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太守向公登楼眺望二首·其二

〔宋代〕秦观

庖烟起处认孤村,天色清寒不见痕。

车辋湖边梅溅泪,壶公祠畔月销魂。

封疆尽是春秋国,庙食多怀将相恩。

试问李斯长叹后,谁牵黄犬出东门。

作品简介

《次韵太守向公登楼眺望二首·其二》是北宋诗人秦观的另一首七言律诗,延续了前一首的深沉感慨,进一步借景抒怀,表达对历史兴亡与个人命运的思考。首联“庖烟起处认孤村”描绘寒村炊烟的孤寂,奠定全诗苍凉基调;颔联“梅溅泪”“月销魂”以拟人手法渲染哀愁,暗含诗人贬谪之痛。颈联“封疆尽是春秋国”转入历史兴衰的喟叹,尾联“李斯长叹”“黄犬出东门”借秦相李斯被诛前的典故,警示权势虚幻,流露出对仕途险恶的忧惧。全诗将写景、咏史与抒情紧密结合,语言凝练,意蕴深远,展现了秦观晚期诗歌的沉郁风格。

创作背景

这组诗是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年),秦观任蔡州教授时之作。“太守向公”,据《桐江诗话》说即“郡将向宗回团练”。向宗回有“登城诗”,秦观“次韵两篇”。蔡州州治所在的汝南,有汝水流经城旁。诗人在《汝水涨溢说》一文里说,“汝南风物甚美”而“水潦为患”,入夏以后,“道路化为陂波”,“城堞危险,湿气熏蒸”,“岁岁如此”。文中所作介绍,对了解此诗写作背景,很有帮助。诗人在郡守登城眺望时,由郡城地理形势、眼前景物生发出有关历史与现实的感叹,写下了这首诗。

翻译注释

翻译

炊烟升起的地方是一个孤立的村庄,天色寒冷,不留一点云的痕迹。

车辋湖边的梅花,如溅起的泪水,壶公观畔的月亮也更加销魂。

蔡州疆域内多是春秋时的古国之地,蔡州有大量将相的公庙,供人缅怀。

想问李斯临刑时发出长叹以后,是谁牵着黄狗出东城门。

注释

(1)庖烟:指炊烟。

(2)车辋湖:湖名,因形如车辋而得名。

(3)壶公祠:即壶公观。壶公,传说中的仙人。

(4)封疆尽是春秋国:意谓蔡州疆域内多是春秋时的古国之地。秦观《汝水涨溢说》云:“诸邑皆春秋时沈江道柏之国。”

(5)庙食:蔡州有狄梁公庙,祀狄仁杰;有李太尉庙,祀李想。秦观于蔡州教授任上,曾代州守为文以祭告以上先贤。

(6)试问李斯长叹后,谁牵黄犬出东门:李斯为上蔡人,官至秦朝宰相,后遭赵高诬陷,被腰斩于咸阳市中。临刑时,李斯顾谓其中子日:“吾欲与若复牵黄犬,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全文拼音版

yùntàishǒuxiànggōngdēnglóutiàowàngèrshǒu··èr
páoyānchùrèncūntiānqīnghánjiànhén
chēwǎngbiānméijiànlèigōngpànyuèxiāohún
fēngjiāngjìnshìchūnqiūguómiàoshíduō怀huáijiàngxiàngēn
shìwènchángtànhòushuíqiānhuángquǎnchūdōngmén

作者介绍

秦观(1049—1100),字少游,号淮海居士,高邮(今江苏高邮)人,北宋著名词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其词婉约清丽,多写男女情思与羁旅愁绪,《鹊桥仙》"两情若是久长时"、《满庭芳》"山抹微云"等皆为传世名篇。诗风精致,散文亦佳。虽受苏轼赏识,但仕途坎坷,屡遭贬谪。晚年放还途中卒于藤州。作为北宋婉约词派代表,其词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对周邦彦、李清照等影响深远,著有《淮海集》,与黄庭坚并称"秦七黄九"。

秦观的诗

相关推荐

次韵答曹子方杂言

〔宋代〕黄庭坚

酺池寺,汤饼一斋盂,曲肱懒著书。

骑马天津看逝水,满船风月忆江湖。

往时尽醉冷卿酒,侍儿琵琶春风手。

竹间一夜鸟声春,明朝醉起雪塞门。

当年闻说冷卿客,黄须邺下曹将军。

挽弓石八不好武,读书卧看三峰云。

谁怜相逢十载后,釜里生鱼甑生尘。

冷卿白首太官寺,樽前不复如花人。

曹将军,江湖之上可相忘?

舂锄对立鸳鸯双,无机与游不乱行。

何时解缨濯沧浪?唤取张侯来平章,烹茶煮饼坐僧房。

次韵登凌歊台

〔元代〕萨都剌

山势如龙去复回,闲云野望护重台。

离宫夜有月高下,辇路日无人往来。

春色不随亡国尽,野花只作旧时开。

断碑衰草荒烟里,风雨年年上绿苔。

次韵公实雷雨

〔宋代〕洪炎

惊雷势欲拔三山,急雨声如倒百川。

但作奇寒侵客梦,若为一震静胡烟。

田园荆棘漫流水,河洛腥膻今几年。

拟叩九关笺帝所,人非大手笔非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