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尽日惊风吹木叶》是清代学者纳兰容若的词作品。此篇《瑶华集》题作「十月望日与经岩叔别」,由此推知这首词大约作于康熙二十一年(西元一六八二年)十月十五日,时作者奉命「觇梭龙」。 全篇除结句外皆出之以景语,描绘深秋远寒,荒烟落照的凄凉之景,而景中又无处不含悠悠苍凉的今昔之感,可谓景情交练,抒发了词人奉使出塞的凄惘之情。
蝶恋花·尽日惊风吹木叶
尽日惊风吹木叶,极目嵯峨,一丈天山雪。去去丁零愁不绝,那堪客里还伤别。
若道客愁容易辍,除是朱颜,不共春销歇。一纸乡书和泪摺,红闺此夜团圞月。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此篇《瑶华集》题作“十月望日与经岩叔别”,由此推知这首词大约作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十月十五日,时作者奉命“觇梭龙”。
翻译注释
翻译
狂风终日吹掠树叶,放眼望去,山势险峻,积雪盈丈,皑皑一片。塞外极边之地,越走越远,愁思不绝,哪里还能忍受身在异乡还感伤离别?
若说我的客愁能够停止,除非是红润的容貌常在,不随春事消散。写好书信,含泪折起。闺中的你,不也正孤独地对着这轮圆月(怀念我吗)?
注释
(1)惊风:狂风。
(2)天山:在新疆境内。纳兰从未到过新疆,故此处是以天山代指塞外之山。「尽日惊风吹木叶,极目嵯峨,一丈天山雪」句:此係描写天山之景。謂在这尽日狂风呼啸,极目望去,天山脚下木叶脱光,积雪盈丈,一片皑皑白色。
(3)去去:一步一步地远行,越走越远。
(4)丁零:古代民族名。汉时游牧于中国北部和西北部。《史记·匈奴列传》:「後北服浑庚,屈射、丁零、鬲昆、薪犁之国。」张守义《正义》:「已上五国在匈奴北。」司马子正《索隐》引《魏略》:「丁零在康居北,去匈奴庭接习水七千里。」此处是借指塞外极边之地。唐·李涉《六叹》:「汉臣一没丁零塞,牧羊两过阴沙外,」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的诗
相关推荐
蝶恋花·手剔银灯惊炷短
手剔银灯惊炷短,拥髻无言,脉脉生清怨。此恨今宵争得浅,思量旧日恩情遍。
月影移帘风过院,待到归来,传尽中宫箭。故拥绣衾遮素面,赚他醉里频频唤。
蝶恋花·上巳召亲族
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
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
蝶恋花·画阁归来春又晚
画阁归来春又晚。燕子双飞,柳软桃花浅。细雨满天风满院,愁眉敛尽无人见。
独倚阑干心绪乱。芳草芊绵,尚忆江南岸。风月无情人暗换,旧游如梦空肠断。
凤栖梧·霜树重重青嶂小
霜树重重青嶂小,高栋飞云,正在霜林杪。九日黄花才过了,一尊聊慰秋容老。
翠色有无眉淡扫。身在西山,却爱东山好。流水极天横晚照,酒阑望断西河道。
蝶恋花·窈窕燕姬年十五
窈窕燕姬年十五,惯曳长裾,不作纤纤步。众里嫣然通一顾,人间颜色如尘土。
一树亭亭花乍吐,除却天然,欲赠浑无语。当面吴娘夸善舞,可怜总被腰肢误。
蝶恋花·庭院深深人悄悄
庭院深深人悄悄,埋怨鹦哥,错报韦郎到。压鬓钗梁金凤小,低头只是闲烦恼。
花发江南年正少,红袖高楼,争抵。还乡好?遮断行人西去道,轻躯愿化车前草。
蝶恋花·春事阑珊芳草歇
春事阑珊芳草歇。客里风光,又过清明节。小院黄昏人忆别。落红处处闻啼鴂。
咫尺江山分楚越。目断魂销,应是音尘绝。梦破五更心欲折。角声吹落梅花月。
蝶恋花·小院深深门掩亚
小院深深门掩亚。寂寞珠帘,画阁重重下。欲近禁烟微雨罢,绿杨深处秋千挂。
傅粉狂游犹未舍。不念芳时。眉黛无人画。薄幸未归春去也,杏花零落香红谢。
蝶恋花·改徐冠卿词
几许伤春春复暮,杨柳清阴,偏碍游丝度。天际小山桃叶步,白头花满湔裙处。
竟日微吟长短句,帘影灯昏,心寄胡琴语。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
蝶恋花·百种相思千种恨
百种相思千种恨,早是伤春,那更春醪困。薄幸辜人终不愤,何时枕畔分明问。
懊恼风流心一寸,强醉偷眠,也即依前闷。此意为君君不信,泪珠滴尽愁难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