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远

〔唐代〕苏拯

游子虽惜别,一去何时见。

飞鸟犹恋巢,万里亦何远。

妾愿化为霜,日日下河梁。

若能侵鬓色,先染薄情郎。

寄远拼音版

yuǎn
yóusuībiéshíjiàn
fēiniǎoyóuliàncháowànyuǎn
qièyuànhuàwèishuāngxiàliáng
ruònéngqīnbìnxiānrǎnbáoqíngláng

作者介绍

苏拯(生卒年不详),晚唐诗人,曾任校书郎等职。其诗多关注社会现实与民生疾苦,常以比兴手法讽喻时政,语言质朴浅白,继承了中唐白居易等人的新乐府精神。《全唐诗》收录其诗一卷,共二十九首,以《渔人》、《织妇女》等讽喻诗为代表。苏拯最著名的十首诗

相关诗文

寄韬光禅师

〔唐代〕白居易

一山门作两山门,两寺原从一寺分。

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

前台花发后台见,上界钟声下界闻。

遥想吾师行道处,天香桂子落纷纷。

寄远十一首·其十

〔唐代〕李白

鲁缟如玉霜,笔题月氏书。

寄书白鹦鹉,西海慰离居。

行数虽不多,字字有委曲。

天末如见之,开缄泪相续。

泪尽恨转深,千里同此心。

相思千万里,一书值千金。

寄唐生

〔唐代〕白居易

贾谊哭时事,阮籍哭路歧。

唐生今亦哭,异代同其悲。

唐生者何人?五十寒且饥。

不悲口无食,不悲身无衣;

所悲忠与义,悲甚则哭之。

太尉击贼日,尚书叱盗时。

大夫死凶寇,谏议谪蛮夷。

每见如此事,声发涕辄随。

往往闻其风,俗士犹或非。

怜君头半白,其志竟不衰。

我亦君之徒,郁郁何所为?

不能发声哭,转作乐府诗。

篇篇无空文,句句必尽规。

功高虞人箴,痛甚骚人辞。

非求宫律高,不务文字奇。

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

未得天子知,甘受时人嗤。

药良气味苦,琴淡音声稀。

不惧权豪怒,亦任亲朋讥。

人竟无奈何,呼作狂男儿。

每逢群动息,或遇云雾披。

但自高声歌,庶几天听卑。

歌哭虽异名,所感则同归。

寄君三十章,与君为哭词。

寄生草·饮

〔元代〕白朴

长醉后方何碍,不醒时有甚思。糟腌两个功名字,醅渰千古兴亡事,曲埋万丈虹霓志。不达时皆笑屈原非,但知音尽说陶潜是。

寄宇文判官

〔唐代〕岑参

西行殊未已,东望何时还。

终日风与雪,连天沙复山。

二年领公事,两度过阳关。

相忆不可见,别来头已斑。

寄赞上人

〔唐代〕杜甫

一昨陪锡杖,卜邻南山幽。

年侵腰脚衰,未便阴崖秋。

重冈北面起,竟日阳光留。

茅屋买兼土,斯焉心所求。

近闻西枝西,有谷杉黍稠。

亭午颇和暖,石田又足收。

当期塞雨干,宿昔齿疾瘳。

裴回虎穴上,面势龙泓头。

柴荆具茶茗,径路通林丘。

与子成二老,来往亦风流。

寄远十一首·其三

〔唐代〕李白

本作一行书,殷勤道相忆。

一行复一行,满纸情何极。

瑶台有黄鹤,为报青楼人。

朱颜凋落尽,白发一何新。

自知未应还,离居经三春。

桃李今若为,当窗发光彩。

莫使香风飘,留与红芳待。

寄题徐都官新居假山

〔宋代〕梅尧臣

太湖万穴古山骨,共结峰岚势不孤。

苔径三层平木末,河流一道接墙隅。

已知谷口多花药,只欠林间落狖鼯。

谁侍巾鞲此游乐,里中遗老肯相呼。

寄恨

〔唐代〕韩偓

秦钗枉断长条玉,蜀纸虚留小字红。

死恨物情难会处,莲花不肯嫁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