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句原文翻译
只得流霞酒一杯,空中箫鼓几时回。
(被称为曾孙)的众乡人只得到仙人们赏赐的一杯流霞仙酒,今天所听到的空中箫鼓声不知道以后什么时候再能听到。
武夷洞里生毛竹,老尽曾孙更不来。
武夷洞里长满了很多有毒的毛竹,那些被称为曾孙的乡人们纷纷老去,再也没来。
注释
(1)流霞酒一杯:流霞酒是传说中的仙酒。
(2)空中箫鼓:出自中唐时期的笔记小说《诸山记》。
(3)生毛竹:出自武夷山神话传说。
(4)曾孙:曾孙是神仙对众乡人的称呼,因为神仙的年龄小者几百岁,大者上千岁,所以这样称呼。
只得流霞酒一杯,空中箫鼓几时回。
武夷洞里生毛竹,老尽曾孙更不来。
只得流霞酒一杯,空中箫鼓几时回。
(被称为曾孙)的众乡人只得到仙人们赏赐的一杯流霞仙酒,今天所听到的空中箫鼓声不知道以后什么时候再能听到。
武夷洞里生毛竹,老尽曾孙更不来。
武夷洞里长满了很多有毒的毛竹,那些被称为曾孙的乡人们纷纷老去,再也没来。
(1)流霞酒一杯:流霞酒是传说中的仙酒。
(2)空中箫鼓:出自中唐时期的笔记小说《诸山记》。
(3)生毛竹:出自武夷山神话传说。
(4)曾孙:曾孙是神仙对众乡人的称呼,因为神仙的年龄小者几百岁,大者上千岁,所以这样称呼。
《武夷山》唐代诗人李商隐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首句透出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无奈;次句则表达对往昔欢聚不再的惆怅;后两句通过武夷洞中的毛竹与老去的曾孙,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流逝与人事的变迁,传达出一种深沉的历史感与沧桑感。全诗以流霞酒、空中箫鼓等意象,造出一种超脱尘世、怀念往昔的氛围,情味悠长而感伤。
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凡人陆行则劳,水行则逸。然游山者,往往多陆而少水。惟武夷两山夹溪,一小舟横曳而上,溪河湍激,助作声响。客或坐或卧,或偃仰,惟意所适,而奇景尽获,洵游山者之最也。
余宿武夷宫,下曼亭峰,登舟,语引路者曰:“此山有九曲名,倘过一曲,汝必告。”于是一曲而至玉女峰,三峰比肩,睾如也。二曲而至铁城障,长屏遮迣,翰音难登。三曲而至虹桥岩,穴中庋柱栱百千,横斜参差,不腐朽亦不倾落。四、五曲而至文公书院。六曲而至晒布崖,崖状斩绝,如用倚天剑截石为城,壁立戌削,势逸不可止。窃笑人逞势,天必夭阏之,惟山则纵其横行直刺,凌逼莽苍,而天不怒,何耶?七曲而至天游,山愈高,径愈仄,竹树愈密。一楼凭空起,众山在下,如张周官《王会图》,八荒蹲伏;又如禹铸九鼎,罔象、夔魈,轩豁呈形。是夕月大明,三更风起,万怪腾踔,如欲上楼。揭炼师能诗与谈,烛跋,旋即就眠。一夜魂营营然,犹与烟云往来。次早至小桃源、伏虎岩,是武夷之八曲也。闻九曲无甚奇胜,遂即自崖而返。
嘻!余学古文者也,以文论山:武夷无直笔,故曲;无平笔,故峭;无复笔,故新;无散笔,故遒紧。不必引灵仙荒渺之事。为山称说,而即其超隽之概,自在两戒外别竖一帜。余自念老且衰,势不能他有所住,得到此山,请叹观止。而目论者犹道余康强,劝作崆峒、峨眉想。则不知王公贵人,不过累拳石,浚盈亩池,尚不得朝夕游玩;而余以一匹夫,发种种矣,游遍东南山川,尚何不足于怀哉?援笔记之,自幸其游,亦以自止其游也。
武夷山里一溪横,晚风清。断霞明。行至晞真、馆下月华生。仙迹灵踪知几许,云缥缈,石峥嵘。
羽人同载小舟轻,玉壶倾。荐芳馨。酣饮高歌,时作步虚声。一梦游仙非偶尔,回棹远,翠烟凝。
灵岳标真牒,孤峰入紫氛。
藤萝暗仙穴,猿鸟骇人群。
古道千年在,悬流万壑分。
汉坛秋藓驳,谁祀武夷君。
融结山川凿混元,谁为窟宅遗神仙。
三千曾会幔亭客,十六仍标洞府天。
崖有珍苞不缘种,棺遗清骨莫知年。
披图昔谓多增饰,至此方知画未全。
一溪秋水碧溶溶,逆掉扁舟溯晚风。
卧看峰峦耸奇势,心疑造化炫殊功。
宾云曲断笙箫远,机石苔荒组织空。
仙理冥冥难究诘,抽簪归隐羡刘公。
双峡凌虚一线通,高巅树果拂云红。
青天万里知何限,也伴藤萝锁峡中。
云岩岩下聘君家,长记宵谈到曙霞。
今日陇头谁洒饭,鹧鸪啼老白桐花。
武夷山中毛竹多,神君一去奈山何。
松风犹带琅璈响,散入遗音作棹歌。
武夷山水东南绝,行人往来慕高节。
千言万语写不尽,举头一览群峰列。
苍松怪石势欲奔,峭壁雄崖怒相颉。
中藏万古心,就隐三寸舌。
神仙事渺茫,俯仰愧中辍。
静观物理总纷纭,只好投簪共樵说。
朝从鹿豕游,夜伴溪云歇。
芒鞋竹杖任徘徊,长啸高吟恣怡悦。
饥餐古桧精,渴饮幽泉洁。
我来武夷山,老景成饕餮。
烦师借问九曲溪,终南捷径何优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