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行》是清代小说家曹雪芹所作的七言古诗,是《红楼梦》第七十回林黛玉所作,后多有仿写作品。这首诗以非常低沉的笔调,通过鲜艳明媚的桃花和孤独悲伤的人多方映衬、反复对比,塑造了一个孤独、忧愁、哀怨、伤感的少女形象。这首诗是作者对命薄如桃花的黛玉的夭亡,预作象征性的写照。作者用强烈的对比写法描述自己的痛苦,经过多次换韵,抒发的情感也随着文字的变换而逐渐推进、深化,是由一个花人相映过渡到花人交融,达到景为情设、情为景触的艺术效果,最后一气呵成达至以花自喻薄命的立意。
桃花行
桃花帘外东风软,桃花帘内晨妆懒。
帘外桃花帘内人,人与桃花隔不远。
东风有意揭帘栊,花欲窥人帘不卷。
桃花帘外开仍旧,帘中人比桃花瘦。
花解怜人花也愁,隔帘消息风吹透。
风透湘帘花满庭,庭前春色倍伤情。
闲苔院落门空掩,斜日栏杆人自凭。
凭栏人向东风泣,茜裙偷傍桃花立。
桃花桃叶乱纷纷,花绽新红叶凝碧。
雾裹烟封一万株,烘楼照壁红模糊。
天机烧破鸳鸯锦,春酣欲醒移珊枕。
侍女金盆进水来,香泉影蘸胭脂冷!
胭脂鲜艳何相类,花之颜色人之泪。
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
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
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
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曹雪芹将《桃花行》写于第七十回,出于林黛玉之手,以花喻人,诗情缠绵凄切。《桃花行》的创作正值“初春时节,万物更新”,此时,离《葬花吟》的写作已有时日,在“秋爽斋偶结海棠社”(三十七回)后,众姐妹只做了几回诗,又经历了大观园的种种变故,“敏探春兴利除宿弊”(五十六回),无暇顾及诗社,“诗社散了一年,也没有人作兴”,恰逢黛玉作此《桃花行》一首,众人见“这首桃花诗又好”,建议“就把海棠社改做桃花社”。值得一提的是,此时的贾府已不同往昔,距离“惑奸谗抄检大观园”(七十四回)的由盛而衰已经相去不远了。在时令上来说虽然是“万物逢春”,对黛玉所处的贾府来说却是夕阳晚景。机敏如黛玉,或许对贾府的这一切变化早有所洞察,又孤苦无依如黛玉,也只能以笔宣泄自己的情感,以花寄托自己的身世飘零,除此之外,在复杂而严酷的家庭斗争中,黛玉别无他法。
翻译注释
翻译
帘外桃花绽开东风柔柔地吹拂,帘内的少女无心梳妆情绪慵懒。
帘外的桃花和帘内的人儿,人与桃花相隔并不遥远。
东风有意要揭起窗帘,桃花想要看看佳人帘子却不肯卷起。
桃花依旧在帘外盛开,帘里的人儿却比桃花还要清瘦。
花儿如果懂得怜爱佳人的话它也会忧愁,风儿把她们互相怜惜的心思透过帘子传递。
东风穿过了斑竹作的帘子,桃花开满了庭院,庭前的明媚春光只是让人倍增伤感。
青苔长满了院子,门几虚掩,落日下一个人独自靠在栏杆边。
凭栏的人儿在东风里暗暗哭泣,穿着红色的纱裙悄悄地站到桃花旁边。
桃花桃叶相互交杂乱纷纷的,花儿吐出了新红叶儿翠绿如碧。
成千上万的桃树如同被裹在一层红色的烟雾里,如火似荼的桃花映红了楼台,照红了墙壁模糊一片。
织女的织机上烧破了鸳鸯锦被掉落在地,春梦正酣要移走了珊瑚枕才能醒来。
侍女用金盆送了水进来,面容的倒影蘸在清冷的泉水中。
胭脂的颜色这么鲜艳有什么能和它相似呢?只有那桃花的颜色和人的眼泪。
如果将人泪和桃花相比的话,泪水任它长流桃花仍然妩媚。
含泪去观赏桃花泪水容易干枯,眼泪干了春光已尽花儿也凋萎。
凋谢的桃花遮掩着面容憔悴的人,桃花飞去人也疲倦天色已黄昏。
杜鹃一声啼叫春色已尽,只有那寂静的窗帘上空空地照着月痕。
注释
(1)桃花帘外东风软:“帘外桃花东风软”的倒装。帘:用布、竹、苇等做成遮门窗的用具。东风:即春风。东风软,即春风徐徐吹来,轻柔和软。
(2)桃花帘内晨妆懒:“帘内桃花晨妆懒”的倒装。桃花指人,即黛玉自己。晨妆懒:早晨由于伤春而没有情绪梳妆打扮。
(3)隔:间隔,距离。李白《江行寄远》诗:“疾风知片帆,日暮千里隔。”
(4)栊:窗上的棂木或窗户。帘栊即门帘或窗帘。
(5)窥:观看。
(6)仍旧:也作一仍旧贯,即照旧行事。
(7)瘦:肌肉不丰满,指病态、愁容。
(8)解:懂得,知道。
(9)隔帘消息:指帘外桃花与帘内少女互相怜惜的情绪。消息:音讯。隔帘的消息只有春风送递。
(10)伤情:即忧思之感。伤:悲伤。
(11)闲苔院落:庭院里长满了荒凉的青苔。
(12)茜裙:茜纱裙,红色的裙子,这里是指穿着茜纱裙的人。茜是一种根可作红色染料的植物,这里指红纱。
(13)偷:即悄悄的。
(14)纷纷:杂乱貌。
(15)花绽:花已饱满裂开。
(16)叶凝碧:桃叶颜色碧绿。
(17)烘楼照壁:火红的桃花颜色反映到楼阁和墙壁上,或指桃花颜色很红,烘托得楼房和墙壁十分美丽。因桃花鲜红如火,所以用“烘”“照”。
(18)天机:天上织女的织机。
(19)鸳鸯锦:带有鸳鸯图案的丝织物。传说天上有仙女以天机织云锦,这是说桃花如红色云锦烧破落于地面。
(20)春酣:春梦沉酣。亦说酒酣,以醉颜喻红色。
(21)珊枕:珊瑚枕,即珊瑚做的枕头,或因张宪诗“珊瑚枕暖人初醉”而用其词。
(22)金盆:铜盆。
(23)香泉影蘸:面影映在清凉的泉水中。影蘸:即蘸着有影,指洗脸。“影”,程高本误为“饮”。北齐卢士琛妻崔氏有才学,春日以桃花拌和雪给儿子洗脸,并念道:“取红花,取白雪,与儿洗面作光悦;取白雪,取红花,与儿洗面作妍华。”后传桃花雪水洗脸能使容貌姣好。
(24)胭脂:在此指涂了胭脂的脸。
(25)人之泪:人的泪像胭脂一样红,是说流出的是血泪。
(26)憔悴:瘦弱萎靡,也泛指受折磨、困苦。
(27)杜宇:即杜鹃乌,也叫子规,过去有“杜鹃啼血”的说法,传说古代蜀王名杜宇,号望帝,死后魂魄化为此鸟,啼声悲切,又说它的叫声很像说“不如归去”,所以后人称杜鹃为杜宇。
(28)寂寞:寂静。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曹雪芹的诗
相关推荐
桃叶歌三首·其三
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
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
桃源忆故人·玉楼深锁薄情种
玉楼深锁薄情种,清夜悠悠谁共?羞见枕衾鸳凤,闷则和衣拥。
无端画角严城动,惊破一番新梦。窗外月华霜重,听彻梅花弄。
桃源行
望夷宫中鹿为马,秦人半死长城下。
避时不独商山翁,亦有桃源种桃者。
此来种桃经几春,采花食实枝为薪。
儿孙生长与世隔,虽有父子无君臣。
渔郎漾舟迷远近,花间相见因相问。
世上那知古有秦,山中岂料今为晋。
闻道长安吹战尘,春风回首一沾巾。
重华一去宁复得,天下纷纷经几秦。
桃林夜贺晋公
西来骑火照山红,夜宿桃林腊月中。
手把命珪兼相印,一时重叠赏元功。
桃花
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
何当结作千年实,将示人间造化工。
桃花
桃花浅深处,似匀深浅妆。
春风助肠断,吹落白衣裳。
桃花
千株含露态,何处照人红。
风暖仙源里,春和水国中。
流莺应见落,舞蝶未知空。
拟欲求图画,枝枝带竹丛。
桃源忆故人·松峦峰
有时云与高峰匹,不放松峦历历。望里依岩附壁,一样黏天碧。
有时峰与晴云敌,不许露珠轻滴。别是娇酣颜色,浓淡随伊力。
桃源忆故人·暮春
华胥梦断人何处,听得莺啼红树。几点蔷薇香雨,寂寞闲庭户。
暖风不解留花住,片片着人无数。楼上望春归去,芳草迷归路。
桃花
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
可惜狂风吹落后,殷红片片点莓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