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寺禁口号又示裴迪

〔唐代〕王维

安得舍罗网,拂衣辞世喧。

悠然策藜杖,归向桃花源。

作品简介

《菩提寺禁口号又示裴迪》此诗是王维陷安史之乱被拘菩提寺时所作,赠予友人裴迪。全诗仅四句,却集中表达了诗人渴望超脱政治罗网、归隐田园的强烈愿望。前两句“舍罗网”“辞世喧”直斥乱世纷争如网缚身,欲拂衣而去;后两句以“策藜杖”的闲适形象与“桃花源”的理想之境呼应,暗用陶渊明典故,宣示对世俗的决绝。语言凝练如偈语,在困厄中凸显精神自由之志,是王维后期禅意诗风的典型代表。

创作背景

公元756年安禄山攻陷长安,王维被迫受伪职,后因《凝碧池》诗暗怀故国之思获赦,但仍被拘于菩提寺。此诗作于困守期间,裴迪常来探视。“罗网”既指叛军控制,亦喻官场束缚;“桃花源”不仅是隐逸象征,更暗含对唐室未复的忧愤与对净土的追寻。诗中“安得”二字透露出无奈中的渴望,反映乱世文人于政治夹缝中求精神出路的复杂心态。

翻译注释

翻译

哪里能够得到逃脱叛军的罗网,我将振去衣上的尘土,远离尘世的喧嚣。

悠然地拄着藜杖,归隐到像桃花源那样美好的地方去。

注释

(1)又示:王维有七绝《菩提寺禁裴迪来相看说逆贼等凝碧池上作音乐供奉人等举声便一时泪下私成口号诵示裴迪》一首,此诗即继之而作,故云“又示”。

(2)安得:怎么才能求得、哪里能等得到。

(3)罗网:捕鸟的罗和捕鱼的网。罗,《全唐诗》校:“一作尘。”

(4)拂衣:抖衣去尘。

(5)世喧:尘世的喧。

(6)策:拄杖。

(7)藜杖:用蔡的老茎做的手杖,质轻而坚实。

(8)桃花源:陶渊明《桃花源记》中虚构的世外之地。武陵渔夫偶然间来到了土地肥沃、桑竹林立的桃花源,桃花源与世隔绝,不受当朝徭役赋税的压迫。渔人离开桃花源之后非常想念桃花源,想要再找,却找不到去桃花源的路了。

全文拼音版

jìnkǒuhàoyòushìpéi
ānshěluówǎngshìxuān
yōuránzhàngguīxiàngtáohuāyuán

作者介绍

王维(701—761),字摩诘,号摩诘居士,盛唐著名诗人、画家,被誉为“诗佛”。祖籍山西祁县,生于蒲州(今山西永济)。其诗以山水田园见长,清新空灵,融禅意于自然,如《山居秋暝》《鹿柴》等。精通音律,擅画水墨,开创“文人画”传统,苏轼赞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官至尚书右丞,晚年隐居辋川,半官半隐,将诗、画、禅融为一体,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关推荐

菩萨蛮·春愁

〔宋代〕姚宽

斜阳山下明金碧。画楼返照融春色。睡起揭帘旌。玉人蝉鬓轻。

无言空伫立。花落东风急。燕子引愁来,眉心那得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