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河亭

〔唐代〕薛逢

重岗如抱岳如蹲,屈曲秦川势自尊。

天地并功开帝宅,山河相凑束龙门。

橹声呕轧中流度,柳色微茫远岸村。

满眼波涛终古事,年来惆怅与谁论。

作品简介

《潼关河亭》是唐代诗人薛逢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首四句以浑灏之笔写潼关形胜,就潼关河亭展开粗线条的描绘;“橹声”二句收诗人思绪于眼前,将视线放在河亭四周;最后两句由亭下满目东去的波涛,写诗人心中升起的无穷感慨。此诗以景起,以情结,起势雄健,结语惨然。

创作背景

潼关古称桃林塞,它西薄华山,东接桃林,北拒黄河,南近商岭,扼中原入关中咽喉,为晋、陕、豫三省要道,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东汉建安年间,曹操击退了马超,始于此建关,因临潼水而得名。潼关形胜,历来为诗人所题咏,这首诗便是其中之一。《潼关河亭》此诗是作者为了抒发自己面对天险形胜的感叹而作。

翻译注释

翻译

重叠的山岗好像抱着华山而立,曲折的关中平原地带都是天然屏障。

许多帝王凭借此处险峻,建金城为帝王之业,山川河流拥聚于此不输龙门景象。

摇橹的声音将我惊醒,看着江中,只有一叶扁舟中流横渡,它的背后是柳色茫茫的远岸和依稀可辨的村庄。

满眼都是人间盛衰之事,即使是声势煊赫的秦皇汉武,也一去不复返,都如同眼前波涛。

注释

(1)潼关:在华州华阴县东北,因关西一里有潼水而得名。

(2)重岗:重叠的山岗。

(3)岳:指西岳华山,在潼关之西。

(4)屈曲:曲折。

(5)相凑:拥聚。

(6)呕轧:象声词,形容摇橹的声音。

(7)微茫:隐约模糊的样子。

(8)终古:久远。

全文拼音版

tóngguāntíng
zhònggǎngbàoyuèdūnqínchuānshìzūn
tiānbìnggōngkāizháishānxiāngcòushùlóngmén
shēngǒuzhōngliúliǔwēimángyuǎnàncūn
mǎnyǎntāozhōngshìniánláichóuchàngshuílùn

作者介绍

薛逢(约806—874),字陶臣,蒲洲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会昌元年(841)进士。历侍御史、尚书郎。因恃才傲物,议论激切,屡忤权贵,故仕途颇不得意。《全唐诗》收录其诗一卷。《旧唐书》卷一九零,《新唐书》卷二零三皆有传。

薛逢的诗

相关推荐

南歌子·见说东园好

〔宋代〕苏轼

见说东园好,能消北客愁。虽非吾土且登楼,行尽江南南岸,此淹留。

短日明枫缬,清霜暗菊球。流年回首付东流,凭仗挽回潘鬓,莫教秋。

少室雪晴送王宁

〔唐代〕李颀

少室众峰几峰别,一峰晴见一峰雪。

隔城半山连青松,素色峨峨千万重。

过景斜临不可道,白云欲尽难为容。

行人与我玩幽境,北风切切吹衣冷。

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南山岭。

北望

〔宋代〕吴芾

漠漠黄云塞草稀,年年空说翠华归。

孤臣泪尽仍尝胆,白首江湖雁北飞。

赞刘谐

〔明代〕李贽

有一道学,高屐大履,长袖阔带,纲常之冠,人伦之衣,拾纸墨之一二,窃唇吻之三四,自谓真仲尼之徒焉。时遇刘谐。刘谐者,聪明士,见而哂曰:“是未知我仲尼兄也。”

其人勃然作色而起曰:“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子何人者,敢呼仲尼而兄之?”

刘谐曰:“怪得羲皇以上圣人尽日燃纸烛而行也!”

其人默然自止。然安知其言之至哉!

李生闻而善曰:斯言也,简而当,约而有余,可以破疑网而昭中天矣。其言如此,其人可知也。盖虽出于一时调笑之语,然其至者百世不能易。

普天乐二首

〔元代〕张养浩

折腰惭,迎尘拜。槐根梦觉,苦尽甘来。花也喜欢,山也相爱,万古东篱天留在,做高人轮到吾侪。山妻稚子,团栾笑语,其乐无涯。

看了些荣枯,经了些成败。子猷兴尽,元亮归来。把翠竹栽,黄茅盖,你便占尽白云无人怪。早子收心波竹杖芒鞋,游山玩水,吟风弄月,其乐无涯。

会长沙十二县宰

〔宋代〕真德秀

从来守令与斯民,都是同胞一样亲。

岂有脂膏供尔禄,不思痛痒切吾身。

此邦只似唐时古,我辈当如汉吏循。

今夕湘春一卮酒,直烦散作十分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