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太行

〔明代〕于谦

西风落日草斑斑,云薄秋空鸟独还。

两鬓霜华千里客,马蹄又上太行山。

作品简介

《上太行》是明代政治家于谦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该诗通过描写巍巍太行的西风劲草、落日暮云、高天归鸟等苍茫壮阔景象,表现出诗人阔大的胸襟;末尾一句描写诗人立马太行,雄视千里的英雄形象,使读者感受到了他两鬃霜华却壮心不已,辗转千里却生命不衰的烈士情怀。全诗写得沉郁顿挫,感人至深。

创作背景

宣德五年(1430年)时于谦三十三岁,以兵部右侍郎巡抚山西、河南两省,达十七年之久。回京议事,因未给操纵朝政的宦官王振送礼,被诬下狱。数月后释出,又派他巡抚山西、河南。这时他已五十余岁。从诗的后两句来看,《上太行》这首诗当作于第二次出巡两省时。

翻译注释

翻译

晚秋西风萧瑟,落日斜照着茫茫的山野,放眼处寒草斑斑,气清云淡,高空中飞鸟独还。

两鬓白如霜雪的老人在山道间策马前行,他策马奔行再次前去巡视太行山。

注释

(1)太行:太行山。此指山西境内的太行山。

(2)斑斑:草色间杂。

(3)霜华:形容如霜花一样花白。

(4)千里客:作者自称。

全文拼音版

shàngtàiháng
西fēngluòcǎobānbānyúnqiūkōngniǎohuán
liǎngbìnshuānghuáqiānyòushàngtàihángshān

作者介绍

于谦(1398—1457),字廷益,号节庵,明朝名臣、民族英雄,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官至兵部尚书,在“土木堡之变”后力主抗敌,保卫北京,挽救明朝危亡。其诗《石灰吟》“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彰显铁骨丹心。后遭诬陷遇害,谥号“忠肃”。诗文质朴刚劲,多抒报国之志,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于谦的诗

相关推荐

上李邕

〔唐代〕李白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上阳白发人

〔唐代〕白居易

上阳人,上阳人,红颜闇老白发新。

绿衣监使守宫门,一闭上阳多少春。

玄宗末岁初选入,入时十六今六十。

同时采择百馀人,零落年深残此身。

忆昔吞悲别亲族,扶入车中不教哭。

皆云入内便承恩,脸似芙蓉胸似玉。

未容君王得见面,已被杨妃遥侧目。

妒令潜配上阳宫,一生遂向空房宿。

宿空房,秋夜长,夜长无寐天不明。

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

春日迟,日迟独坐天难暮。

宫莺百啭愁厌闻,梁燕双栖老休妒。

莺归燕去长悄然,春往秋来不记年。

唯向深宫望明月,东西四五百回圆。

今日宫中年最老,大家遥赐尚书号。

小头鞵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

外人不见见应笑,天宝末年时世妆。

上阳人,苦最多。

少亦苦,老亦苦,少苦老苦两如何!

君不见昔时吕向美人赋,又不见今日上阳白发歌!

上牛头寺

〔唐代〕杜甫

青山意不尽,衮衮上牛头。

无复能拘碍,真成浪出游。

花浓春寺静,竹细野池幽。

何处莺啼切,移时独未休。

上小楼·隐居

〔元代〕任昱

荆棘满途,蓬莱闲住。诸葛茅芦,陶令松菊,张翰莼鲈。不顺俗,不妄图,清风高度。任年年落花飞絮。

上云乐

〔唐代〕李白

金天之西,白日所没。

康老胡雏,生彼月窟。

巉岩容仪,戍削风骨。

碧玉炅炅双目瞳,黄金拳拳两鬓红。

华盖垂下睫,嵩岳临上唇。

不睹诡谲貌,岂知造化神。

大道是文康之严父,元气乃文康之老亲。

抚顶弄盘古,推车转天轮。

云见日月初生时,铸冶火精与水银。

阳乌未出谷,顾兔半藏身。

女娲戏黄土,团作愚下人。

散在六合间,濛濛若沙尘。

生死了不尽,谁明此胡是仙真。

西海栽若木,东溟植扶桑。

别来几多时,枝叶万里长。

中国有七圣,半路颓洪荒。

陛下应运起,龙飞入咸阳。

赤眉立盆子,白水兴汉光。

叱咤四海动,洪涛为簸扬。

举足蹋紫微,天关自开张。

老胡感至德,东来进仙倡。

五色师子,九苞凤凰。

是老胡鸡犬,鸣舞飞帝乡。

淋漓飒沓,进退成行。

能胡歌,献汉酒。

跪双膝,立两肘。

散花指天举素手。

拜龙颜,献圣寿。

北斗戾,南山摧。

天子九九八十一万岁,长倾万岁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