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仙子·居庸关中秋对月》是元代散曲作家宋方壶创作的散曲。这首曲子写中秋夜月,借居庸关中秋赏月之景,抒发作者对世事的不满之情。全曲把有关月亮的传说典故融化在曲中,妙手天成,不露痕迹。
水仙子·居庸关中秋对月
一天蟾影映婆娑,万古谁将此镜磨?年年到今宵不缺些儿个,广寒宫好快活,碧天遥难问姮娥。我独对清光坐,闲将白雪歌,月儿你团圆我却如何!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居庸关系长城的重要关口之一,宋方壶为华亭(今上海松江)人,乃是从数千里外漂泊来此的。逢中秋佳节,登居庸雄关,面对晴空皓月,作为一个羁旅行役之人的他,不免感慨而心潮起伏,浮想联翩,从而激起了创作的动机,于是产生了这一曲小令。
翻译注释
翻译
满天皓月,月中桂影婆婆。千年万古,谁将这天镜打磨?年摔到今宵,团团圆圆,一点儿也不亏缺。广寒宫今夜好快活,碧天遽遥,难以询问嫦娥。
注释
(1)水仙子:曲牌名。入“双调”,亦入“中吕宫”“南吕宫”。全曲八句七韵,除衬字外四十二字,句式为:七、七、七、五、六、三、三、四。
(2)居庸关:旧称京都关、蓟门关,在北京市昌平区西北,长城要口之一,控京都关隘道中枢。两边高山屹立,翠峰叠叠,有“居庸叠翠”之誉,为“燕京八景”之一。
(3)蟾影:月影。相传月中有蟾蜍,故以“蟾”为“月”的代称。《太平御览》卷四引《春秋纬演孔图》:“蟾蜍,月精也。”
(4)婆娑:形容月中桂树影子舞动的样子。《太平御览》卷九五七引《淮南子》:“月中有桂树。”这里用作名词,指一切在月光下动摇的景物。
(5)此镜:指月。李白《渡荆门送别》:“月下飞天镜。”
(6)到今宵:元刊本无此三字。
(7)广寒宫:月中宫殿名。传说唐明皇游月中,见一大宫殿,榜曰“广寒清虚之府”。见《龙城录·明皇梦游广寒宫》。
(8)姮娥:即嫦娥,相传是月宫的仙女。
(9)白雪:“阳春白雪”的略称,古代楚国比较高雅的乐曲。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相关推荐
水仙子·重观瀑布
天机织罢月梭闲,石壁高垂雪练寒。
冰丝带雨悬霄汉,几千年晒未干。
露华凉人怯衣单。似白虹饮涧,玉龙下山,晴雪飞滩。
水仙子·夕阳西下水东流
夕阳西下水东流,一事无成两鬓秋。伤心人比黄花瘦,怯重阳九月九,强登临情思悠悠。望故国三千里,倚秋风十二楼,没来由惹起闲愁。
水仙子·寻梅
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树头树底孤山上。冷风袭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
水仙子·咏竹
贞姿不受雪霜侵,直节亭亭易见心。渭川风雨清吟枕,花开时有凤寻。
文湖州是个知音。春日临风醉,秋霄对月吟。舞闲阶碎影筛金。
水仙子·乐闲
铁衣披雪紫金关,彩笔题花白玉栏,渔舟棹月黄芦岸。几般儿君试拣;立功名只不如闲。
李翰林身何在,许将军血未干,播高风千古严滩。
水仙子·乐清箫台
枕苍龙云卧品清箫,跨白鹿春酣醉碧桃,唤青猿夜拆烧丹灶。
二千年琼树老,飞来海上仙鹤。纱巾岸天风细,玉笙吹山月高,谁识王乔?
水仙子·怨风情
眼前花怎得接连枝,眉上锁新教配钥匙,描笔儿勾销了伤春事。闷葫芦铰断线儿,锦鸳鸯别对了个雄雌。野蜂儿难寻觅,蝎虎儿干害死,蚕蛹儿毕罢了相思。
水仙子·相思
恨重叠重叠恨恨绵绵恨满晚妆楼,愁积聚积聚愁愁切切愁斟碧玉瓯,懒梳妆梳妆懒懒设设懒爇黄金兽。泪珠弹弹珠泪泪汪汪汪汪不住流,病身躯身躯病病恹恹病在我心头。花见我我见花花应憔瘦,月对咱咱对月月更害羞。与天说说与天天也还愁。
水仙子·渡瓜洲
渚莲花脱锦衣收,风蓼青雕红穗秋,堤柳绿减长条瘦。系行人来去愁,别离情今古悠悠。南徐城下,西津渡口,北固山头。
水仙子·喻纸鸢
丝纶长线寄天涯,纵放由咱手内把。纸糊披就里没牵挂,被狂风一任刮,线断在海角天涯。收又收不下,见又不见他,知他流落在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