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鹤二首·其二

〔唐代〕白居易

池中此鹤鹤中稀,恐是辽东老令威。

带雪松枝翘膝胫,放花菱片缀毛衣。

低回且向林间宿,奋迅终须天外飞。

若问故巢知处在,主人相恋未能归。

古诗的意思及注释

逐句原文翻译

池中此鹤鹤中稀,恐是辽东老令威。

池塘中的这只鹤是鹤中稀有的品种,恐怕是传说中的辽东丁令威吧。

带雪松枝翘膝胫,放花菱片缀毛衣。

它高高的站在带雪的松枝上,用菱花的花瓣点缀自己的羽毛。

低回且向林间宿,奋迅终须天外飞。

低空徘徊时会到林子里栖宿,快速张开翅膀时终究要飞到辽阔的天空。

若问故巢知处在,主人相恋未能归。

你若问它的故巢,它知道在哪里,只是留恋现在的主人还不能归去。

注释

(1)辽东老令威:即丁令威。传说中的神仙名。

(2)毛衣:禽鸟的羽毛。

(3)林:一作“笼”。

(4)奋迅:形容鸟飞或兽跑迅疾而有气势。

池鹤二首·其二拼音版

chíèrshǒu··èr
chízhōngzhōngkǒngshìliáodōnglǎolìngwēi
dàixuěsōngzhīqiáojìngfànghuālíngpiànzhuìmáo
huíqiěxiànglínjiān宿fènxùnzhōngtiānwàifēi
ruòwèncháozhīchùzàizhǔrénxiāngliànwèinéngguī

作品简介

《池鹤二首·其二》是白居易继前作之后又一咏鹤抒怀的七言律诗。此诗进一步深化鹤的意象,寄托诗人对自由与归宿的辩证思考。首联以“鹤中稀”凸显池鹤的珍异,借用丁令威化鹤归辽的典故,赋予其仙风道骨;颔联“带雪松枝”“放花菱片”以自然物象点缀鹤姿,构图清雅绝俗;颈联“低回林间宿”与“奋迅天外飞”形成张力,暗喻现实拘束与理想高翔的矛盾;尾联笔锋一转,以“主人相恋”解释羁留之由,在无奈中透露出人世温情的牵绊。全诗在仙气与烟火气之间取得微妙平衡,展现白居易“中隐”思想的精神内核。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祖籍太原,生于新郑(今属河南)。其诗通俗晓畅,反映社会现实,代表作《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等广为传诵。曾任翰林学士、左拾遗等职,因直言进谏被贬江州司马。晚年闲居洛阳,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与元稹并称"元白",诗作流传极广,甚至远播海外,对后世影响深远。白居易最著名的十首诗

相关诗文

池口风雨留三日

〔宋代〕黄庭坚

孤城三日风吹雨,小市人家只菜蔬。

水远山长双属玉,身闲心苦一舂锄。

翁从旁舍来收网,我适临渊不羡鱼。

俯仰之间已陈迹,暮窗归了读残书。

池口移舟入江再泊十里头潘家湾阻风不止

〔宋代〕杨万里

北风五日吹江练,江底吹翻作江面。

大波一跳入天半,粉碎银山成雪片。

五日五夜无停时,长江倒流都上西。

计程一日二千里,今逾滟滪到峨眉。

更吹两日江必竭,却将海水来相接。

老夫蚤知当陆行,错料一帆超十程。

如今判却十程住,何策更与阳侯争?

水到峨眉无去处,下梢不到忘归路。

我到金陵水自东,只恐从此无南风。

池上早夏

〔唐代〕白居易

水积春塘晚,阴交夏木繁。

舟船如野渡,篱落似江村。

静拂琴床席,香开酒库门。

慵闲无一事,时弄小娇孙。

池上二绝

〔唐代〕白居易

【其一】

山僧对棋坐,局上竹阴清。

映竹无人见,时闻下子声。

【其二】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