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河直进船

〔唐代〕李敬方

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

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脂膏是此河。

作品简介

《汴河直进船》是唐代诗人李敬方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以汴河(隋唐大运河通济渠段)为批判对象,深刻揭露了运河漕运背后对东南百姓的残酷剥削。首句“汴水通淮利最多”看似肯定运河沟通南北的经济与军事价值,次句“生人为害亦相和”笔锋陡转,指出其便利是建立在民生痛苦之上;后两句以“四十三州地”具体指向东南广大地区,“取尽脂膏”以触目惊心的比喻,控诉统治者通过运河掠夺民财的实质。全诗语言犀利,对比鲜明,在短短四句中凝聚了对封建剥削的强烈愤慨,是中晚唐现实主义诗歌的典型之作。

创作背景

唐代开元年间,汴河重新得到疏导,成为当时洛阳与各地水上交通的要道。中唐时期,藩镇割据十分严重,他们不仅拥兵对抗中央,而且税赋不入朝,朝廷财政来源都仰给予江南诸州,残酷压榨百姓取得的财富,均由汴输送出来。《汴河直进船》此诗即有感于此而作。

翻译注释

翻译

汴河连接江淮水好处是很多的,既给百姓带来便利却也带来灾祸。

整个东南的四十三州土地.就是靠这条河把那里的民脂民膏搜刮尽了。

注释

(1)生人:生民,老百姓。

(2)为害:受害。

(3)相和:相等。

(4)东南:唐时指江苏、浙江、安徽等省份。

(5)脂膏:人民辛勤劳动所创造的财富。

全文拼音版

biànzhíjìnchuán
biànshuǐtōnghuáizuìduōshēngrénwéihàixiāng
dōngnánshísānzhōujìnzhīgāoshì

作者介绍

李敬方(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字、号均佚,籍贯陇西(今甘肃一带)。大和年间(827-835)进士及第。曾任歙州、台州刺史等职。工于诗,多感怀时事与描写民生疾苦之作,诗风质朴深沉。《全唐诗》存其诗八首,以《汴河直进船》《天台晴望》等较为著名,反映了晚唐的社会现实。

相关推荐

汴岸置酒赠黄十七

〔宋代〕黄庭坚

吾宗端居丛百忧,长歌劝之肯出游。

黄流不解涴明月,碧树为我生凉秋。

初平群羊置莫问,叔度千顷醉即休。

谁倚柁楼吹玉笛,斗杓寒挂屋山头。

汴河亭

〔唐代〕许浑

广陵花盛帝东游,先劈昆仑一派流。

百二禁兵辞象阙,三千宫女下龙舟。

凝云鼓震星辰动,拂浪旗开日月浮。

四海义师归有道,迷楼还似景阳楼。

汴州乱二首

〔唐代〕韩愈

【其一】

汴州城门朝不开,天狗堕地声如雷。

健儿争夸杀留后,连屋累栋烧成灰。

诸侯咫尺不能救,孤士何者自兴哀。

【其二】

母从子走者为谁,大夫夫人留后儿。

昨日乘车骑大马,坐者起趋乘者下。

庙堂不肯用干戈,呜呼奈汝母子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