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宫》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选取典型题材,讽咏隋炀帝杨广奢侈嬉游之事。首二句写炀帝任兴恣游,肆行无忌,且滥杀忠谏之士,遂伏下杀身之祸;次二句取裁锦一事写其耗费之巨,将一人与举国、宫锦与障泥和船帆对比,突出炀帝之骄奢淫逸。然而全诗无一议论之语,于风华流美的叙述之中,暗寓深沉之虑,令人鉴古事而思兴亡。全诗在艺术方法上将实写与虚写巧妙地运用在一起,一实一虚展示了前朝皇帝与当朝皇帝的昏庸,讽刺意味浓厚,具有力度。此诗长于思想性,不失为政治讽刺诗之佳作。
隋宫
乘兴南游不戒严,九重谁省谏书函。
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隋宫》此诗是诗人晚年江东之游时写下的名作。张采田《玉溪生年谱会笺》编此诗于唐宣宗大中十一年(857),时李商隐因柳仲郢推荐,任盐铁推官,游江东。
翻译注释
翻译
隋炀帝为南游江都不顾安全,九重宫中有谁理会劝谏书函。
春游中全国裁制的绫罗锦缎,一半作御马障泥一半作船帆。
注释
(1)隋宫:隋炀帝杨广建造的行宫。
(2)南游:隋炀帝为满足其荒淫享乐的欲望,曾多次巡游江都。
(3)不戒严:古代皇帝外出,要实行戒严,隋炀帝南游,为显示天下太平了自己的华贵气派,不加戒严。
(4)九重:指皇帝居住的深宫。
(5)省:明察,懂得。
(6)谏书函:给皇帝的谏书。
(7)举国:全国。
(8)宫锦:按照宫廷规定的格式织成的供皇家使用的高级锦缎。
(9)障泥:马鞯,垫在马鞍的下面,两边下垂至马蹬,用来挡泥土。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李商隐的诗
相关推荐
隋大业长白山谣
长白山前知世郎,纯着红罗锦背裆。
长矟侵天半,轮刀耀日光。
上山吃獐鹿,下山吃牛羊。
忽闻官军至,提刀向前荡。
譬如辽东死,斩头何所伤。
隋宫燕
燕语如伤旧国春,宫花一落已成尘。
自从一闭风光后,几度飞来不见人。
隋宫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隋王鼓吹曲·登山曲
天明开秀崿,澜光媚碧堤。
风荡飘莺乱,云行芳树低。
暮春春服美,游驾凌丹梯。
升峤既小鲁,登峦且怅齐。
王孙尚游衍,蕙草正萋萋。
隋侯获珠
昔隋侯因使入齐,路行深水沙边,见一小蛇,可长三尺,于热沙中宛转,头上血出。隋侯见而愍之,下马以鞭拨入水中,语曰:“汝若是神龙之子,当愿拥护于我。”
言讫而去。
至于齐国,经二月还,复经此道。忽有一小儿,手把一明珠,当道送与。隋侯曰:“谁家之子?而语吾。”
答曰:“昔日深蒙救命,甚重感恩,聊以奉观。”
侯曰:“小儿之物,讵可爱之?”
不顾而去。
至夜,又梦见小儿持珠与侯曰:“儿乃蛇也,早蒙救护生全,今日答恩,不见垂纳,请受之,无复疑焉。”
侯惊异。迨明,见一珠在床头,侯乃收之而感曰:“伤蛇犹解知恩重报,在人反不知恩乎?”
侯归,持珠进纳,具述元由,终身食禄耳。《搜神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