菰菜莼羹一梦,无语寄归鸿。醉眼渺河洛,遗恨夕阳中。

苹洲外,山欲暝,敛眉峰。人间俯仰陈迹,叹息两仙翁。不见当时杨柳,只是从前烟雨,磨灭几英雄。天地一孤啸,匹马又西风。

水调歌头·和马叔度游月波楼

〔宋代〕辛弃疾

客子久不到,好景为君留。西楼着意吟赏,何必问更筹?唤起一天明月,照我满怀冰雪,浩荡百川流。鲸饮未吞海,剑气已横秋。

野光浮,天宇迥,物华幽。中州遗恨,不知今夜几人愁?谁念英雄老矣?不道功名蕞尔,决策尚悠悠。此事费分说,来日且扶头!

水调歌头·寿赵漕介庵

〔宋代〕辛弃疾

千里渥洼种,名动帝王家。金銮当日奏草,落笔万龙蛇。带得无边春下,等待江山都老,教看鬓方鸦。莫管钱流地,且拟醉黄花。

唤双成,歌弄玉,舞绿华。一觞为饮千岁,江海吸流霞。闻道清都帝所,要挽银河仙浪,西北洗胡沙。回首日边去,云里认飞车。

水调歌头·今日非昨日

〔清代〕张惠言

今日非昨日,明日复何如?朅来真悔何事,不读十年书。为问东风吹老,几度枫江兰径,千里转平芜?寂寞斜阳外,渺渺正愁予!

千古意,君知否?只斯须。名山料理身后,也算古人愚。一夜庭前绿遍,三月雨中红透,天地入吾庐。容易众芳歇,莫听子规呼。

水调歌头·春日赋示杨生子掞

〔清代〕张惠言

长镵白木柄,斸破一庭寒。三枝两枝生绿,位置小窗前。要使花颜四面,和着草心千朵,向我十分妍。何必兰与菊,生意总欣然。

晓来风,夜来雨,晚来烟。是他酿就春色,又断送流年。便欲诛茅江上,只恐空林衰草,憔悴不堪怜。歌罢且更酌,与子绕花间。

水调歌头·和王正之右司吴江观雪见寄

〔宋代〕辛弃疾

造物故豪纵,千里玉鸾飞。等闲更把,万斛琼粉盖颇黎。好卷垂虹千丈,只放冰壶一色,云海路应迷。老子旧游处,回首梦耶非。

谪仙人,鸥鸟伴,两忘机。掀髯把酒一笑,诗在片帆西。寄语烟波旧侣,闻道莼鲈正美,休裂芰荷衣。上界足官府,汗漫与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