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重山·春流半绕凤凰台

〔清代〕宋徵舆

春流半绕凤凰台。十年花月夜,泛金杯。玉箫呜咽画船开。清风起,移棹上秦淮。

客梦五更回。清砧迎塞雁,渡江来。景阳宫井断苍苔。无人处,秋雨落宫槐。

原文翻译及注释

逐句原文翻译

春流半绕凤凰台。十年花月夜,泛金杯。玉箫呜咽画船开。清风起,移棹上秦淮。

春天气息流转半绕在凤凰台上。数年深夜与花月相伴,饮进数杯酒。行进中的画船上玉箫声起,箫声凄伤。吹起清风,摇着船棹驶向秦淮。

客梦五更回。清砧迎塞雁,渡江来。景阳宫井断苍苔。无人处,秋雨落宫槐。

客居他处五更时回萦梦中。秋风潇潇,塞雁南迁,渡过江来。景阳宫井已不见苍苔,景阳宫中也不见人迹,满目萧疏,一派荒凉,只有淅淅沥沥的秋雨润着寂寞的宫槐。

注释

(1)凤凰台:在南京秦淮河附近的凤凰山上。

(2)景阳宫井:又名胭脂井,故址在南京。隋兵攻占南京,陈后主入井避难,后被活捉。

小重山·春流半绕凤凰台拼音版

xiǎochóngshān··chūnliúbànràofènghuángtái
chūnliúbànràofènghuángtáishíniánhuāyuèfànjīnbēixiāohuàchuánkāiqīngfēngzhàoshàngqínhuái
mènggēnghuíqīngzhēnyíngsàiyànjiāngláijǐngyánggōngjǐngduàncāngtáirénchùqiūluògōnghuái

作品简介

《小重山·春流半绕凤凰台》是清代词人宋徵舆的一首感怀词作。此词通过今昔对比,抒发了深切的兴亡之叹与故国之思。上阕“春流半绕凤凰台”以金陵胜景起兴,追忆往昔“十年花月夜”的繁华盛景;下阕“客梦五更回”笔锋陡转,以“清砧塞雁”“景阳宫井”等意象勾勒出易代后的凄凉图景。结句“无人处,秋雨落宫槐”以景结情,将历史沧桑感融入秋雨宫槐的寂寥意境中。全词婉转悱恻,寄兴深微,体现了明清易代之际文人的家国悲慨。

创作背景

《小重山·春流半绕凤凰台》此词应作于清顺治年间,时宋徵舆已出仕新朝。作为明末“云间三子”之一,词人重游南京故地,面对明朝旧都凋零之景,触发起复杂的身世之感与亡国之痛。词中“凤凰台”“秦淮”“景阳宫井”等皆金陵典故,暗喻明朝覆灭;“十年花月夜”既指个人年少风流时光,也隐喻明朝曾经的繁华。最后“秋雨落宫槐”的意象,既是对明朝覆亡的哀悼,也隐含着对自身失节仕清的复杂忏悔。

相关诗文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宋代〕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小重山·秋到长门秋草黄

〔唐代〕薛昭蕴

秋到长门秋草黄。画梁双燕去,出宫墙。玉箫无复理霓裳。金蝉坠,鸾镜掩休妆。

忆昔在昭阳。舞衣红绶带,绣鸳鸯。至今犹惹御炉香。魂梦断,愁听漏更长。

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

〔宋代〕李清照

春到长门春草青,红梅些子破,未开匀,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瓯春。

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著意过今春。

小重山·花院深疑无路通

〔宋代〕贺铸

花院深疑无路通,碧纱窗影下,玉芙蓉。当时偏恨五更钟。分携处,斜月小帘栊。

楚梦冷沈踪,一双金缕枕,半床空。画桥临水凤城东。楼前柳,憔悴几秋风。

小重山·三山与客泛西湖

〔宋代〕辛弃疾

绿涨连云翠拂空。十分风月处,著衰翁。垂杨影断岸西东。君恩重,教且种芙蓉。

十里水晶宫。有时骑马去,笑儿童。殷勤却谢打头风。船儿住,且醉浪花中。

小重山·柳暗花明春事深

〔宋代〕章良能

柳暗花明春事深,小阑红芍药、已抽簪。雨余风软碎鸣禽,迟迟日,犹带一分阴。

往事莫沉吟,身闲时序好、且登临。旧游无处不堪寻,无寻处、惟有少年心。

小重山·七夕病中

〔宋代〕吕渭老

半夜灯残鼠上檠。上窗风动竹,月微明。梦魂偏记水西亭。琅玕碧,花影弄蜻蜓。

千里暮云平,南楼催上烛,晚来晴。酒阑人散斗西倾。天如水,团扇扑流萤。

小重山·一闭昭阳春又春

〔唐代〕韦庄

一闭昭阳春又春,夜寒宫漏永,梦君恩。卧思陈事暗销魂。罗衣湿,红袂有啼痕。

歌吹隔重阍。绕亭芳草绿,倚长门。万般惆怅向谁论?凝情立,宫殿欲黄昏。

小重山·漠漠晴霓和雨收

〔宋代〕赵鼎

漠漠晴霓和雨收。长波千万里,拍天流。云帆烟棹去悠悠。西风里,归兴满沧州。

谩道醉忘忧。荡高怀远恨,更悲秋。一眉山色为谁愁。黄昏也,独自倚危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