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四首》是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文学家、诗人元好问创作的一组七言绝句,该组诗用随步换形的手法,按时间推移,空间转换,表现东山各个层面的美,描述了诗人情不自已,甘愿终老于此的欣喜之情。全诗精致轻巧,清新自然。
东山四首
【其一】
半欲天阴半欲晴,层峦连?各分明。
去年风雪无多景,看尽东山是此行。
【其二】
自笑生平被眼谩,看山只向画中看。
天公老笔无今古,枉着千金买范宽。
【其三】
锦里春光风马牛,鸟飞不到太湖秋。
一丘一壑都堪老,且具神山烟景休。
【其四】
马水横陈圣阜前,滹沱陂堰远相连。
鱼多只说牛家汇,何处秋风有钓船。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该组首写于金亡之后。蒙古太宗窝阔台十一年(1239)冬,年届半百的元好问携家返回阔别二十余年的故乡,在读书山居住。读书山,原名系舟山,因元德明曾读书于此,又称之为读书山。东山为系舟山以东的山脉,其间风景秀丽,林木苍翠,清溪盘曲,白塔耸立,佛寺茅舍,掩映于丛绿之中,春花似锦,秋叶染红,十分可人。诗人返乡后正值大雪封山,直至次年春始游东山。《东山四首》该组诗便是游东山时创作。
翻译注释
翻译
其一
一半是阴天一半是晴天,重叠起伏的峰峦看的清清楚楚。
去年因为风雪天气没有多少景色可以看,这一次一定可以看遍东山所有的美景。
其二
嘲笑自己平生都被自己眼睛所欺骗,美丽的风景只有那画中可以看见。
看这东山的风景真是大自然鬼斧神工般的杰作啊,还枉费千金去购买范宽的画作。
其三
锦江的春光再好,与这里不相关,太湖的秋景再美,也与这里不相连。
东山一山一水都是鬼斧神工般的美景,而且都和神山那里的风景一样美。
其四
牧马河水滚滚滔滔,经遗山流过圣阜山前,汇入滹沱河与堤堰相接连。
鱼多的地方都是是牛家汇,随处可见三三两两的钓者在那里垂钓。
注释
(1)东山:指遗山,亦称神山,在今山西省定襄县东北十八里。今仍存有“元遗山先生读书处”的遗迹。
(2)?:山峰。
(3)自笑:自己嘲笑自己。
(4)谩:欺骗。
(5)天公老笔:比喻实在的河山,那是大自然的创作。
(6)范宽:名正中,字仲立,北宋有名的山水画家,此处借指范宽的山水画。
(7)锦里:代指锦城,今四川城都市,因盛产蜀锦而名。城外有濯锦江,景色迷人。
(8)风马牛:《左传》有“风马牛不相及”之句,喻指互不相关。
(9)太湖:位于江苏、浙江两省间,山外有山,湖内有湖,山峦连绵,层次重叠,风光壮丽。
(10)休:美好。
(11)马水:牧马河。
(12)圣阜:即圣阜山,在遗山东二里处。
(13)滹沱:即滹沱河,河流经遗山西北。
(14)陂堰:堤堰。
(15)牛家汇:在遗山脚下。
(16)何处:到处。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元好问的诗
相关推荐
东门行
出东门,不顾归。来入门,怅欲悲。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
拔剑东门去,舍中儿母牵衣啼:他家但愿富贵,贱妾与君共餔糜。上用仓浪天故,下当用此黄口儿。今非!
咄!行!吾去为迟!白发时下难久居。
东平留赠狄司马
古人无宿诺,兹道以为难。
万里赴知己,一言诚可叹。
马蹄经月窟,剑术指楼兰。
地出北庭尽,城临西海寒。
森然瞻武库,则是弄儒翰。
入幕绾银绶,乘轺兼铁冠。
练兵日精锐,杀敌无遗残。
献捷见天子,论功俘可汗。
激昂丹墀下,顾盼青云端。
谁谓纵横策,翻为权势干。
将军既坎壈,使者亦辛酸。
耿介挹三事,羁离从一官。
知君不得意,他日会鹏抟。
东还
自有仙才自不知,十年长梦采华芝。
秋风动地黄云暮,归去嵩阳寻旧师。
东飞伯劳歌
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
谁家女儿对门居,开颜发艳照里闾。
南窗北牖挂明光,罗帷绮箔脂粉香。
女儿年几十五六,窈窕无双颜如玉。
三春已暮花从风,空留可怜与谁同。
东鲁见狄博通
去年别我向何处,有人传道游江东。
谓言挂席度沧海,却来应是无长风。
东流道中
山高树多日出迟,食时雾露且雰霏。
马蹄已踏两邮舍,人家渐开双竹扉。
冬青匝路野蜂乱,荞麦满园山雀飞。
明朝大江送吾去,万里天风吹客衣。
东归晚次潼关怀古
暮春别乡树,晚景低津楼。
伯夷在首阳,欲往无轻舟。
遂登关城望,下见洪河流。
自从巨灵开,流血千万秋。
行行潘生赋,赫赫曹公谋。
川上多往事,凄凉满空洲。
东施效颦
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
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东城
野店桃花红粉姿,陌头杨柳绿烟丝。
不因送客东城去,过却春光总不知。
东林寺二首·其一
白莲种出净无尘,千古风流社里人。
禅律定知谁束缚,过溪沽酒见天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