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百堞龟城北

〔宋代〕京镗

伏蒙都运、都大、判院以某新建驷马楼落成有日,宠赐佳词,为郡邑之光,辄勉继严韵,以谢万分。

百堞龟城北,江势远连空。杠梁济涉,浑似溪涧饭长虹。覆以翬飞华宇,载以鱼浮石,守护有神龙。好看发源水,滚滚尽流东。

司马氏,凌云气,盖群公。当年题柱,从此奏赋动天容。果驾轺车使蜀,能致诸蛮臣汉,邛筰道仍通。寄语登桥者,努力继前功。

作品简介

《水调歌头·百堞龟城北》是南宋词人京镗创作的一首词。该词为桥而作,紧紧围绕“驷马桥”在作文章。上片写桥由粗及精,词人作远观江桥,先绘背影、再描桥姿,宏观写桥极有气势、细处入手更富神韵,语言灵活、视角多变、层次分明,下片独展“驷马”之旨趣,由江桥自然言及登桥之人,高度赞扬汉代著名辞赋家司马相如的“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由古励今、卒章显志。全词层次分明,不乏深意,表达了个人荣耀应在为国家、民族尽职尽责中实现。

创作背景

成都城北旧有一座清远桥,相传即汉代的升仙桥(一作“升迁桥”)。升仙桥南宋时业已破旧,孝宗绍熙十六年(1189年)十二月至十七年四月,身为四川安抚制置使、知成都府的京镗将其整修一新,改名“驷马桥”,并撰有《驷马桥记》。观该篇小序可知,桥将竣工时,同僚们赋词祝贺,作者遂填此阕以相答谢。可惜,原唱今已失传,只剩下这篇“报李”之作了。

翻译注释

翻译

雄伟绵长的成都城垣北部,衔接长空的郫江江势源远流长。桥墩如人腿涉水而立,简直像是有虹化为美丈夫,用金瓶汲水而饮。桥上有廊屋覆盖,屋角是华丽的飞檐,负载着桥身的是石块垒成的桥墩,就像有神龙在守护。站在驷马桥上,可以观赏刚发源不久的江水滚滚东流。

司马相如气概轩昂,冠盖诸位上公。相如昔年题词,《上林赋》呈上后使武帝动容。武帝果真派相如驾驶轻车出使巴蜀,招致西南各少数民族向汉王朝称臣,汉与邛、笮间已经断绝的道路自此重新畅通。寄语后来的登桥者,希望大家效法司马相如,奋发努力,继承前贤,再建功业。

注释

(1)百堞:形容成都城垣雄伟绵长。堞,城上凹凸状的矮墙。

(2)龟城:成都的别称。

(3)江:指郫江,长江上游的支流,经成都北,折向南,与都江会合。

(4)杠梁:桥。

(5)济涉:徒步过水。

(6)浑似:简直像是。

(7)溪涧饮长虹:“长虹饮溪涧”的倒文。旧题晋陶潜《续搜神记》有虹化为美丈夫,用金瓶汲水而饮的神话传说。

(8)翬:五彩的野山鸡。

(9)华宇:华美的屋檐。

(10)鱼浮:相传古高离国王侍婢生子名日东明,善射箭。国王怕他夺位,要杀他。东明逃亡,用弓击水,鱼鳖浮而为桥,乃得以渡水当上扶馀国的国王。

(11)发源水:自《尚书·禹贡》开始,古人即以为长江发源于蜀中的岷山。

(12)司马氏:谓司马相如(前179年-前117年),相如字长卿,成都人,西汉著名文学家。

(13)盖:压倒。

(14)动天容:使皇帝动容(内心有所激动,因而面部表情发生变化)。

(15)果:果真。

(16)轺车:皇帝派出的使者所乘坐的轻车。

(17)使蜀:出使巴蜀。

(18)致:招来。

(19)诸蛮:指西南各少数民族,蛮是对古代对南方民族的泛称。

(20)臣汉:向汉王朝称臣。

(21)邛:邛都,在今四川西昌东南。

(22)筰:痄都,在今四川,汉源东南。都是汉代西南少数民族统治区。

全文拼音版

shuǐdiàotóu··bǎidiéguīchéngběi
bǎidiéguīchéngběijiāngshìyuǎnliánkōnggāngliángshèhúnshìjiànfànzhǎnghónghuīfēihuázàishíshǒuyǒushénlónghǎokànyuánshuǐgǔngǔnjǐnliúdōng
shìlíngyúngàiqúngōngdāngniánzhùcóngzòudòngtiānróngguǒjiàchē使shǐshǔnéngzhìzhūmánchénhànqióngzuódàoréngtōngdēngqiáozhěqiángōng

相关推荐

水调歌头·落日古城角

〔宋代〕辛弃疾

落日古城角,把酒劝君留。长安路远,何事风雪敝貂裘。散尽黄金身世,不管秦楼人怨,归计狎沙鸥。明夜扁舟去,和月载离愁。

功名事,身未老,几时休。诗书万卷,致身须到古伊周。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何处依刘客,寂寞赋登楼。

水调歌头·四明有狂客

〔金代〕赵秉文

四明有狂客,呼我谪仙人。俗缘千劫不尽,回首落红尘。我欲骑鲸归去,只恐神仙官府,嫌我醉时真。笑拍群仙手,几度梦中身。

倚长松,聊拂石,坐看云。忽然黑霓落手,醉舞紫毫春。寄语沧浪流水,曾识闲闲居士,好为濯冠巾。却返天台去,华发散麒麟。

水调歌头·多景楼

〔宋代〕陆游

江左占形胜,最数古徐州。连山如画,佳处缥缈著危楼。鼓角临风悲壮,烽火连空明灭,往事忆孙刘。千里曜戈甲,万灶宿貔貅。

露沾草,风落木,岁方秋。使君宏放,谈笑洗尽古今愁。不见襄阳登览,磨灭游人无数,遗恨黯难收。叔子独千载,名与汉江流。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宋代〕程珌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中原一恨杳难论。却似长江万里,忽有孤山两点,点破水晶盆。为借鞭霆力,驱去附昆仑。

望淮阴,兵冶处,俨然存。看来天意,止欠士雅与刘琨。三拊当时顽石,唤醒隆中一老,细与酌芳尊。孟夏正须雨,一洗北尘昏。

水调歌头·把酒对斜日

〔宋代〕杨炎正

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

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去作钓鱼翁。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

水调歌头·题斗南楼和刘朔斋韵

〔宋代〕李昴英

万顷黄湾口,千仞白云头。一亭收拾,便觉炎海豁清秋。潮候朝昏来去,山色雨晴浓淡,天末送双眸。绝域远烟外,高浪舞连艘。

风景别,胜滕阁,压黄楼。胡床老子,醉挥珠玉落南州。稳驾大鹏八极,叱起仙羊五石,飞佩过丹丘。一笑人间世,机动早惊鸥。

水调歌头·富览亭永嘉作

〔宋代〕姜夔

日落爱山紫,沙涨省潮回。平生梦犹不到,一叶眇西来。欲讯桑田成海,人世了无知者,鱼鸟两相推。天外玉笙杳,子晋只空台。

倚阑干,二三子,总仙才。尔歌远游章句,云气入吾杯。不问王郎五马,颇忆谢生双屐,处处长青苔。东望赤城近,吾兴亦悠哉。

水调歌头·平生太湖上

〔宋代〕佚名

平生太湖上,短棹几经过。如今重到,何事愁与水云多?拟把匣中长剑,换取扁舟一叶,归去老渔蓑。银艾非吾事,丘壑已蹉跎。

脍新鲈,斟美酒,起悲歌。太平生长,岂谓今日识干戈。欲泻三江雪浪,净洗胡尘千里,不用挽天河。回首望霄汉,双泪堕清波!

水调歌头·山家酿初熟

〔金代〕元好问

山家酿初熟,取醉不论钱。清溪留饮三日,鱼鸟亦欣然。见说玉华诗老,袖有望忧萱草,牛背稳于船。铁笛久埋没,雅曲竟谁传。

坐苍苔,攲乱石,耿不眠。长松夜半悲啸,笙鹤下遥天。天上金堂玉室,地下石城琼壁,别有一山川。把酒问明月,今夕是何年。

水调歌头·隐静山观雨

〔宋代〕张孝祥

青嶂度云气,幽壑舞回风。山神助我奇观,唤起碧霄龙。电掣金蛇千丈,雷震灵鼍万叠,汹汹欲崩空。尽泻银潢水,倾入宝莲宫。

坐中客,凌积翠,看奔洪。人间应失匕箸,此地独从容。洗了从来尘垢,润及无边焦槁,造物不言功。天宇忽开霁,日在五云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