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其三》是宋代诗人王禹偁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以杏花为吟咏对象,通过对比桃李的艳丽与杏花的素雅,赞颂其不施粉黛的自然之美。前两句“桃红李白莫争春”以桃李的浓艳反衬,突出杏花“素态妖姿”的清丽特质;后两句“日暮墙头试回首”以拟人笔法,将杏花比作不饰朱粉的东邻女子,生动传达其淡雅风韵。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清新,借物喻人,体现了宋代咏物诗追求理趣与人格象征的特点,展现了王禹偁平淡醇雅的诗风。
杏花·其三
桃红李白莫争春,素态妖姿两未匀。
日暮墙头试回首,不施朱粉是东邻。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杏花·其三》此诗作于王禹偁贬谪商州(今陕西商洛)期间(公元991-993年)。诗人因直言敢谏屡遭贬斥,在商州时寄情山水草木以抒怀。诗中“不施朱粉”的杏花,既是当地自然风物的写照,亦暗喻自身不趋附权贵、保持本色的人格理想。“东邻”化用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中“东家之子”的典故,以天然美质对抗世俗浮华,含蓄表达了在政治挫折中坚守高洁的志向,反映了北宋初年士大夫的道德自觉与审美取向。
翻译注释
翻译
灼灼桃花和淡白李花都不要与杏花在春日争艳,她素雅的容颜以及艳丽的风姿都未完全显现。
傍晚回头望向那株出墙的杏花,还没有长出红艳的颜色,却已与宋玉笔下那惑阳城迷下蔡的东邻之子一样美了。
注释
(1)妖姿:艳丽的姿容。
(2)日暮:太阳快落山的时候,傍晚。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相关推荐
杏花
石梁度空旷,茅屋临清炯。
俯窥娇饶杏,未觉身胜影。
嫣如景阳妃,含笑堕宫井。
怊怅有微波,残妆坏难整。
杏帘在望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
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杏花
居邻北郭古寺空,杏花两株能白红。
曲江满园不可到,看此宁避雨与风。
二年流窜出岭外,所见草木多异同。
冬寒不严地恒泄,阳气发乱无全功。
浮花浪蕊镇长有,才开还落瘴雾中。
山榴踯躅少意思,照耀黄紫徒为丛。
鹧鸪钩輈猿叫歇,杳杳深谷攒青枫。
岂如此树一来玩,若在京国情何穷。
今旦胡为忽惆怅,万片飘泊随西东。
明年更发应更好,道人莫忘邻家翁。
杏花天影·绿丝低拂鸳鸯浦
绿丝低拂鸳鸯浦。想桃叶、当时唤渡。又将愁眼与春风,待去;倚兰桡,更少驻。
金陵路、莺吟燕舞。算潮水、知人最苦。满汀芳草不成归,日暮;更移舟,向甚处?
杏园花下赠刘郎中
怪君把酒偏惆怅,曾是贞元花下人。
自别花来多少事,东风二十四回春。
杏园中枣树
人言百果中,唯枣凡且鄙。
皮皴似龟手,叶小如鼠耳。
胡为不自知,生花此园里。
岂宜遇攀玩,幸免遭伤毁。
二月曲江头,杂英红旖旎。
枣亦在其间,如嫫对西子。
东风不择木,吹喣长未已。
眼看欲合抱,得尽生生理。
寄言游春客,乞君一回视。
君爱绕指柔,从君怜柳杞。
君求悦目艳,不敢争桃李。
君若作大车,轮轴材须此。
杏园花下酬乐天见赠
二十馀年作逐臣,归来还见曲江春。
游人莫笑白头醉,老醉花间有几人。
杏园芳·严妆嫩脸花明
严妆嫩脸花明,教人见了关情。含羞举步越罗轻,称娉婷。
终朝咫尺窥香阁,迢遥似隔层城。何时休遣梦相萦,入云屏。
杏花杂诗·其一
杏花墙外一枝横,半面宫妆出晓晴。
看尽春风不回首,宝儿元自太憨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