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授拾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反映了作者初授左拾遗一职时的复杂心理活动,先是为此官职胜于奔走风尘的俗更而欣喜,继而想到才名动天地的陈子昂、杜甫最高官职不过谏官,又生惭愧,诗中既有对职位的珍视,也展现了对朝廷谏言职责的认真态度。全诗写来真切诚挚。
初授拾遗
奉诏登左掖,束带参朝议。
何言初命卑,且脱风尘吏。
杜甫陈子昂,才名括天地。
当时非不遇,尚无过斯位。
况余蹇薄者,宠至不自意。
惊近白日光,惭非青云器。
天子方从谏,朝廷无忌讳。
岂不思匪躬,适遇时无事。
受命已旬月,饱食随班次。
谏纸忽盈箱,对之终自愧。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初授拾遗》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三年(808),白居易时在长安。当年四月,白居易任左拾遗,仍充翰林学士。他对左拾遗这一官职很重视,觉得被授予此职是受到宠幸,希望能尽其职责。
翻译注释
翻译
奉诏进入朝廷,整理衣冠参与朝政议论。
怎能说初任的职位卑微,姑且脱离了风尘中的小吏身份。
杜甫和陈子昂,才华和名声遍及天地。
他们当时并非没有机遇,但也没有超过这个职位。
何况我这样才疏学浅的人,得到恩宠实在是出乎意料。
面对皇帝的恩宠,我感到惶恐,惭愧自己并非高才。
天子正乐于接受谏言,朝廷中建议没有忌讳。
我岂能不竭尽全力,恰好遇到时局平静无事。
受命已经一个月,每天随班列朝饱食终日。
谏书忽然堆满了箱子,面对这些我感到十分惭愧。
注释
(1)拾遗:唐代门下省设左拾遗,中书省设右拾遗,各六人,品级为从八品上。职务为讽谏皇帝,防止朝政有缺失。
(2)左掖:指门下省。唐代门下省在皇官内东侧,称左掖。
(3)束带:官员穿公服,外束腰带。语本《论语·公冶长》:“束带立于朝。”
(4)初命:初任官职。这里指初任朝官。
(5)风尘吏:奔走风尘的小官吏,如县尉等。
(6)蹇薄:命运困顿。
(7)白日:比喻皇帝。
(8)青云:比喻地位显要。
(9)匪躬:尽忠而不顾自身利害。语本《周易·蹇卦》:“王臣蹇蹇,匪躬之故。”匪,通“非”。
(10)班次:朝臣上朝排列的次序。
(11)谏纸:谏官誉写谏书用的公文纸。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白居易的诗
相关推荐
初至西湖记
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遍赏。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其三
江畔枫叶初带霜,渚边菊花亦已黄。
轻舟落日兴不尽,三湘五湖意何长。
初夏淮安道中
鱼虾泼泼初出网,梅杏青青已著枝。
满树嫩晴春雨歇,行人四月过淮时。
初出真州泛大江作
孤舟日日去无穷,行色苍茫杳霭中。
山浦转帆迷向背,夜江看斗辨西东。
滮田渐下云间鴈,霜日初丹水上枫。
莼菜鲈鱼方有味,远来犹喜及秋风。
初去郡
彭薛裁知耻,贡公未遗荣。
或可优贪竞,岂足称达生?
伊余秉微尚,拙讷谢浮名。
庐园当栖岩,卑位代躬耕。
顾己虽自许,心迹犹未并。
无庸方周任,有疾象长卿。
毕娶类尚子,薄游似邴生。
恭承古人意,促装返柴荆。
牵丝及元兴,解龟在景平。
负心二十载,于今废将迎。
理棹遄还期,遵渚骛修坰。
溯溪终水涉,登岭始山行。
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
憩石挹飞泉,攀林搴落英。
战胜臞者肥,鉴止流归停。
即是羲唐化,获我击壤情。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
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
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
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
初出金门寻王侍御不遇咏壁上鹦鹉
落羽辞金殿,孤鸣咤绣衣。
能言终见弃,还向陇西飞。
初春济南作
山郡逢春复乍晴,陂塘分出几泉清?
郭边万户皆临水,雪后千峰半入城。
初夏绝句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
初夏戏题
长养薰风拂晓吹,渐开荷芰落蔷薇。
青虫也学庄周梦,化作南园蛱蝶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