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桧风·羔裘》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为桧国大臣因桧君治国不以其道被迫离去后所作。全诗三章,每章四句。前两句从描写桧君逍遥游宴的生活,反映出桧君失道以亡国之象;后两句抒发诗人对这种亡国之象的伤感情怀,反映出诗人强烈的忧患意识。此诗不用比兴手法,叙事急切繁复,但这种反复絮叨却更能表现出诗人的深切思虑之情。
桧风·羔裘
羔裘逍遥,狐裘以朝。岂不尔思?劳心忉忉。
羔裘翱翔,狐裘在堂。岂不尔思?我心忧伤。
羔裘如膏,日出有曜。岂不尔思?中心是悼。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桧风》是产生在中原古代名河溱洧流域的民间歌谣,是西周封国郐国的歌谣,是桧国(郐国)即将灭亡时期的作品,展现了历史的真实。
《毛诗序》曰:“《羔裘》,大夫以道去其君也。国小而迫,君不用道,好洁其衣服,逍遥游燕,而不能自强于政治,故作是诗也。”验之于诗,庶几可信。桧国为西周初期周武王封置的礹姓侯爵小国,在今河南省密县东北,为高辛氏火正祝融之后,历经唐尧虞舜至夏商周,文化底蕴丰厚,但高贵的出身,枕在头下的深厚文化积淀,最终没有挽救其衰亡的命运。由于统治者骄奢淫逸,国势日渐衰微,平王东迁后不久,即被郑武公所灭。《桧风·羔裘》当为郑武公灭桧前的作品。因桧国国君耽于奢华而忽视政治,桧国大臣谏而不听,被迫离去后而作此诗。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桧风·羔裘》是写一位女子思念她心仪的男子,这位男子是位官员。此诗为表现相思的痛苦而作。
翻译注释
翻译
穿着羊羔皮袄去逍遥,穿着狐皮袍子去坐朝。怎不叫人为你费思虑,忧心忡忡整日把心操。
穿着羊羔皮袄去游逛,穿着狐皮袍子去朝堂。怎不叫人为你费思虑,想起国家时时心忧伤。
羊羔皮袄色泽如脂膏,太阳一照闪闪金光耀。怎不叫人为你费思虑,心事沉沉无法全忘掉。
注释
(1)桧风:即桧地的乐调,《诗经》“十五国风”之一。桧,又写作“郐”。桧地在今河南郑州、新郑、荥阳、密县一带。周平王初,桧国为郑武公所灭,其地为郑国所有。
(2)羔裘:羊羔皮袄。
(3)逍遥:悠闲地走来走去。
(4)朝:上朝。
(5)不尔思:即“不思尔”。
(6)忉忉:忧愁状。
(7)翱翔:鸟儿回旋飞,比喻人行动悠闲自得。
(8)在堂:站在朝堂上。
(9)忧伤:忧愁悲伤。
(10)膏:动词,涂上油。
(11)有曜:犹“曜曜”,闪闪发光的样子。曜,照耀。
(12)悼:悲伤。
全文拼音版
相关推荐
邶风·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小雅·苕之华
苕之华,芸其黄矣。心之忧矣,维其伤矣!
苕之华,其叶青青。知我如此,不如无生。
牂羊坟首,三星在罶。人可以食,鲜可以饱。
周南·汝坟
遵彼汝坟,伐其条枚。未见君子,惄如调饥。
遵彼汝坟,伐其条肄。既见君子,不我遐弃。
鲂鱼赪尾,王室如毁。虽则如毁,父母孔迩。
魏风·葛屦
纠纠葛屦,可以履霜。掺掺女手,可以缝裳。要之襋之,好人服之。
好人提提,宛然左辟,佩其象揥。维是褊心,是以为刺。
郑风·褰裳
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
子惠思我,褰裳涉洧。子不我思,岂无他士?狂童之狂也且!
齐风·鸡鸣
鸡既鸣矣,朝既盈矣。匪鸡则鸣,苍蝇之声。
东方明矣,朝既昌矣。匪东方则明,月出之光。
虫飞薨薨,甘与子同梦。会且归矣,无庶予子憎。
商颂·玄鸟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
方命厥后,奄有九有。商之先后,受命不殆,在武丁孙子。
武丁孙子,武王靡不胜。龙旂十乘,大糦是承。邦畿千里,维民所止。
肇域彼四海,四海来假,来假祁祁。景员维河。殷受命咸宜,百禄是何。
小雅·北山
陟彼北山,言采其杞。
偕偕士子,朝夕从事。
王事靡盬,忧我父母。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
四牡彭彭,王事傍傍。
嘉我未老,鲜我方将。
旅力方刚,经营四方。
或燕燕居息,或尽瘁事国;
或息偃在床,或不已于行。
或不知叫号,或惨惨劬劳;
或栖迟偃仰,或王事鞅掌。
或湛乐饮酒,或惨惨畏咎;
或出入风议,或靡事不为。
大雅·文王有声
文王有声,遹骏有声。遹求厥宁,遹观厥成。文王烝哉!
文王受命,有此武功。既伐于崇,作邑于丰。文王烝哉!
筑城伊淢,作丰伊匹。匪棘其欲,遹追来孝。王后烝哉!
王公伊濯,维丰之垣。四方攸同,王后维翰。王后烝哉!
丰水东注,维禹之绩。四方攸同,皇王维辟。皇王烝哉!
镐京辟雍,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皇王烝哉!
考卜维王,宅是镐京。维龟正之,武王成之。武王烝哉!
丰水有芑,武王岂不仕?诒厥孙谋,以燕翼子。武王烝哉!
大雅·棫朴
芃芃棫朴,薪之槱之。
济济辟王,左右趣之。
济济辟王,左右奉璋。
奉璋峨峨,髦士攸宜。
淠彼泾舟,烝徒楫之。
周王于迈,六师及之。
倬彼云汉,为章于天。
周王寿考,遐不作人?
追琢其章,金玉其相。
勉勉我王,纲纪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