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句原文翻译
昔闻长者言,掩耳每不喜。
昔闻老者忆平生,常捂耳朵不喜听。
奈何五十年,忽已亲此事。
无奈我今五十岁,忽然亲将此事经。
求我盛年欢,一毫无复意。
求我盛年时欢乐,竟已丝毫无性情。
去去转欲速,此生岂再值。
日月匆匆光阴快,岂能再有当年景!
倾家持作乐,竟此岁月驶。
倾尽家财持作乐,剩余岁月了此生。
有子不留金,何用身後置!
无需为子留金钱,岂用为死去经营!
注释
(1)有子不留金:“有子”二句:东汉的太傅疏广将辞官所受金银每日宴请相邻,不给子孙留。
昔闻长者言,掩耳每不喜。
奈何五十年,忽已亲此事。
求我盛年欢,一毫无复意。
去去转欲速,此生岂再值。
倾家持作乐,竟此岁月驶。
有子不留金,何用身後置!
昔闻长者言,掩耳每不喜。
昔闻老者忆平生,常捂耳朵不喜听。
奈何五十年,忽已亲此事。
无奈我今五十岁,忽然亲将此事经。
求我盛年欢,一毫无复意。
求我盛年时欢乐,竟已丝毫无性情。
去去转欲速,此生岂再值。
日月匆匆光阴快,岂能再有当年景!
倾家持作乐,竟此岁月驶。
倾尽家财持作乐,剩余岁月了此生。
有子不留金,何用身後置!
无需为子留金钱,岂用为死去经营!
(1)有子不留金:“有子”二句:东汉的太傅疏广将辞官所受金银每日宴请相邻,不给子孙留。
此诗以“昔闻长者言,掩耳每不喜”起句,道出了少年不识愁滋味、不喜听人生易老的无忧无虑,而五十岁倏尔而至时才真切地感到昔日长老频道人生易老亲故凋零的无奈。而今当阅尽悲欢之后,再欲寻觅昔日的欢欣时,沧桑岁月的剥蚀使得欢娱的心只剩下了沉重,没有了欢娱的理由。“有子不留金,何用身後置”是诗人感到时光无多、此生难再而追求的及时行乐的生活方式。
这组诗共十二首,前八首“辞气一贯”,当作于同一年内,约作于晋安帝义熙十四年(418),陶渊明五十四岁时;后四首约作于晋安帝隆安五年(401),陶渊明三十七岁时。
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
心心视春草,畏向玉阶生。
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
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荏苒岁月颓,此心稍已去。
值欢无复娱,每每多忧虑。
气力渐衰损,转觉日不如。
壑舟无须臾,引我不得住。
前涂当几许,未知止泊处。
古人惜寸阴,念此使人惧。
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
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
【其一】
落叶惊秋妇,高砧促暝机。
蜘蛛寻月度,萤火傍人飞。
清镜红埃入,孤灯绿焰微。
怨啼能至晓,独自懒缝衣。
【其二】
妾家临渭北,春梦著辽西。
何苦朝鲜郡,年年事鼓鼙。
燕来红壁语,莺向绿窗啼。
为许长相忆,阑干玉箸齐。
【其三】
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秋夜凉风起,清气荡暄浊。
蜻蛚吟阶下,飞蛾拂明烛。
君子从远役,佳人守茕独。
离居几何时?钻燧忽改木。
房栊无行迹,庭草萋以绿。
青菭依空墙,蜘蛛网四屋。
感物多所怀,沉忧结心曲。
飞观百馀尺,临牖御棂轩。
远望周千里,朝夕见平原。
烈士多悲心,小人媮自闲。
国讎亮不塞,甘心思丧元。
拊剑西南望,思欲赴太山。
弦急悲声发,聆我慷慨言。
四月深涧底,桃花方欲然。
宁知地势下,遂使春风偏。
此意颇堪惜,无言谁为传。
过时君未赏,空媚幽林前。
近寒食雨草萋萋,著麦苗风柳映堤。
等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
我行未云远,回顾惨风凉。
春燕应节起,高飞拂尘梁。
边雁悲无所,代谢归北乡。
离昆鸣清池,涉暑经秋霜。
愁人难为辞,遥遥春夜长。
嫋嫋松标崖,婉娈柔童子。
年始三五间,乔柯何可倚。
养色含精气,粲然有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