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辽东二首·其二

〔隋代〕杨广

秉旄仗节定辽东,俘馘变夷风。

清歌凯捷九都水,归宴洛阳宫。

策功行赏不淹留,全军藉智谋。

讵似南宫复道上,先封雍齿侯。

作品简介

《纪辽东二首·其二》是隋炀帝杨广组诗的第二首,延续其一凯旋庆功的主题,侧重描写平定辽东后的教化之功与封赏盛况。首联“秉旄仗节定辽东”以仪仗之威彰显帝王亲征的合法性,“俘馘变夷风”强调军事胜利后对边地的文化改造;颔联“清歌凯捷九都水”以虚实结合手法,将战场(九都水)与庆功地(洛阳宫)时空交错,烘托胜利氛围;颈联直述论功行赏的迅捷,突显治军效率;尾联化用汉高祖封雍齿的典故,暗喻赏罚分明、稳定军心的政治智慧。全诗语言典重,气势雄浑,既展现帝王视角的战争叙事,亦折射杨广对文治武功的双重追求。

创作背景

此诗与其一同为隋炀帝三征高句丽期间(612-614年)所作。历史上隋军虽一度取胜,但未能彻底征服高句丽,反而导致国力耗损。诗中“变夷风”“宴洛阳宫”等句,实为杨广对理想战果的美化投射;“先封雍齿侯”借用《史记·留侯世家》典故(刘邦为安抚功臣先封仇人雍齿),暗示炀帝试图缓解军中矛盾、激励士气的意图。然而现实中东征屡败,此诗更多反映其理想化的政治宣传与自我慰藉,与真实历史结局形成鲜明对比。

翻译注释

翻译

我军威浩荡去平定辽东,敌军被俘虏,我们在战争中取得胜利。

我们凯旋而归,在洛阳宫开宴庆功。

这次战争取得胜利是全军智慧凝聚的结果,庆功宴上,对全军论功行赏,丝毫不吝惜对大家的封赏。

这次征讨辽东获得大的胜利,别说是尚书省这样高级的官员得到了封赏,就连雍齿那样素来有积怨的人也毫不例外。

注释

(1)旄:代指用牦牛尾装饰的旗子。

(2)节:古称司节、竹节。满族敲击打鸣乐器。

(3)馘:割下左耳。

(4)九都水:当作丸都水。丸都,在吉林集安市。高句丽王都所在。

(5)不淹留:指不滞留,不吝啬封赏。

(6)讵:怎能,难道。

(7)南宫:唐及以后,尚书省六部统称为南宫。

(8)雍齿:汉代的人名。这里运用的是典故。刘邦最忌恨雍齿,因为他虽然功劳多,但太张狂,几次想把他杀掉。刘邦定国后,封赏故旧亲近,诛伐旧日私怨,张良力谏刘邦封赏夙怨雍齿,用来安定群臣之心。

全文拼音版

liáodōngèrshǒu··èr
bǐngmáozhàngjiédìngliáodōngguóbiànfēng
qīngkǎijiéjiǔshuǐguīyànluòyánggōng
gōngxíngshǎngyānliúquánjūnjièzhìmóu
nángōngdàoshàngxiānfēngyōng齿chǐhóu

作者介绍

杨广(569—618年),即隋炀帝,本名杨英,小字阿,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隋朝第二位皇帝。在位期间营建东都、开凿大运河、修筑长城,对后世影响深远,但大兴土木、穷兵黩武导致民变四起。618年在江都被叛军缢杀,隋朝覆灭。

相关推荐

纪辽东二首·其一

〔隋代〕杨广

辽东海北翦长鲸,风云万里清。

方当销锋散马牛,旋师宴镐京。

前歌后舞振军威,饮至解戎衣。

判不徒行万里去,空道五原归。

辽东行

〔唐代〕王建

辽东万里辽水曲,古戍无城复无屋。

黄云盖地雪作山,不惜黄金买衣服。

战回各自收弓箭,正西回面家乡远。

年年郡县送征人,将与辽东作丘坂。

宁为草木乡中生,有身不向辽东行。

征辽东歌

〔魏晋〕司马懿

天地开辟,日月重光。

遭逢际会,奉辞遐方。

将扫逋秽,还过故乡。

肃清万里,总齐八荒。

告成归老,待罪舞阳。

伤辽东战亡

〔唐代〕李世民

凿门初奉律,仗战始临戎。

振鳞方跃浪,骋翼正凌风。

未展六奇术,先亏一篑功。

防身岂乏智,殉命有余忠。

纪辽东二首·其二

〔隋代〕王胄

天威电迈举朝鲜。信次即信旋。

还笑魏家司马懿。迢迢用一年。

鸣銮诏跸发淆潼。合爵有畴庸。

何必丰沛多相识。比屋降尧封。

送徐鸿胪奉使兼还辽东

〔明代〕谢榛

三载论交两送君,更堪惆怅道涂分。

离樽欲尽难成醉,去马长嘶又失群。

玄菟城孤开晓日,黄龙塞远断秋云。

时平知我无东意,莫遣音书久不闻。

纪辽东二首·其一

〔隋代〕王胄

辽东浿水事龚行。俯拾信神兵。

欲知振旅旋归乐。为听凯歌声。

十乘元戎才渡辽。扶濊已冰消。

讵似百万临江水。按辔空回镳。

辽东侍宴山夜临秋同赋临韵应诏

〔唐代〕褚遂良

涿野轩皇陈,丹浦帝尧心。

弯弧射封豕,解网纵前禽。

凭高御爽节,流月扬清阴。

雾匝长城险,云归渤澥深。

翻垗入层汉,落雁警遥岑。

露条疏更响,凉蝉寂不吟。

三韩初静乱,八桂始披襟。

商飙泛轻武,自涧引衣簪。

酒漾投川醁,歌传芳树音。

边烽良永□,麾旆竦成林。

赠羊长史寄辽东贺黄门钦

〔明代〕陈献章

此心自太古,何必生唐虞。

此道苟能明,何必多读书。

寂寂委山泽,于于来京都。

斯人各有分,彼此何能踰。

杪秋风日清,呼儿理肩舆。

聊为玉台游,言笑谁与俱。

屈指意中人,一坐一踟蹰。

归来看四壁,四壁光如如。

圣道日榛塞,谁哉剪其芜。

夫子久不见,吾生何以娱。

常恐岁月晚,况与音问疏。

申以伐木章,一日三卷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