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句原文翻译
春岩瀑泉响,夜久山已寂。
春天的岩石上,瀑布飞流而下哗哗作响。夜色深沉,群山已然归于空寂。
明月净松林,千峰同一色。
明月高悬,皎洁明净的月光普照松林,洁净如洗,远看群山巍峨,夜色中仿佛成了同一种颜色。
注释
(1)菩提:菩提寺。
(2)广化寺:寺院名,与菩提寺同在今河南洛阳附近。
(3)春岩:春天的岩石。
(4)瀑泉:此指瀑布。
(5)夜久:指夜深了。
(6)寂:寂静,空寂。
(7)净:显得干净。
(8)千峰:这里只是虚数,代表很多山。
(9)色:颜色。
春岩瀑泉响,夜久山已寂。
明月净松林,千峰同一色。
春岩瀑泉响,夜久山已寂。
春天的岩石上,瀑布飞流而下哗哗作响。夜色深沉,群山已然归于空寂。
明月净松林,千峰同一色。
明月高悬,皎洁明净的月光普照松林,洁净如洗,远看群山巍峨,夜色中仿佛成了同一种颜色。
(1)菩提:菩提寺。
(2)广化寺:寺院名,与菩提寺同在今河南洛阳附近。
(3)春岩:春天的岩石。
(4)瀑泉:此指瀑布。
(5)夜久:指夜深了。
(6)寂:寂静,空寂。
(7)净:显得干净。
(8)千峰:这里只是虚数,代表很多山。
(9)色:颜色。
《自菩提步月归广化寺》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前两句从听觉着笔,反映出山林深夜的寂静;后两句从视觉出发,描绘了山林月夜的静美。全诗巧妙地将月光、山色、飞瀑泉流与山林空寂融为一体,展现出一幅春夜山林清幽、月色明净的迷人图画。
《自菩提步月归广化寺》这首诗大约是欧阳修于宋仁宗天圣九年(1031)在洛阳(今属河南)期间所作。这年春天,欧阳修前往菩提寺游览,返回广化寺的时候,天色已晚,他一路步行归来,边走边被这春夜的山林景色所触动,于是即景生情写了这首小诗。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江行几千里,海月十五圆。
始经瞿唐峡,遂步巫山巅。
巫山高不穷,巴国尽所历。
日边攀垂萝,霞外倚穹石。
飞步凌绝顶,极目无纤烟。
却顾失丹壑,仰观临青天。
青天若可扪,银汉去安在?
望云知苍梧,记水辨瀛海。
周游孤光晚,历览幽意多。
积雪照空谷,悲风鸣森柯。
归途行欲曛,佳趣尚未歇。
江寒早啼猿,松暝已吐月。
月色何悠悠,清猿响啾啾。
辞山不忍听,挥策还孤舟。
潇洒江湖十过秋,酒杯无日不迟留。
谢公城畔溪惊梦,苏小门前柳拂头。
千里云山何处好,几人襟韵一生休。
尘冠挂却知闲事,终拟蹉跎访旧游。
酒瓮琴书伴病身,熟谙时事乐于贫。
宁为宇宙闲吟客,怕作乾坤窃禄人。
诗旨未能忘救物,世情奈值不容真。
平生肺腑无言处,白发吾唐一逸人。
江从西南来,浩浩无旦夕。
长波逐若泻,连山凿如劈。
千年不壅溃,万姓无垫溺。
不尔民为鱼,大哉禹之绩。
导岷既艰远,距海无咫尺。
胡为不讫功,余水斯委积。
洞庭与青草,大小两相敌。
混合万丈深,淼茫千里白。
每岁秋夏时,浩大吞七泽。
水族窟穴多,农人土地窄。
我今尚嗟叹,禹岂不爱惜。
邈未究其由,想古观遗迹。
疑此苗人顽,恃险不终役。
帝亦无奈何,留患与今昔。
水流天地内,如身有血脉。
滞则为疽疣,治之在针石。
安得禹复生,为唐水官伯。
手提倚天剑,重来亲指画。
疏流似剪纸,决壅同裂帛。
渗作膏腴田,踏平鱼鳖宅。
龙宫变闾里,水府生禾麦。
坐添百万户,书我司徒籍。
水自潺湲日自斜,尽无鸡犬有鸣鸦。
千村万落如寒食,不见人烟空见花。
行行指汉东,暂喜笑言同。
雨雪离江上,蒹葭出梦中。
面犹含瘴色,眼已见华风。
岁暮难相值,酣歌未可终。
自君之出矣,懒妆眉黛浓。
愁心如屋漏,点点不移踪。
随宜饮食聊充腹,取次衣裘亦暖身。
未必得年非瘦薄,无妨长福是单贫。
老龟岂羡牺牲饱,蟠木宁争桃李春。
随分自安心自断,是非何用问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