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杜浣花溪图引》是宋代书法家、文学家黄庭坚创作的一首七言诗。此诗通过对浣花图意的描写、想象,成功刻画了大诗人杜甫的形象,歌颂了他的爱国精神。全诗多以杜诗语句表现杜甫的性格,将杜甫一生忧国忧民的心事表现得淋漓尽致,思想深刻。
老杜浣花溪图引
拾遗流落锦官城,故人作尹眼为青。
碧鸡坊西结茅屋,百花潭水濯冠缨。
故衣未补新衣绽,空蟠胸中书万卷。
探道欲度羲皇前,论诗未觉国风远。
干戈峥嵘暗宇县,杜陵韦曲无鸡犬。
老妻稚子且眼前,弟妹飘零不相见。
此公乐易真可人,园翁溪友肯卜邻。
邻家有酒邀皆去,得意鱼鸟来相亲。
浣花酒船散车骑,野墙无主看桃李。
宗文守家宗武扶,落日蹇驴驮醉起。
愿闻解鞍脱兜鍪,老儒不用千户侯。
中原未得平安报,醉里眉攒万国愁。
生绡铺墙粉墨落,平生忠义今寂寞。
儿呼不苏驴失脚,犹恐醒来有新作。
常使诗人拜画图,煎胶续弦千古无。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老杜浣花溪图引》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是黄庭坚在观赏《浣花溪图》之后所写的一首表现杜甫在成都草堂时期生活境遇的作品。
翻译注释
翻译
杜甫流落到锦官城中,老朋友严武做大官,对他照顾得很好。
在碧鸡坊西面修建了茅屋,在百花潭的水中洗濯帽缨子。
杜甫脱下的旧衣裳未补好,新衣裳又绽裂了。他虽然生活贫困不堪,却有着出众的才华,胸中存有万卷书。
他努力寻求治国的大道,真的要超越到伏羲氏之前。他所写的诗歌,借鉴吸收了《诗经》的精髓,与国风的风格十分接近。
自从安史之乱,干戈四起,天下到处兵荒马乱,杜陵韦曲在兵劫之后,已经难以听到鸡犬之声。
安史之乱后,亲人四离,现如今年迈的妻子、幼小的儿子都和杜甫在一起,但其他亲人,杜甫的弟弟、妹妹四散在外,飘零他乡,难以相见。
杜甫真是乐观平易,很合人们的心意,因而菜农、渔夫都愿意和他结为邻居。
邻居家每有美酒,都邀请杜甫过去相饮,他每次都应邀而去,而且与鱼鸟相亲,乐在其中。
登上浣花溪的酒船,遣散开随从的车马,我们在野外墙边欣赏不知主人的桃李。
他的儿子宗文在家守家,另一个儿子宗武相随搀扶着他,日落时分,杜甫因为喝醉由一匹驽钝的毛驴驮着回家。
希望战士们早日解下马鞍脱去头盔,而自己也不需要高官做。
没有得到中原平安的消息的杜甫,即便是在醉中也皱起眉头,为国家发愁。
绘在生绡上的图画挂在墙头,粉墨零落;杜甫一生忠义,现在已经不复得见了。
杜甫醉酒之后,儿子在旁唤不醒来,驴子也停下了脚步,都恐怕唤醒诗人,诗人又要作新诗。
如果是后世的诗人,一定会顶礼膜拜这幅生动的画面,但要继承杜甫的精神那就困难了。
注释
(1)拾遗:安史之乱中,杜甫由京城长安奔凤翔,肃宗拜为左拾遗。
(2)锦官城:指成都。汉时有专门管理织锦的官府,其故址在今城南百花潭一带。
(3)故人:此指严武。他是杜甫老友严挺之的儿子,又是肃宗朝的同僚。
(4)百花潭:即浣花溪,指成都万里桥西锦江上游的一段。
(5)干戈:盾和戈。
(6)峥嵘:本指山峰高竣,此借言兵戈耸立。
(7)乐易:易于相处。
(8)宗文守家宗武扶:宗文、宗武,杜甫的两个儿子。
(9)眉攒:紧蹙双眉。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黄庭坚的诗
相关推荐
老夫采玉歌
采玉采玉须水碧,琢作步摇徒好色。
老夫饥寒龙为愁,蓝溪水气无清白。
夜雨冈头食蓁子,杜鹃口血老夫泪。
蓝溪之水厌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
斜山柏风雨如啸,泉脚挂绳青袅袅。
村寒白屋念娇婴,石磴石磴悬肠草。
老圃堂
邵平瓜地接吾庐,谷雨干时手自锄。
昨日春风欺不在,就床吹落读残书。
老将行
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
射杀中山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
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汉兵奋迅如霹雳,虏骑崩腾畏蒺藜。
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
自从弃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
昔时飞箭无全目,今日垂杨生左肘。
路旁时卖故侯瓜,门前学种先生柳。
苍茫古木连穷巷,寥落寒山对虚牖。
誓令疏勒出飞泉,不似颍川空使酒。
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
节使三河募年少,诏书五道出将军。
试拂铁衣如雪色,聊持宝剑动星文。
愿得燕弓射天将,耻令越甲鸣吴军。
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取功勋。
老马
卧来扶不起,唯向主人嘶。
惆怅东郊道,秋来雨作泥。
老树
老树高留叶,寒藤细作花。
沙平时泊雁,野迥已攒鸦。
旅食秋看尽,行吟日又斜。
干戈正飘忽,不用苦思家。
老子四章
【第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第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第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第六十四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老子(高中课文)
【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第十五章】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
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孰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浑兮,其若浊。
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敝而新成。
【第二十二章】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弊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第二十四章】
跂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也。
【第二十七章】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第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第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
老桧
老桧斜生古驿傍,客来系马解衣裳。
托根非所还怜汝,直干不挠终异常。
风雪凛然存节概,刮摩聊尔见文章。
何当移植山林下,偃蹇从渠拂汉苍。
老马行
老马虺隤依晚照,自计岂堪三品料?
玉鞭金络付梦想,瘦稗枯萁空咀噍。
中原蝗旱胡运衰,王师北伐方传诏。
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