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剑头》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写拾到折剑头后,先猜测“折之由”,再细加推想,可能是刚烈而折,其后无人关注。作者由此直抒胸臆,将“直折剑”与“曲全钩”对比,表现宁折不弯的品格。
折剑头
拾得折剑头,不知折之由。
一握青蛇尾,数寸碧峰头。
疑是斩鲸鲵,不然刺蛟虬。
缺落泥土中,委弃无人收。
我有鄙介性,好刚不好柔。
勿轻直折剑,犹胜曲全钩。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折剑头》此诗是白居易早年的诗作,约作于唐宪宗元和二年(807)至元和六年(811)之间,白居易时在长安。
翻译注释
翻译
捡到一把折断的剑头,不知它因何而断折。
残柄如青蛇之尾,断刃似碧峰之巅。
猜想它曾斩杀巨鲸恶鲵,抑或刺穿蛟龙之喉。
如今残缺埋没泥土,遭人抛弃无人拾收。
我生来孤直之性,偏爱刚硬不喜柔谋。
莫要轻视这直断的剑头——它远胜那弯曲苟全的金钩!
注释
(1)折剑头:被折断的剑头。
(2)一握:长四寸。
(3)青蛇尾:指剑头。
(4)碧峰头:比喻剑头像青绿色的山峰。
(5)鲸鲵:即鲸。雄曰鲸,雌曰鲵。
(6)蛟虬:蛟龙。虬,传说中的一种龙。
(7)委弃:丢弃。
(8)鄙介:质朴而耿直。
(9)曲全钩:钩因弯曲而得以保全。语出东汉桓帝时童谣:“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钩,一种兵器,似剑而弯曲。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白居易的诗
相关推荐
折桂令·西陵送别
画船儿载不起离愁,人到西陵,恨满东州。懒上归鞍,慵开泪眼,怕倚层楼。
春去春来,管送别依依岸柳。潮生潮落,会忘机泛泛沙鸥。烟水悠悠,有句相酬,无计相留。
折杨柳行
默默施行违,厥罚随事来。
末喜杀龙逢,桀放于鸣条。
祖伊言不用,纣头悬白旄。
指鹿用为马,胡亥以丧躯。
夫差临命绝,乃云负子胥。
戎王纳女乐,以亡其由余。
璧马祸及虢,二国俱为墟。
三夫成市虎,慈母投杼趋。
卞和之刖足,接舆归草庐。
折桂令·芦沟晓月
出都门鞭影摇红,山色空濛,林景玲珑。桥俯危波,车通远塞,栏倚长空。
起宿霭千寻卧龙,掣流云万丈垂虹。路杳疏钟,似蚁行人,如步蟾宫。
折桂令·客窗清明
风风雨雨梨花,窄索帘栊,巧小窗纱。甚情绪灯前,客怀枕畔,心事天涯。
三千丈清愁鬓发,五十年春梦繁华。蓦见人家,杨柳分烟,扶上檐牙。
折桂令·赠胡存善
问蛤蜊风致何如?秀出乾坤,功在诗书。云叶轻盈,灵华纤腻,人物清癯。
采燕赵天然丽语,拾姚卢肘后明珠,绝妙功夫。家住西湖,名播东都。
折桂令·席上偶谈蜀汉事因赋短柱体
鸾舆三顾茅庐。汉祚难扶,日暮桑榆。深渡南泸,长驱西蜀,力拒东吴。
美乎周瑜妙术,悲夫关羽云殂。天数盈虚,造物乘除。问汝何如?早赋归欤。
折桂令·咏西域吉诚甫
毳袍宽两袖风烟,来自西州,游遍中原。锦句诗余,彩云花下,璧月樽前。
今乐府知音状元,古词林饱记神仙。名不虚传,三峡飞泉,万籁号天。
折荷有赠
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
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
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
相思无因见,惆怅凉风前。
折桂令·题录鬼薄
想贞元朝士无多,满目江山,日月如梭。上苑繁华,西湖富贵,总付高歌。
麒麟冢衣冠坎坷,凤凰台人物蹉跎。生待如何,死待如何?纸上清名,万古难磨。
折杨柳
垂杨拂绿水,摇艳东风年。
花明玉关雪,叶暖金窗烟。
美人结长想,对此心凄然。
攀条折春色,远寄龙庭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