狱中上母书

〔明代〕夏完淳

不孝完淳今日死矣!以身殉父,不得以身报母矣!痛自严君见背,两易春秋,冤酷日深,艰辛历尽。本图复见天日,以报大仇,恤死荣生,告成黄土;奈天不佑我,钟虐先朝,一旅才兴,便成齑粉。去年之举,淳已自分必死,谁知不死,死于今日也。斤斤延此二年之命,菽水之养无一日焉。致慈君托迹于空门,生母寄生于别姓,一门漂泊,生不得相依,死不得相问;淳今日又溘然先从九京:不孝之罪,上通于天!

呜呼!双慈在堂,下有妹女,门祚衰薄,终鲜兄弟。淳一死不足惜,哀哀八口,何以为生?虽然,已矣!淳之身,父之所遗;淳之身,君之所用。为父为君,死亦何负于双慈!但慈君推干就湿,教礼习诗,十五年如一日。嫡母慈惠,千古所难,大恩未酬,令人痛绝。——慈君托之义融女兄,生母托之昭南女弟。

淳死之后,新妇遗腹得雄,便以为家门之幸。如其不然,万勿置后!会稽大望,至今而零极矣!节义文章,如我父子者几人哉?立一不肖后如西铭先生,为人所诟笑,何如不立之为愈耶!呜呼!大造茫茫,总归无后。有一日中兴再造,则庙食千秋,岂止麦饭豚蹄,不为馁鬼而已哉!若有妄言立后者,淳且与先文忠在冥冥诛殛顽嚚,决不肯舍!

兵戈天地,淳死后,乱且未有定期。双慈善保玉体,无以淳为念。二十年后,淳且与先文忠为北塞之举矣!勿悲勿悲!相托之言,慎勿相负!武功甥将来大器,家事尽以委之。寒食盂兰,一杯清酒,一盏寒灯,不至作若敖之鬼,则吾愿毕矣!新妇结褵二年,贤孝素著。武功甥好为我善待之。亦武功渭阳情也。

语无伦次,将死言善。痛哉痛哉!人生孰无死?贵得死所耳!父得为忠臣,子得为孝子。含笑归太虚,了我分内事。大道本无生,视身若敝屣。但为气所激,缘悟天人理。恶梦十七年,报仇于来世。神游天地间,可以无愧矣!

作品简介

《狱中上母书》是明代少年民族英雄、诗人夏完淳创作的一封书信。此文共五段,第一段申诉与母诀别的原因,中间三个段分别从三个方面立下遗言,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嘱咐安排家人的生活和自己的身后事,最后一段抒发与母诀别的慷慨之情。全文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悲壮苍凉,一唱三叹,雄强恣肆,感人至深。

创作背景

夏完淳十四岁即随父亲夏允彝、老师陈子龙参加抗清活动,父亲殉国后,又佐吴易在太湖起义。永历元年(清顺治四年,1647年)七月,他被捕,械送南京;九月就义,年仅十七岁。夏完淳在南京狱中时,他自知必死,也怀着视死如归的精神,但“以身殉父”,却不能“以身报母”,留下许多遗憾,于是写下了《狱中上母书》——这一封写给嫡母盛氏的诀别信。

翻译注释

翻译

不孝完淳而今死了!以身体奉献给父亲,不能再以身体来报答母亲了。自从父亲离我而去,悲痛地过去了两个年头。怨恨惨痛越积越深,历尽了艰难辛苦。本来希图重见天日,以报大仇,使死者得到赠恤,生者获得荣耀,向九泉之下的父亲报告我们的成功。无奈上天不保佑我们,把灾祸集中于先朝,一支军队刚一起来,就立即被粉碎。去年的义举,我已自以为非死不可,谁知当时不死,却死于今天!短短地延续了两年的生命,却没有一天得以孝养母亲。以致尊贵的慈母托身于空门,生母则寄生在异姓之家。一门漂泊,活着不能相互依靠,有人死了也不能相互安慰,我今日又奄忽先赴九泉,不孝之罪的深重,连上天都已知晓了。

唉!两位母亲都健在,下面又有妹妹、女儿,家运衰败,并无兄弟。我死了并不足惜,我所哀痛不已的,是家庭的众多人口今后怎么生活。虽然如此,但是,就这样吧!我的身体是父亲遗给我的,我的身体是为国君所用的,为父为君而死,又哪里是辜负两位母亲呢?但尊贵的慈母对我爱护备至,教我学礼习诗,十五年来从未改变,嫡母如此慈爱恩惠,千百年来所少有。大恩未曾报答,使我悲痛到了极点!——现在我只得把尊贵的慈母托付给义融姊,把生母托付给昭南妹了。

我死之后,如果妻子能得到一个遗腹子,那就是家门的幸运。如果不然,千万不要另立后嗣。会稽的大望族至今如此零落已极。节义文章像我父子这样的有几个呢?像西铭先生那样地立一个不肖的后嗣,为旁人所诟骂讥笑,还不如不立为好!唉!天地是无穷无尽的,家族却不可能永远绵延不绝。有一日朝廷中兴重建,那么,我们就能千百年地在庙中接受祭祀、供养,又哪里只是享受麦饭豚蹄,不至成为饿鬼而已呢?如果有人妄言另立后嗣,我与父亲在冥中一定要诛杀这个顽固愚蠢之人,决不饶恕他!

兵戈遍布天地,我死之后,战乱不会有停止之日。两位母亲请好好保重玉体,不要再把我挂在心里。二十年之后,我跟父亲将要扫平北方边境!不要悲伤,不要悲伤!我所嘱托的话,千万不要违背。武功甥是未来大有成就的人物,家里的事都交托他。寒食节和七月十五,以一杯清酒,一盏寒灯来供我,使我不至于成为无人祭祀的饿鬼,我的愿望就已达到了。妻子与我成婚二年以来,贤孝素来为人所深知,武功甥为我好好地看待她,这也是武功甥的渭阳之情!

语无伦次,而这都是将死之时的肺腑之言。悲痛,太悲痛了!但是,人有哪个是不死的呢?贵在死得其所。父亲能成为忠臣,儿子能成为孝子。含笑归天,完成我的分内之事。从佛教的原理来说,一切事物本都未尝生存,我把自己的身体看得像破旧的鞋子一样地不足珍惜。我只是为刚正之气所激,因而懂得了天人之理。十七年来只是一场恶梦,报仇在于来世。我的神魂将遨游于天地之间,我对一切都毫无愧怍。

注释

(1)不孝:作者自称。过去在写给父母的信件中或祭奠父母的悼词中,普遍地自称“不孝(子)”。

(2)严君:对父亲的敬称。

(3)见背:去世。

(4)两易春秋:换了两次春秋,即过了两年。作者父亲在两年前——弘光元年(1645年)殉国。

(5)冤酷:冤仇与惨痛。

(6)复见天日:指恢复明朝。

(7)恤死荣生:使死去的人(指其父)得到抚恤,使活着的人(指其母)得到荣封。

(8)告成黄土:把复国成功的事向祖先的坟墓祭告。

(9)先朝:指明朝。

(10)一旅:指吴易的抗清军队刚刚崛起。夏完淳参加了吴易的军队,担任参谋。

(11)齑粉:碎粉末。这里比喻被击溃。

(12)去年之举:指隆武二年(1646年)起兵抗清失败事。吴易兵败后,夏完淳只身流亡。

(13)自分:自料。

(14)斤斤:仅仅。

(15)菽水之养:代指对父母的供养。语出《礼记·檀弓下》:“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

(16)慈君:作者的嫡母盛氏。

(17)托迹:藏身。

(18)空门:佛门。

(19)生母:作者生母陆氏,是夏允彝的妾。

(20)寄生:寄居。

(21)溘然:忽然。

(22)从:追随。

(23)九京:泛指墓地。

(24)双慈:嫡母与生母。

(25)门祚:家运。

(26)终鲜兄弟:这里指没有兄弟。

(27)推干就湿:把床上干处让给幼儿,自己睡在湿处,指母亲抚育子女的辛劳。

(28)义融女兄:作者的姐姐夏淑吉,号义融。

(29)昭南女弟:作者的妹妹夏惠吉,号昭南。

(30)新妇:这里指作者的妻子。

(31)雄:男孩。

(32)置后:抱养别人的孩子为后嗣。

(33)会稽大望:这里指夏姓大族。古代传说,夏禹曾会诸侯于会稽。于是后来会稽姓夏的人就说禹是他们的祖先。

(34)零极:零落到极点。

(35)西铭先生:张溥,别号西铭。明末文学家,复社的领袖。死于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无后,次年由钱谦益等代为立嗣。钱谦益后来投降了清朝。人们认为这有损张溥的名节。

(36)大造茫茫,总归无后:如果上天不明,让明朝灭亡了,那么即使自己有后,也会被杀,终归无后。大造:造化,指天。茫茫:不明。

(37)中兴再造:指明朝恢复。

(38)庙食:指鬼神在祠庙里享受祭祀。

(39)麦饭豚蹄:指简单的祭品。

(40)馁鬼:挨饿的鬼。

(41)文忠:夏允彝死后,南明鲁王谥为文忠公。

(42)冥冥:阴间。

(43)诛殛:诛杀。

(44)顽嚣:愚顽而多言不正的人。

(45)二十年后,淳且与先文忠为北塞之举矣:意思是如果死后再度为人,那么二十年后,还要与父亲在北方起兵反清。

(46)武功甥:作者姐姐夏淑吉的儿子侯檠字武功。

(47)大器:大材。

(48)寒食:这里指清明节,是人们上坟祭祖的时节盂兰:旧俗的农历七月十五日燃灯祭祀,超度鬼魂,称盂兰盆会。

(49)若敖之鬼:没有后嗣按时祭祀的饿鬼。若敖:若敖氏,春秋时楚国公族名。这一族的后代令尹子文看到族人子越椒行为不正估计他可能会给整个家庭带来灾难,临死前,对族人哭着说:“鬼犹求食,若敖氏之鬼,不其馁而。”后来,若敖氏终于因为越椒叛楚而被灭了全族。

(50)结缡:代指成婚。

(51)渭阳情:指甥舅之间的情谊。《诗经·秦风·渭阳》有“我送舅氏,曰至渭阳”句。据说是写晋公子重耳出亡,秦穆公收容他做晋君送他归国时,他的外甥康公送他到渭水之阳,作诗赠别。后世遂用渭阳比喻甥舅。

(52)将死言善:语出《论语·泰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53)太虚:天。

(54)大道本无生:依照道家的说法,人本来是从无而生,死后又归于无。

(55)敝屣:破草鞋。

(56)气:正义之气。

(57)激:激发。

(58)缘悟天人理:因为明白了天意与人事的关系。

全文拼音版

zhōngshàngshū
xiàowánchúnjīnshēnxùnshēnbàotòngyánjūnjiànbèiliǎngchūnqiūyuānshēnjiānxīnjǐnběnjiàntiānbàochóuróngshēnggàochénghuángnàitiānyòuzhōngnüèxiāncháocáixìng便biànchéngfěnniánzhīchúnfēnshuízhījīnjīnjīnyánèrniánzhīmìngshūshuǐzhīyǎngyānzhìjūntuōkōngménshēngshēngbiéxìngménpiàoshēngxiāngxiāngwènchúnjīnyòuránxiāncóngjiǔjīngxiàozhīzuìshàngtōngtiān
shuāngzàitángxiàyǒumèiménzuòshuāibáozhōngxiānxiōngchúnāiāikǒuwèishēngsuīránchúnzhīshēnzhīsuǒchúnzhīshēnjūnzhīsuǒyòngwèiwèijūnshuāngdànjūntuīgànjiù湿shījiàoshīshíniánhuìqiānsuǒnánēnwèichóulìngréntòngjuéjūntuōzhīróngxiōngshēngtuōzhīzhāonán
chúnzhīhòuxīnxióng便biànwèijiāménzhīxìngránwànzhìhòuhuìwàngzhìjīnérlíngjiéwénzhāngzizhěrénzāixiàohòu西míngxiānshēngwèirénsuǒgòuxiàozhīwèizàomángmángzǒngguīhòuyǒuzhōngxìngzàizàomiàoshíqiānqiūzhǐmàifàntúnwèiněiguǐérzāiruòyǒuwàngyánhòuzhěchúnqiěxiānwénzhōngzàimíngmíngzhūwányínjuékěnshě
bīngtiānchúnhòuluànqiěwèiyǒudìngshuāngshànbǎochúnwèiniànèrshíniánhòuchúnqiěxiānwénzhōngwèiběisāizhībēibēixiāngtuōzhīyánshènxiānggōngshēngjiāngláijiāshìjǐnwěizhīhánshílánbēiqīngjiǔzhǎnhándēngzhìzuòruòáozhīguǐyuànxīnjiéèrniánxiánxiàozhegōngshēnghǎowèishàndàizhīgōngwèiyángqíng
lúnjiāngyánshàntòngzāitòngzāirénshēngshúguìsuǒěrwèizhōngchénziwèixiàozihánxiàoguītàilefēnnèishìdàoběnshēngshìshēnruòdànwèisuǒyuántiānrénèmèngshíniánbàochóuláishìshényóutiānjiānkuì

作者介绍

夏完淳(1631—1647),原名复,字存古,号小隐,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十四岁随父夏允彝、师陈子龙起兵抗清。父败自杀后,与陈子龙等倡义,受鲁王封为中书舍人。后被捕下狱,赋绝命诗,遗书于母与妻,在南京被杀。有《夏完淳集》。

夏完淳的诗

相关推荐

狱中寄子由二首·其二

〔宋代〕苏轼

柏台霜气夜凄凄,风动琅珰月向低。

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

眼中犀角真吾子,身后牛衣愧老妻。

百岁神游定何处,桐乡知葬浙江西。

狱中赠邹容

〔近代〕章炳麟

邹容吾小弟,被发下瀛州。

快剪刀除辫,干牛肉作糇。

英雄一入狱,天地亦悲秋。

临命须掺手,乾坤只两头!

狱中寄子由二首·其一

〔宋代〕苏轼

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

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

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

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

狱中对月

〔明代〕宋琬

疏星耿耿逼人寒,清漏丁丁画角残。

客泪久从悉外尽,月明犹许醉中看。

栖乌绕树冰霜苦,哀雁横天关塞难。

料得故园今夜梦,随风应已到长安。

狱中上书

〔先秦〕李斯

臣为丞相,治民三十余年矣。逮秦地之狭隘。先王之时,秦地不过千里,兵数十万。臣尽薄材,谨奉法令,阴行谋臣,资之金玉,使游说诸侯,阴修甲兵,饬政教,官斗士,尊功臣,盛其爵禄,故终以胁韩弱魏,破燕、赵,夷齐、楚,卒兼六国,虏其王,立秦为天子。罪一矣!地非不广,又北逐胡、貉,南定百越,以见秦之强。罪二矣!尊大臣,盛其爵位,以固其亲。罪三矣!立社稷,修宗庙,以明主之贤。罪四矣!更剋画,平斗斛、变量、文章,布之天下,以树秦之名。罪五矣!治驰道,兴游观,以见王之得意。罪六矣!缓刑罚,薄赋敛,以遂主得众之心,万民戴主,死而不忘。罪七矣!若斯之为臣,罪足以死固久矣!上幸尽其能力,乃得至今,愿陛下察之!

狱中杂记

〔清代〕方苞

康熙五十一年三月,余在刑部狱,见死而由窦出者,日四三人。有洪洞令杜君者,作而言曰:“此疫作也。今天时顺正,死者尚稀,往岁多至日数十人。”余叩所以。

杜君曰:“是疾易传染,遘者虽戚属不敢同卧起。而狱中为老监者四,监五室,禁卒居中央,牖其前以通明,屋极有窗以达气。旁四室则无之,而系囚常二百余。每薄暮下管键,矢溺皆闭其中,与饮食之气相薄,又隆冬,贫者席地而卧,春气动,鲜不疫矣。狱中成法,质明启钥,方夜中,生人与死者并踵顶而卧,无可旋避,此所以染者众也。又可怪者,大盗积贼,杀人重囚,气杰旺,染此者十不一二,或随有瘳,其骈死,皆轻系及牵连佐证法所不及者。”

余曰:“京师有京兆狱,有五城御史司坊,何故刑部系囚之多至此?”

杜君曰:“迩年狱讼,情稍重,京兆、五城即不敢专决;又九门提督所访缉纠诘,皆归刑部;而十四司正副郎好事者及书吏、狱官、禁卒,皆利系者之多,少有连,必多方钩致。苟入狱,不问罪之有无,必械手足,置老监,俾困苦不可忍,然后导以取保,出居于外,量其家之所有以为剂,而官与吏剖分焉。中家以上,皆竭资取保;其次‘求脱械居监外板屋,费亦数十金;惟极贫无依,则械系不稍宽,为标准以警其余。或同系,情罪重者,反出在外,而轻者、无罪者罹其毒。积忧愤,寝食违节,及病,又无医药,故往往至死。”

余伏见圣上好生之德,同于往圣。每质狱词,必于死中求其生,而无辜者乃至此。傥仁人君子为上昌言:除死刑及发塞外重犯,其轻系及牵连未结正者,别置一所以羁之,手足毋械。所全活可数计哉?或曰:“狱旧有室五,名曰现监,讼而未结正者居之。傥举旧典,可小补也。

杜君曰:“上推恩,凡职官居板屋。今贫者转系老监,而大盗有居板屋者。此中可细诘哉!不若别置一所,为拔本塞源之道也。”余同系朱翁、余生及在狱同官僧某,遘疫死,皆不应重罚。又某氏以不孝讼其子,左右邻械系入老监,号呼达旦。余感焉,以杜君言泛讯之,众言同,于是乎书。

凡死刑狱上,行刑者先俟于门外,使其党入索财物,名曰“斯罗”。富者就其戚属,贫则面语之。其极刑,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其绞缢,曰:“顺我,始缢即气绝;否则,三缢加别械,然后得死。”唯大辟无可要,然犹质其首。用此,富者赂数十百金,贫亦罄衣装;绝无有者,则治之如所言。主缚者亦然,不如所欲,缚时即先折筋骨。每岁大决,勾者十四三,留者十六七,皆缚至西市待命。其伤于缚者,即幸留,病数月乃瘳,或竟成痼疾。余尝就老胥而问焉:“彼于刑者、缚者,非相仇也,期有得耳;果无有,终亦稍宽之,非仁术乎?”曰:“是立法以警其余,且惩后也;不如此,则人有幸心。”主梏扑者亦然。余同逮以木讯者三人:一人予三十金,骨微伤,病间月;一人倍之,伤肤,兼旬愈;一人六倍,即夕行步如平常。或叩之曰:“罪人有无不均,既各有得,何必更以多寡为差?”曰:“无差,谁为多与者?”孟子曰:“术不可不慎。”信夫!

部中老胥,家藏伪章,文书下行直省,多潜易之,增减要语,奉行者莫辨也。其上闻及移关诸部,犹未敢然。功令:大盗未杀人及他犯同谋多人者,止主谋一二人立决;余经秋审皆减等发配。狱词上,中有立决者,行刑人先俟于门外。命下,遂缚以出,不羁晷刻。有某姓兄弟以把持公仓,法应立决,狱具矣,胥某谓曰:“予我千金,吾生若。”叩其术,曰:“是无难,别具本章,狱词无易,取案末独身无亲戚者二人易汝名,俟封奏时潜易之而已。”其同事者曰:“是可欺死者,而不能欺主谳者,倘复请之,吾辈无生理矣。”胥某笑曰:“复请之,吾辈无生理,而主谳者亦各罢去。彼不能以二人之命易其官,则吾辈终无死道也。”竟行之,案末二人立决。主者口呿舌挢,终不敢诘。余在狱,犹见某姓,狱中人群指曰:“是以某某易其首者。”胥某一夕暴卒,众皆以为冥谪云。

凡杀人,狱词无谋、故者,经秋审入矜疑,即免死。吏因以巧法。有郭四者,凡四杀人,复以矜疑减等,随遇赦。将出,日与其徒置酒酣歌达曙。或叩以往事,一一详述之,意色扬扬,若自矜诩。噫!渫恶吏忍于鬻狱,无责也;而道之不明,良吏亦多以脱人于死为功,而不求其情,其枉民也亦甚矣哉!

奸民久于狱,与胥卒表里,颇有奇羡。山阴李姓以杀人系狱,每岁致数百金。康熙四十八年,以赦出。居数月,漠然无所事。其乡人有杀人者,因代承之。盖以律非故杀,必久系,终无死法也。五十一年,复援赦减等谪戍,叹曰:“吾不得复入此矣!”故例:谪戍者移顺天府羁候。时方冬停遣,李具状求在狱候春发遣,至再三,不得所请,怅然而出。

狱中血书

〔明代〕杨涟

涟今死杖下矣!痴心报主,愚直仇人;久拼七尺,不复挂念。不为张俭逃亡,亦不为杨震仰药,欲以性命归之朝廷,不图妻子一环泣耳。

打问之时,枉处赃私,杀人献媚,五日一比,限限严旨。家倾路远,交绝途穷,身非铁石,有命而已。雷霆雨露,莫非天恩,仁义一生,死于诏狱,难言不得死所。何憾于天?何怨于人?

惟我身副宪臣,曾受顾命。孔子云:“托孤寄命,临大节而不可夺!”持此一念,终可以见先帝于在天,对二祖十宗与皇天后土、天下万世矣。大笑,大笑,还大笑!刀砍东风,于我何有哉?

涟即身无完骨,尸供蛆蚁,原所甘心。但愿国家强固,圣德刚明,海内长享太平之福。此痴愚念头,至死不改。

狱中上崔相涣

〔唐代〕李白

胡马渡洛水,血流征战场。

千门闭秋景,万姓危朝霜。

贤相燮元气,再欣海县康。

台庭有夔龙,列宿粲成行。

羽翼三元圣,发辉两太阳。

应念覆盆下,雪泣拜天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