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亭

〔金代〕元好问

颍上风烟天地回,颍亭孤赏亦悠哉。

春风碧水双鸥静,落日青山万马来。

胜概消沉几今昔?中年登览足悲哀。

远游拟续骚人赋,所惜忽忽无酒杯。

古诗的意思及注释

逐句原文翻译

颍上风烟天地回,颍亭孤赏亦悠哉。

清泠的颍水飘散着风烟,寥阔的天地默默地旋回,我来到颍亭独自眺赏,心情也觉得悠哉游哉。

春风碧水双鸥静,落日青山万马来。

春风吹拂着澄碧的河水,更显出那对鸥鸟神态恬静,落日映照着起伏的群山,就好似万匹骏马飞奔而来。

胜概消沉几今昔?中年登览足悲哀。

美景良辰一幕幕烟消云散,古往今来有多少沧桑迁改?中年的我来此登览,更感到时光流逝令人悲哀。

远游拟续骚人赋,所惜忽忽无酒杯。

远游他乡的我,有心续写骚人的辞赋,只可惜匆匆而来,没有美酒遣兴抒怀。

注释

(1)颍亭:在今河南登封,地处颍水上游。

(2)颍上:颍水之上。颍水,河名,源出嵩山西南。

(3)孤赏:独自观赏。

(4)悠哉:闲适的样子。哉:语气词。

(5)万马来:比喻群山起伏,如万马奔来。

(6)胜概:美丽的景色。

(7)消沉:消融,隐没。

(8)今昔:现在和从前,这里用来表示岁月的流逝。

(9)远游:在这里语意双关,既指诗人自己的离家远走,也指屈原的《远游》。屈原作《离骚》,因此称他为骚人。

(10)无酒杯:意为无酒助兴。

颍亭拼音版

yǐngtíng
yǐngshàngfēngyāntiānhuíyǐngtíngshǎngyōuzāi
chūnfēngshuǐshuāngōujìngluòqīngshānwànlái
shènggàixiāochénjīnzhōngniándēnglǎnbēiāi
yuǎnyóusāorénsuǒjiǔbēi

作品简介

《颍亭》是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文学家、诗人元好问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该诗通过对颍亭美景的描写,抒发了自己置身于颍亭美景时的悠然自得心情;又因处战乱年代,更加怀想过去的太平日子,加留恋眼前的如画境界,而发出了“胜概消沉几今昔”的深痛感慨。

创作背景

金哀宗正大二年(1225),元好问辞去权国史院编修的职务,返回登封,来到颍亭游览,游览时写下《颍亭》该诗。

作者介绍

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忻州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元初著名文学家、史学家。金兴定五年进士,官至行尚书省左司员外郎。金亡不仕,潜心著述。其诗沉郁苍劲,堪称金代诗坛巨擘,《论诗三十首》系统阐述诗歌理论,《岐阳三首》写亡国之痛,感人至深。词作兼有豪放、婉约之风,《摸鱼儿·雁丘词》"问世间情为何物"传诵千古。编有《中州集》保存金源文献,著有《遗山集》。元好问最著名的十首诗

相关诗文

题滁州醉翁亭

〔宋代〕欧阳修

四十未为老,醉翁偶题篇。

醉中遗万物,岂复记吾年。

但爱亭下水,来从乱峰间。

声如自空落,泻向雨檐前。

流入岩下溪,幽泉助涓涓。

响不乱人语,其清非管弦。

岂不美丝竹,丝竹不胜繁。

所以屡携酒,远步就潺湲。

野鸟窥我醉,溪云留我眠。

山花徒能笑,不解与我言。

惟有岩风来,吹我还醒然。

溪亭

〔宋代〕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洗然弟竹亭

〔唐代〕孟浩然

吾与二三子,平生结交深。

俱怀鸿鹄志,昔有鶺鴒心。

逸气假毫翰,清风在竹林。

达是酒中趣,琴上偶然音。

金陵赏心亭

〔宋代〕王琪

千里秦淮在玉壶,江山清丽壮吴都。

昔人已化辽天鹤,旧画难寻卧雪图。

冉冉流年去京国,萧萧华发老江湖。

残蝉不会登临意,又噪西风入座隅。

峨眉亭

〔明代〕张以宁

碧酒双银瓶,独酌峨眉亭。

不见谪仙人,但见三山青。

秋色淮上来,苍然满云汀。

欲将十五弦,弹与蛟龙听。

题金陵王处士水亭

〔唐代〕李白

王子耽玄言,贤豪多在门。

好鹅寻道士,爱竹啸名园。

树色老荒苑,池光荡华轩。

此堂见明月,更忆陆平原。

埽拭青玉簟,为余置金尊。

醉罢欲归去,花枝宿鸟喧。

何时复来此,再得洗嚣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