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雪

〔清代〕蒲松龄

丁亥年七月初六日,苏州大雪。百姓皇骇,共祷诸大王之庙。大王忽附人而言曰:“如今称老爷者,皆增一大字;其以我神为小,消不得一大字耶?”众悚然,齐呼“大老爷”,雪立止。由此观之,神亦喜谄,宜乎治下部者之得车多矣。

异史氏曰:“世风之变也,下者益谄,上者益骄。即康熙四十余年中,称谓之不古,甚可笑也。举人称爷,二十年始;进士称老爷,三十年始;司、院称大老爷,二十五年始。昔者大令谒中丞,亦不过老大人而止;今则此称久废矣。即有君子,亦素诌媚行乎谄媚,莫敢有异词也。若缙绅之妻呼太太,裁数年耳。昔惟缙绅之母,始有此称;以妻而得此称者,惟淫史中有乔林耳,他未之见也。唐时,上欲加张说大学士。说辞曰:‘学士从无大名,臣不敢称。’今之大,谁大之?初由于小人之谄,而因得贵倨者之悦,居之不疑,而纷纷者遂遍天下矣。窃意数年以后,称爷者必进而老,称老爷者必进而大,但不知大上造何尊称?匪夷所思已!”丁亥年六月初三日,河南归德府大雪尺余,禾皆冻死,惜乎其未知媚大王之术也。悲夫!

作品简介

《夏雪》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创作的小品文,文章讲述了夏天忽然下了大雪,民众去龙王庙祈祷,叫了一声“大老爷”雪就停了的事,充分反映了为官者、统治者喜好阿谀奉承、忠奸不分的特性,谴责了统治者的愚昧与迂腐。全文语言犀利,充满嘲讽,但对世态人心下滑局面的担忧也溢于字里行间。

创作背景

蒲松龄自青年时代便喜爱记述奇闻异事,撰写狐鬼故事。清圣祖康熙十八年(1679)春,他进行初步结集,撰写了《聊斋自志》,后才定名为《聊斋志异》。此时全书尚未完成,此后他仍继续创作,大部分篇章是他在毕家坐馆期间作成的。这篇《夏雪》是其中的一篇小品,载于《聊斋志异》卷八。

翻译注释

翻译

顺治丁亥年七月初六日,苏州大雪。百姓们惊慌不安,一同到大王庙渐祷禳除灾异。忽然大王附身某人,说:“现在称呼老爷的人,都加上一个‘大’字;难道你们认为我这个神太小,不配称用一个‘大’字吗?”众人惊惧,齐声叫道:“大老爷!”大雪立刻停止。由此观之,神也爱受奉承,那么谄媚得越不堪者,得到赏赐越多,也是应该的。

异史氏说:“世风演变至今,在下者更加谄媚,在上者更加骄横。就是在康熙四十多年中,称谓的变化,很是可笑。把举人称作‘爷’,是从康熙二十年开始的;把进士称作‘老爷’,是从康熙三十年开始的;两司、抚院被称作‘大老爷’,开始于康熙二十五年。过去县令谒见巡抚,不过称呼‘老大人’而已;现在这一称呼早已废除。就是有君子,也对谄媚称呼习以为常,并按此称呼,不敢有不同意见。像把官员的妻子叫作‘太太’,才不过几年。过去只有官员的母亲,才可这么称呼;官员妻子有这个称呼的,只有淫史中的林乔是这样,其他人则没有。唐代皇帝想给张说加上‘大学士’称谓,张说推辞道:‘学士从来不用大字,我不敢用。’现在称谓中的‘大’,是谁加上的呢?起初是小人献媚,讨得上司的欢心,上司被尊称也心安理得,于是这种尊称也就遍及天下了。我私下揣度:几年以后,被称作‘爷’的必会进而尊称为‘老’,称作‘老爷’的必会进而尊称为‘大’,但不知‘大’上面还可以造出什么尊称来?真是不可思议!”

注释

(1)丁亥年:当指清圣祖康熙(玄烨)四十六年(1707)。

(2)皇骇:惊恐不安。皇,通“惶”。

(3)大王之庙:此盖指金龙四大王庙,在苏州(今江苏省苏州市)阊门北。见《苏州府志·坛庙》二。

(4)消不得:犹言承受不起。

(5)治下部者之得车多:语本《庄子·列御寇》,讥刺谄媚者品格愈低劣则待遇愈优厚。

(6)称谓:称呼,名称。

(7)司、院:两司、抚院,即各省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和巡抚。

(8)大令:古时对县令的敬称。

(9)中丞:明清巡抚的别称。

(10)缙绅:也作搢绅、荐绅,退职乡居之官。

(11)张说:唐朝大臣。字道济,一字说之。河南洛阳人。历任至兵部侍郎同中书门下乎章事、左丞相等职,封燕国公。著有《张燕公集》。

(12)学士:官名。南北朝后为掌管文学著述之官。唐时以文学言语备顾问,出入侍从,因得参与机密政事。玄宗初,置翰林学士,由张说等充任。

(13)匪夷所思:不是常理所能思议的事。匪,通“非”。夷,平常。

(14)河南归德府:治所在今河南商丘市。

全文拼音版

xiàxuě
dīnghàiniányuèchūliùzhōuxuěbǎixìnghuánghàigòngdǎozhūwángzhīmiàowángrénéryányuējīnchēnglǎozhějiēzēngshénwèixiǎoxiāozhòngsǒngránlǎoxuězhǐyóuguānzhīshénchǎnzhìxiàzhězhīchēduō
shǐshìyuēshìfēngzhībiànxiàzhěchǎnshàngzhějiāokāngshíniánzhōngchēngwèizhīshénxiàorénchēngèrshíniánshǐjìnshìchēnglǎosānshíniánshǐyuànchēnglǎoèrshíniánshǐzhělìngzhōngchéngguòlǎorénérzhǐjīnchēngjiǔfèiyǒujūnzizhōumèixíngchǎnmèigǎnyǒuruòjìnshēnzhītàitàicáishùniáněrwéijìnshēnzhīshǐyǒuchēngérchēngzhěwéiyínshǐzhōngyǒuqiáolíněrwèizhījiàntángshíshàngjiāzhāngshuōxuéshìshuōyuēxuéshìcóngmíngchéngǎnchēngjīnzhīshuízhīchūyóuxiǎorénzhīchǎnéryīnguìzhězhīyuèzhīérfēnfēnzhěsuìbiàntiānxiàqièshùniánhòuchēngzhějìnérlǎochēnglǎozhějìnérdànzhīshàngzàozūnchēngfěisuǒdīnghàiniánliùyuèchūsānnánguīxuěchǐjiēdòngwèizhīmèiwángzhīshùbēi

作者介绍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属淄博)人。早岁即有文名,深为施闰章、王士禛所器重。但屡应省试皆落第,七十一岁始成贡生。除中年一度作幕于宝应、高邮作幕宾外,长期在家乡为塾师。家境贫困,对人民生活有一定的接触。能诗文,善作俚曲。曾以数十年时间,写成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其书主要运用唐传奇小说文体,通过谈狐说鬼的表现方式,对当时的社会、政治多所批判。所著又有《聊斋文集》《聊斋诗集》《聊斋俚曲》及关于农业、医药等通俗读物多种。

蒲松龄的诗

相关推荐

夏夜叹

〔唐代〕杜甫

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

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

昊天出华月,茂林延疏光。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虚明见纤毫,羽虫亦飞扬。

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

念彼荷戈士,穷年守边疆。

何由一洗濯,执热互相望。

竟夕击刁斗,喧声连万方。

青紫虽被体,不如早还乡。

北城悲笳发,鹳鹤号且翔。

况复烦促倦,激烈思时康。

夏夜宿表兄话旧

〔唐代〕窦叔向

夜合花开香满庭,夜深微雨醉初醒。

远书珍重何曾达,旧事凄凉不可听。

去日儿童皆长大,昔年亲友半凋零。

明朝又是孤舟别,愁见河桥酒幔青。

夏日题老将林亭

〔唐代〕张蠙

百战功成翻爱静,侯门渐欲似仙家。

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

井放辘轳闲浸酒,笼开鹦鹉报煎茶。

几人图在凌烟阁,曾不交锋向塞沙?

夏日集葆真池上以绿阴生昼静赋诗得静字

〔宋代〕陈与义

清池不受暑,幽讨起予病。

长安车辙边,有此荷万柄。

是身惟可懒,共寄无尽兴。

鱼游水底凉,鸟语林间静。

谈余日亭午,树影一时正。

清风不负客,意重百金赠。

聊将两鬓蓬,起照千丈镜。

微波喜摇人,小立待其定。

梁王今何许?柳色几衰盛。

人生行乐耳,诗律已其剩。

邂逅一樽酒,它年五君咏。

重期踏月来,夜半啸烟艇。

夏初临·天龙寺是高欢避暑宫旧址

〔清代〕朱彝尊

贺六浑来,主三军队,壶关王气曾分。人说当年。离宫筑向云根。烧烟一片氤氲,想香姜、古瓦犹存。琵琶何处?听残《敕勒》,销尽英魂。

霜鹰自去,青雀空飞,画楼十二,冰井无痕。春风袅娜,依然芳草罗裙。驱马斜阳,到鸣钟、佛火黄昏。伴残僧、千山万山,凉月松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