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词二首》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组诗作品,刘禹锡传世作品中,有竹枝词十一首,分两组,这首诗是其中一组的第二首。第二是不像第一首那样以谐音写含蓄情事,而是从身居蜀地耳闻巴人歌唱自然引发怀乡幽思。全诗风格明快活泼,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民俗特色。
竹枝词二首·其二
楚水巴山江雨多,巴人能唱本乡歌。
今朝北客思归去,回入纥那披绿罗。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刘禹锡于唐穆宗长庆二年(822)正月至长庆四年(824)夏在夔州任刺史。他非常喜爱民歌《竹枝词》,于是依调填词,写了十一首,分为两组,这是其中一组二首,作于《竹枝词九首》之后。可能是诗人前组九首完成后,又重新创作完成的,又不想在前九首后面再加上十首、十一首之题,故又题为《竹枝词二首》。
翻译注释
翻译
巴山楚水江上雨水多,巴人擅长吟唱本乡歌。
今朝北方客子思归去,回乡迎来纥那披绿罗。
注释
(1)楚水巴山:泛指蜀楚之地的山水。
(2)北客:作者自指。
(3)纥那:踏曲的和声。
(4)绿罗:绿色的绮罗。一说比喻绿水微波。一说荔枝名,川人有称荔枝为绿罗者。
全文拼音版
竹枝词二首·其二
楚水巴山江雨多,巴人能唱本乡歌。
今朝北客思归去,回入纥那披绿罗。
作者介绍
刘禹锡(772—842), 字梦得,唐代中期著名诗人、文学家、哲学家,河南洛阳人,有“诗豪”之称。他出身儒学世家,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白居易并称“刘白”。其诗风雄健豪迈,兼具哲理与民歌风味,代表作《陋室铭》《乌衣巷》《竹枝词》等广为传诵。刘禹锡早年参与“永贞革新”,失败后屡遭贬谜,但始终乐观豁达。晚年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他的诗文兼具思想深度与艺术魅力,对后世影响深远。
刘禹锡的诗
相关推荐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竹
入水文光动,抽空绿影春。
露华生笋径,苔色拂霜根。
织可承香汗,裁堪钓锦鳞。
三梁曾入用,一节奉王孙。
竹轩诗兴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透,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竹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竹枝词二首·其一
浮云一百八盘萦,落日四十八渡明。
鬼门关外莫言远,四海一家皆弟兄。
竹枝词二首·其二
撑崖拄谷蝮蛇愁,入箐攀天猿掉头。
鬼门关外莫言远,五十三驿是皇州。
竹枝词四首·其二
竹枝苦怨怨何人?夜静山空歇又闻。
蛮儿巴女齐声唱,愁杀江楼病使君。
竹枝词四首·其一
瞿塘峡口水烟低,白帝城头月向西。
唱到竹枝声咽处,寒猿闇鸟一时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