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夜即事

〔清代〕曹雪芹

梅魂竹梦已三更,锦罽鷞衾睡未成。

松影一庭唯见鹤,梨花满地不闻莺。

女儿翠袖诗怀冷,公子金貂酒力轻。

却喜侍儿知试茗,扫将新雪及时烹。

作品简介

《冬夜即事》出自清代小说家曹雪芹所著小说《红楼梦》的第二十三回,是小说人物贾宝玉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首联写夜已三更,梅竹均以入梦,而诗人犹未成眠;颔联描绘了院中雪景;颈联写宝玉在想像大观园中那些能诗善赋的女孩子们此刻的情形;尾联用“却喜”二字一转,以侍儿扫雪烹茶之事,写出雪夜的雅兴。全诗意象丰富,情感活跃、丰沛,渲染了一幅生动的“寒夜图”。

创作背景

曹雪芹将《冬夜即事》写在了《红楼梦》第二十三回,是贾宝玉所作的四首即事诗的第四首。这首诗是贾宝玉随众姐妹初入大观园时所作。初入大观园的一年,贾宝玉过着终日吟风弄月的生活。为了抒发自己的“心满意足,再无别项可生贪求之心”的心情,贾宝玉创作了这首《冬夜即事》。

翻译注释

翻译

腊梅翠竹已进入梦乡天已三更,盖着锦毛毯鹈绒被仍是睡不成。

松影疏疏印满庭院只见几只仙鹤,梨花满满一地却听不到莺的啼鸣。

女儿翠袖生寒诗情也仿佛已冷却,公子穿着貂裘还嫌酒力不足以御寒。

令人高兴的是侍女知道品茶懂火候,扫来新雪及时地把清茶烹。

注释

(1)梅魂竹梦:以梅竹入梦点染冬夜冰雪寒冷,为下句铺垫。

(2)锦罽鷞衾:织出锦花的毛毯,雁凫绒里的被褥。罽,一种毛织品。鷞,雁类的一种。

(3)松影一庭唯见鹤:松耐冬寒,又常以鹤为伴,借以写清冷孤高。

(4)梨花满地不闻莺:虽满地梨花,但并非春天,所以说“不闻莺”,以梨花喻雪。唐代诗人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5)女儿翠袖诗怀冷:写冬夜严寒。意谓穿着翠袖衣衫,吟着诗句的女儿已觉怀冷。女儿:程高本作“女奴”。

(6)公子金貂酒力轻:写冬夜严寒。公子穿戴着貂皮尚嫌酒力不足御寒。酒力轻:不是人的酒量小,而是说酒的劲头不够。用晋代阮孚为黄门侍郎散骑常侍,曾以金貂换酒,遭人弹劾,得到皇帝宽宥的典故(见《晋书·阮孚传》)。

(7)试茗:封建上层阶级讲究喝茶,不同品种的茶,烹烧的火力时间不同,要恰到好处,才不失香变味,所以要“试”。宋代蔡襄《进茶录序》说:“独论采造之本,至于烹试,曾未闻有。”

(8)扫将新雪及时烹:扫雪烹茶,取其洁净,书中妙玉曾言及。《天中记》卷四十四引《类苑》:“陶谷买得党太尉故妓,取雪水烹团茶。”

全文拼音版

dōngshì
méihúnzhúmèngsāngēngjǐnshuāngqīnshuìwèichéng
sōngyǐngtíngwéijiànhuāmǎnwényīng
ércuìxiùshī怀huáilěnggōngjīndiāojiǔqīng
quèshìérzhīshìmíngsǎojiāngxīnxuěshípēng

作者介绍

曹雪芹(1715—1763),名霑,字梦阮,号雪芹,清代伟大的小说家,祖籍辽阳,生于南京。出身显赫的江宁织造曹家,幼年经历家族衰败,晚年贫居北京西郊。以毕生心血创作《红楼梦》(又名《石头记》),通过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兴衰,展现封建社会的广阔画卷,塑造了宝玉、黛玉等经典形象。作品“字字看来皆是血”,融诗、词、曲、赋于一体,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相关推荐

冬日野望

〔唐代〕骆宾王

故人无与晤,安步陟山椒。

野静连云卷,川明断雾销。

灵岩闻晓籁,洞浦涨秋潮。

三江归望断,千里故乡遥。

劳歌徒自奏,客魂谁为招。

冬青花

〔宋代〕林景熙

冬青花,花时一日肠九折。

隔江风雨清影空,五月深山护微雪。

石根云气龙所藏,寻常蝼蚁不敢穴。

移来此种非人间,曾识万年觞底月。

蜀魂飞绕百鸟臣,夜半一声山竹裂。

冬末同友人泛潇湘

〔唐代〕杜荀鹤

残腊泛舟何处好?最多吟兴是潇湘。

就船买得鱼偏美,踏雪沽来酒倍香。

猿到夜深啼岳麓,雁知春近别衡阳。

与君剩采江山景,裁取新诗入帝乡。

冬日游览

〔唐代〕王维

步出城东门,试骋千里目。

青山横苍林,赤日团平陆。

渭北走邯郸,关东出函谷。

秦地万方会,来朝九州牧。

鸡鸣咸阳中,冠盖相追逐。

丞相过列侯,群公饯光禄。

相如方老病,独归茂陵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