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山早行

〔唐代〕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作品简介

《商山早行》是唐代诗人温庭筠的五言律诗,羁旅诗的典范之作。全诗以"晨铎客行"的旅途实况起笔,"鸡声月影"与"人迹霜桥"的千古名联构建视觉听觉通感,"槲叶枳花"的早春物候烘托孤寂,终以"杜陵凫雁"的梦境反衬现实漂泊。诗人通过"六种景物并列"的意象组合技法,将"早行"主题提炼为永恒的艺术瞬间,其"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的白描功力,代表了晚唐诗歌"工丽深婉"的美学追求。

创作背景

《商山早行》此诗作于大中十三年(859年)温庭筠离开长安赴襄阳途中,时年约48岁的诗人屡试不第,辗转幕府。商山在今陕西商洛,是唐代长安通往东南的必经之路。诗中"杜陵"指长安城南故居,"凫雁"象征安定生活。作为中国最早的"羁旅晨景"专题诗,明代李东阳《麓堂诗话》称:"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人但知其能道羁愁野况于言意之表,不知二句中不用一二闲字,止提掇出紧关物色字样。"日本松尾芭蕉俳句"古池蛙跃"的意象组合受此启发。

翻译注释

翻译

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震动;踏上遥遥征途,游子悲思故乡。

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晖;板桥弥漫清霜,先行客人足迹行行。

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的泥墙边。

回想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鸭雁,正嬉戏在岸边的湖塘里。

注释

(1)动征铎:震动出行的铃铛。征铎:车行时悬挂在马颈上的铃铛。铎:大铃。

(2)槲:陕西山阳县盛长的一种落叶乔木。叶子在冬天虽枯而不落,春天树枝发芽时才落。每逢端午用这种树叶包出的槲叶粽也成为了当地特色。

(3)枳花明驿墙:这句意思是说,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墙边。枳(zhǐ):也叫“臭橘”,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春天开白花,果实似橘而略小,酸不可吃,可用作中药。明:使……明艳。一作“照”。驿(yì)墙:驿站的墙壁。驿:古时候递送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暂住、换马的处所。

(4)因思杜陵梦:因而想起在长安时的梦境。杜陵:地名,在长安城南(今陕西西安东南),古为杜伯国,秦置杜县,汉宣帝筑陵于东原上,因名杜陵,这里指长安。作者此时从长安赴襄阳投友,途经商山。

(5)凫:野鸭。

(6)雁:一种候鸟,春往北飞,秋往南飞。

(7)凫雁满回塘:这句写的就是“杜陵梦”的梦境。回塘:岸边曲折的池塘。

全文拼音版

shāngshānzǎoxíng
chéndòngzhēngduóxíngbēixiāng
shēngmáodiànyuèrénbǎnqiáoshuāng
luòshānzhǐhuāmíng驿qiáng
yīnlíngmèngyànmǎnhuítáng

作者介绍

温庭筠(812—870),本名岐,字飞卿,晚唐诗人、词人,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才思敏捷,八叉手而成八韵,故称“温八叉”。其词秾丽绵密,为“花间派”鼻祖,代表作《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等开五代词风;诗亦工丽,与李商隐并称“温李”。仕途坎坷,因恃才傲物得罪权贵,终身困顿。作品多写闺情闺怨,词藻华美,对宋婉约词影响深远。

温庭筠的诗

相关推荐

春望

〔唐代〕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庭中有奇树

〔两汉〕佚名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长沙过贾谊宅

〔唐代〕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行路难·其一

〔唐代〕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代〕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月夜忆舍弟

〔唐代〕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