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中正月七日立春

〔唐代〕罗隐

一二三四五六七,万木生芽是今日。

远天归雁拂云飞,近水游鱼迸冰出。

古诗的意思及注释

逐句原文翻译

一二三四五六七,万木生芽是今日。

一天,二天,三天,四天,五天,六天,七天。万木开始发芽的日子就是今天了。

远天归雁拂云飞,近水游鱼迸冰出。

远望,天边的大雁在云间里飞去,近看,水中的鱼破开冰面而蹦出。

注释

(1)远天:遥远的天宇。

(2)迸:往外溅散。

京中正月七日立春拼音版

jīngzhōngzhēngyuèchūn
èrsānliùwànshēngshìjīn
yuǎntiānguīyànyúnfēijìnshuǐyóubèngbīngchū

作品简介

《京中正月七日立春》是唐代诗人罗隐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以别开生面的数字起句,生动勾勒出立春时节的万物复苏之景。首句“一二三四五六七”看似俚俗,实则以计数方式暗示正月初七的日期,平中见奇;次句“万木生芽是今日”点明立春主题,展现生命的萌动;后两句“远天归雁拂云飞,近水游鱼迸冰出”以工整对仗描绘天地间的生机:远空归雁掠云,近岸游鱼破冰,一远一近、一动一静间尽显早春气息。全诗语言通俗而意境清新,在简练的篇幅中捕捉到季节转换的微妙瞬间,体现了罗隐诗作中活泼自然的另一面。

创作背景

《京中正月七日立春》此诗具体创作年份不详,当为罗隐寓居长安期间所作。唐代立春日有剪彩燕、饮春酒等习俗,罗隐此诗却以自然意象入诗,别具一格。诗人长期科举不第,对时序变迁尤为敏感,“万木生芽”既写自然现象,亦暗含对自身命运的期待;“游鱼迸冰”的奋力姿态,未尝不是寒门士子突破困境的象征。这种将个人情感隐于节令描写的笔法,与罗隐《蜂》中“采得百花成蜜后”的寄托一脉相承,展现其诗歌通俗中见深意的特色。

作者介绍

罗隐(833—909),本名横,字昭谏,晚唐诗人、文学家,杭州新城(今浙江富阳)人。其诗多讽喻现实,语言犀利,如《蜂》“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揭露社会不公;《自遣》“今朝有酒今朝醉”则显愤世之慨。十举进士不第,晚年投奔吴越王钱镠,任著作佐郎。诗风尖锐泼辣,与皮日休、陆龟蒙并称“晚唐三俊”,小品文《谗书》亦为讽刺杰作。罗隐最著名的十首诗

相关诗文

京城燕

〔元代〕乃贤

三月京城寒悄悄,燕子初来怯清晓。

河堤柳弱冰未消,墙角杏花红萼小。

主家帘幕重重垂,衔芹却向檐间飞。

托巢未稳井桐坠,翩翩又向天南归。

君不见旧时王谢多楼阁,青琐无尘卷珠箔。

海棠花外春雨晴,芙蓉叶上秋霜薄。

京兆府新栽莲

〔唐代〕白居易

污沟贮浊水,水上叶田田。

我来一长叹,知是东溪莲。

下有青泥污,馨香无复全。

上有红尘扑,颜色不得鲜。

物性犹如此,人事亦宜然。

托根非其所,不如遭弃捐。

昔在溪中日,花叶媚清涟。

今来不得地,憔悴府门前。

京还赠张维

〔唐代〕孟浩然

拂衣何处去,高枕南山南。

欲徇五斗禄,其如七不堪。

早朝非晚起,束带异抽簪。

因向智者说,游鱼思旧潭。

京口怀古二首·其二

〔宋代〕仲殊

一昨丹阳王气销,尽将豪侈谢尘嚣。

衣冠不复宗唐代,父老犹能道晋朝。

万岁楼边谁唱月,千秋桥上自吹箫。

青山不与兴亡事,只共垂杨伴海潮。

京口闲居寄京洛友人

〔唐代〕许浑

吴门烟月昔同游,枫叶芦花并客舟。

聚散有期云北去,浮沈无计水东流。

一尊酒尽青山暮,千里书回碧树秋。

何处相思不相见,凤城龙阙楚江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