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其三

〔魏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作品简介

《归园田居·其三》是东晋诗人陶渊明田园诗的代表作之一,展现了诗人归隐后的农耕生活与超然心境。全诗以平淡自然的语言,描绘了诗人早出晚归、辛勤劳作的场景,并通过“草盛豆苗稀”的幽默自嘲,反衬其甘于清贫、坚守本心的志趣。末句“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点明主旨,表达了对自由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诗歌风格质朴清新,意境悠远,体现了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洁品格和返璞归真的生活哲学。

创作背景

《归园田居·其三》此诗作于陶渊明辞去彭泽县令归隐初期(约公元405年)。诗人因厌恶官场腐败,不愿迎合权贵,毅然弃官归田,在庐山脚下躬耕自给。组诗《归园田居》共五首,本篇为第三首,真实记录了诗人的农耕体验。诗中“南山”(庐山)、“带月荷锄”等意象,既是对田园生活的诗意写照,也暗含对《诗经·豳风·七月》等古典农事诗的化用,展现了陶渊明将劳动升华为艺术的生命态度。

翻译注释

翻译

南山下田野里种植豆子,结果是草茂盛豆苗疏稀。

清晨起下田地铲除杂草,暮色降披月光扛锄回去。

狭窄的小路上草木丛生,傍晚时有露水沾湿我衣。

身上衣沾湿了并不可惜,只愿我不违背归隐心意。

注释

(1)南山:指庐山。

(2)稀:稀少。

(3)兴:起身,起床。

(4)荒秽:指野草之类。形容词作名词。秽:肮脏。这里指田中杂草。

(5)带:一作「戴」,披。

(6)荷锄:扛着锄头。荷:扛着。

(7)狭:狭窄。

(8)草木长:草木丛生。

(9)夕露:傍晚的露水。

(10)沾:打湿。

(11)沾:打湿。

(12)足:值得。

全文拼音版

guīyuántián··sān
zhǒngdòunánshānxiàcǎoshèngdòumiáo
chénxīnghuānghuìdàiyuèchúguī
dàoxiácǎozhǎngzhān
zhāndàn使shǐyuànwéi

作者介绍

陶渊明(365—427),又名陶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东晋末至南朝宋初著名诗人、辞赋家,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他是中国田园诗派的开创者,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曾任彭泽县令,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归隐,躬耕田园。其诗风清新自然,代表作《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饮酒》等,展现了对自由、淳朴生活的向往。他的作品语言质朴,意境深远,对后世文人影响极大,成为中国文化中高洁品格的象征。

陶渊明的诗

相关推荐

归燕诗

〔唐代〕张九龄

海燕虽微渺,乘春亦暂来。

岂知泥滓贱,只见玉堂开。

绣户时双入,华堂日几回。

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

归园田居·其四

〔魏晋〕陶渊明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垄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杇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

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归园田居·其五

〔魏晋〕陶渊明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

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归园田居·其二

〔魏晋〕陶渊明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归国遥·双脸

〔唐代〕温庭筠

双脸,小凤战蓖金飐艳。舞衣无力风敛,藕丝秋色染。

锦帐绣帷斜掩,露珠清晓簟,粉心黄蕊花靥,黛眉山两点。

归国遥·金翡翠

〔唐代〕韦庄

金翡翠,为我南飞传我意:罨画桥边春水,几年花下醉?

别后只知相愧,泪珠难远寄。罗幕绣帷鸳被,旧欢如梦里。

归家

〔元代〕王冕

我母本强健,今年说眼昏。

顾怜为客子,尤喜读书孙。

事业新灯火,桑麻旧里村。

太平风俗美,不用闭柴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