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若赓断鹅

〔清代〕褚人获

明万历中,钱若赓守临江,有异政。有乡人持一鹅入市,寄店中后他往。还,索鹅,店主赖之,云:“群鹅我鹅也。”

乡人不平,讼于官。公令人取店中鹅,计四只,各以一纸,给笔砚,分四处,令其供状。人莫不讶之。食顷,使人问鹅供不?

答曰:“未。”

又顷,下堂视之,曰:“状已供矣。”

手指一鹅曰:“此乡人鹅。”

众人怪之,守曰:“乡人鹅食草,粪色青;店鹅食谷粟,粪色黄。”

店主服罪。

翻译注释

翻译

万历(明神宗年号)年间,钱若赓做临江郡的行政长官。有个乡下人拿着鹅到集市上,寄存在客店中,去别的地方。这个乡下人回来后索要自己的鹅,店主抵赖,说:“这群鹅都是我的鹅。”

乡下人不服,到衙门去告状。钱若赓命人取来店里的鹅,共计四只,各给它们一张纸,笔、砚,分在四个地方,让它们写供状。人们没有不感到惊讶的。一顿饭的时间,派人问鹅写完供状没有?

差役回答说:“没有。”

又过了一顿饭的时间,到堂下看看,说:“鹅已经招供了。”

并指着一只鹅说:“这是乡下人的鹅。”

人们感到很奇怪,钱若赓说:“乡下人的鹅吃野草,粪便的颜色是青色的;店主的鹅吃谷物粮食,粪便的颜色是黄色的"。

店主于是认罪。

注释

(1)万历:明神宗的年号。

(2)守:太守。

(3)临江:在今江西省境内。

(4)持:拿着。

(5)索:讨取。

(6)讼:诉讼,告状。

(7)于:向。

(8)公:指钱若赓。

(9)其:它们。

(10)状:表达。

(11)莫不讶之:人们没一个不感到惊讶。

(12)食顷:一顿饭的时间。

(13)供不:不,同“否”,没有。

(14)众人怪之:人们都感到很奇怪。

全文拼音版

qiánruògēngduàné
míngwànzhōngqiánruògēngshǒulínjiāngyǒuzhèngyǒuxiāngrénchíéshìdiànzhōnghòuwǎngháisuǒédiànzhǔlàizhīyúnqúnéé
xiāngrénpíngsòngguāngōnglìngréndiànzhōngézhǐzhǐgěiyànfēnchùlìnggōngzhuàngrénzhīshíqǐng使shǐrénwènégōng
yuēwèi
yòuqǐngxiàtángshìzhīyuēzhuànggōng
shǒuzhǐéyuēxiāngréné
zhòngrénguàizhīshǒuyuēxiāngrénéshícǎofènqīngdiànéshífènhuáng
diànzhǔzuì

作者介绍

褚人获(1635—1682),字稼轩,又字学稼,号石农、没世农夫等,江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末清初文学家。一生未曾中试,也未曾做官。但他有多方面的才能,著作颇丰。传世的有《坚瓠集》《读史随笔》《退佳琐录》《续蟹集》《宋贤群辅录》《隋唐演义》等。他交友广泛,与尤侗、洪升、顾贞观、张潮、毛宗岗等清初著名作家来往甚密。

相关推荐

钱塘湖春行

〔唐代〕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钱塘观潮

〔清代〕施闰章

海色雨中开,涛飞江上台。

声驱千骑疾,气卷万山来。

绝岸愁倾覆,轻舟故溯洄。

鸱夷有遗恨,终古使人哀。

钱本草

〔唐代〕张说

钱,味甘,大热,有毒。偏能驻颜,彩泽流润。善疗饥寒困厄之患,立验。

能利邦国,污贤达,畏清廉。贪婪者服之,以均平为良;如不均平,则冷热相激,令人霍乱。

其药采无时,采至非理,则伤神。此既流行,能役神灵,通鬼气。

如积而不散,则有水火盗贼之灾生;如散而不积,则有饥寒困厄之患至。

一积一散谓之道,不以为珍谓之德,取与合宜谓之义,使无非分谓之礼,博施济众谓之仁,出不失期谓之信,入不妨己谓之智。

以此七术精炼,方可久而服之,令人长寿。若服之非理,则弱志伤神,切须忌之。

钱氏池上芙蓉

〔明代〕文徵明

九月江南花事休,芙蓉宛转在中洲。

美人笑隔盈盈水,落日还生渺渺愁。

露洗玉盘金殿冷,风吹罗带锦城秋。

相看未用伤迟暮,别有池塘一种幽。

钱塘湖石记

〔唐代〕白居易

钱唐湖事,刺史要知者四事,具列如左:

钱唐湖一名上湖,周廻三十里,北有石函,南有笕。凡放水溉田,每减一寸,可溉十五余顷;每一复时,可溉五十余顷。先须别选公勤军吏二人,立于田次,与本所由田户,据顷亩,定日时,量尺寸,节限而放之。若岁旱百姓请水,须令经州陈状,刺史自便压帖,所由即日与水。若待状入司,符下县,县帖乡,乡差所由,动经旬日,虽得水,而旱田苗无所及也。大抵此州春多雨,秋多旱,若堤防如法,蓄泄及时,即濒湖千余顷田无凶年矣。(原注:州图经云:“湖水溉田五百顷。”谓系田也,今按水利所及,其公私田不啻千余顷。)自钱唐至盐官界,应溉夹官河田,放湖入河,从河入田。准盐铁使旧法,又须先量河水浅深,待溉田毕,却还本水尺寸。往往旱甚,即湖水不充。今年修筑湖堤,高加数尺,水亦随加,即不啻足矣。脱或水不足,即更决临平湖,添注官河,又有余矣。虽非浇田时,若官河干浅,但放湖水添注,可以立通舟船。俗云:决放湖水,不利钱唐县官。县官多假他辞以惑刺史。或云鱼龙无所托,或云菱茭失其利。且鱼龙与生民之命孰急?菱茭与稻粮之利孰多?断可知矣。又云放湖即郭内六井无水,亦妄也。且湖底高,井管低,湖中又有泉数十眼,湖耗则泉涌,虽尽竭湖水,而泉用有余;况前后放湖,终不致竭,而云井无水,谬矣!其郭内六井,李泌相公典郡日所作,甚利于人,与湖相通,中有阴窦,往往堙塞,亦宜数察而通理之。则虽大旱,而井水常足。湖中有无税田约数十顷,湖浅则田出,湖深则田没。田户多与所由计会,盗泄湖水,以利私田。其石函、南笕,并诸小笕闼,非浇田时,并须封闭筑塞,数令巡检,小有漏泄,罪责所由,即无盗泄之弊矣。又若霖雨三日已上,即往往堤决。须所由巡守预为之防。其笕之南,旧有缺岸,若水暴涨,即于缺岸泄之;又不减,兼于石函、南笕泄之,防堤溃也。大约水去石函口一尺为限,过此须泄之。余在郡三年,仍岁逢旱,湖之利害,尽究其由。恐来者要知,故书于石。欲读者易晓,故不文其言。长庆四年三月十日,杭州刺史白居易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