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覆釜山僧

〔唐代〕王维

晚知清净理,日与人群疏。

将候远山僧,先期扫弊庐。

果从云峰里,顾我蓬蒿居。

藉草饭松屑,焚香看道书。

燃灯昼欲尽,鸣磬夜方初。

一悟寂为乐,此生闲有余。

思归何必深,身世犹空虚。

作品简介

《饭覆釜山僧》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诗的前四句写诗人招待来访僧人的虔诚;下六句写覆釜山僧人来到后的情景,诗人与他们一起吃饭读书;末四句抒发诗人对佛法的感悟。诗中引用了佛教典故,体现了作者礼佛参禅的诚心。

创作背景

《饭覆釜山僧》此诗的具体创作时间已不可考,大约是作者晚年在京师所作。《旧唐书·王维传》载:“维弟兄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晚年长斋,不衣文彩。……在京师日饭十数名僧,以玄淡为乐。斋中无所有,唯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此诗就是描写了“饭僧”一事。

翻译注释

翻译

晚上知道了清净的佛理,白天便远离人群。

等着远方覆釜山的僧人,预先打扫自己的房子。

僧人们从云峰中降临,来到我的杂乱的居所。

我们坐在铺草上吃松果,点燃香炉观看佛经。

燃着灯白天将要结束,敲起磬夜晚刚刚开始。

一旦悟到了寂灭的快乐,这一生都觉闲余安宁。

也不必再想归隐了,人生和世间都是空虚的。

注释

(1)饭:施饭食给人。

(2)覆釜山:山的名字,有此名的山不止一处,一说是荆山,在今河南灵宝,一说在长安。

(3)清净:佛家用语,指远离恶性和烦恼。

(4)弊庐:谦称自己的居室。

(5)蓬蒿居:长满了蓬蒿的居所,或言居所在蓬蒿中,自谦。

(6)藉草饭松屑:此句意谓,高僧们不需要什么美食招待。藉草:以草为铺垫物。《周易·大过卦·初六》:“藉用白茅。”这里指坐在铺草上进食。松屑:松子,松树的果实。一说为松花。

(7)磬:僧人所用的一种法器,做法事或诵经时,击而鸣之。

(8)一悟寂为乐:此句意谓一旦觉悟了“寂灭”之佛理,此生就闲余安宁了。寂:寂灭,佛教用语,意为度脱生死,入寂静无为、涅檠再生之境地。

(9)归:指弃官归田。

(10)身世:指人生和世间。

全文拼音版

fànshānsēng
wǎnzhīqīngjìngrénqúnshū
jiānghòuyuǎnshānsēngxiānsǎo
guǒcóngyúnfēngpénghāo
jiècǎofànsōngxièfénxiāngkàndàoshū
rándēngzhòujìnmíngqìngfāngchū
wéishēngxiányǒu
guīshēnshēnshìyóukōng

作者介绍

王维(701—761),字摩诘,号摩诘居士,盛唐著名诗人、画家,被誉为“诗佛”。祖籍山西祁县,生于蒲州(今山西永济)。其诗以山水田园见长,清新空灵,融禅意于自然,如《山居秋暝》《鹿柴》等。精通音律,擅画水墨,开创“文人画”传统,苏轼赞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官至尚书右丞,晚年隐居辋川,半官半隐,将诗、画、禅融为一体,对后世影响深远。

王维的诗

相关推荐

宿赞公房

〔唐代〕杜甫

杖锡何来此?秋风已飒然。

雨荒深院菊,霜倒半池莲。

放逐宁违性?虚空不离禅。

相逢成夜宿,陇月向人圆。

寄远十一首·其十

〔唐代〕李白

鲁缟如玉霜,笔题月氏书。

寄书白鹦鹉,西海慰离居。

行数虽不多,字字有委曲。

天末如见之,开缄泪相续。

泪尽恨转深,千里同此心。

相思千万里,一书值千金。

鸿门会

〔元代〕杨维桢

天迷关,地迷户,东龙白日西龙雨。

撞钟饮酒愁海翻,碧火吹巢双猰貐。

照天万古无二乌,残星破月开天馀。

座中有客天子气,左股七十二子连明珠。

军声十万振屋瓦,排剑当人面如赭。

将军下马力排山,气卷黄河酒中泻。

剑光上天寒彗残,明朝画地分河山。

将军呼龙将客走,石破青天撞玉斗。

滥竽充数

〔先秦〕韩非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