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

〔唐代〕柳浑

近来无奈牡丹何,数十千钱买一窠。

今朝始得分明见,也共戎葵不校多。

作品简介

《牡丹》是唐代诗人柳浑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以轻松平淡语言作侧面讥刺。前两句叹牡丹价格昂贵而豪家权门挥金如土满不在乎。三句转出,末句直抑。以物比物,写牡丹花与普通蜀葵花差不多。全诗谴责官僚贵族豪华奢侈,任意挥霍民膏民血,同时流露出反对奢靡浪费和对民生疾苦的隐忧关心之情。

创作背景

《牡丹》这首诗约作于唐德宗大历末年(777—779),一说作于唐代宗贞元初年(785—787)。牡丹,享有“国色天香”之誉。其花色鲜艳,姿态优美,清香宜人,雍容华贵,中国人民历来都把社丹作为吉祥、幸福和繁荣昌盛的象征。自古就有植牡丹、赏牡丹、吟咏社丹的习俗。尤其在唐代,特别是大历、贞元年间,更是盛极一时。达官贵人,爱牡丹如狂,“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白居易《买花》)。所谓“花开时一节动京城”正是这种狂热的生动写照。与白居易同时的李肇曾在《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三十余年矣。每春暮,车马若狂,以不耽玩为耻。执金吾铺官围外寺观,种以求利,一春有值数万者”。这种极不正常的现象,当时就有很多诗人加以抨击。如白居易《买花》诗:“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柳浑对为买花而挥金如土的富贵闲人及当时赏花成狂的不正常现象也是极为不满的,于是从新奇的角度创作了此诗。

翻译注释

翻译

近来对牡丹真是没有什么办法,数万钱才能买一株。

令天早晨才得以明明白白地看见,那牡丹也同蜀葵不差多少。

注释

(1)近来无奈牡丹何:无奈······何,没有什么办法。

(2)窠:棵,株。

(3)共:一样。

(4)戎葵:即蜀葵。又名吴葵,一丈红。花有红、紫、白等色。花供观赏,根可入药。

(5)校:相差。

全文拼音版

dān
jìnláinàidānshùshíqiānqiánmǎi
jīnzhāoshǐfēnmíngjiàngòngróngkuíjiàoduō

作者介绍

柳浑(715—789),字夷旷,又字惟深,襄阳(今湖北襄阳县)人。唐玄宗天宝元年(742)进士,历监察御史、尚书右丞等职。贞元三年,官兵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本(宰相)。仅存诗一首。

相关推荐

牡丹

〔唐代〕徐凝

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

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

牡丹

〔唐代〕薛涛

去春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

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

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

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

牡丹种曲

〔唐代〕李贺

莲枝未长秦蘅老,走马驮金斸春草。

水灌香泥却月盘,一夜绿房迎白晓。

美人醉语园中烟,晚华已散蝶又阑。

梁王老去罗衣在,拂袖风吹蜀国弦。

归霞帔拖蜀帐昏,嫣红落粉罢承恩。

檀郎谢女眠何处?楼台月明燕夜语。

牡丹

〔唐代〕李商隐

锦帏初卷卫夫人,绣被犹堆越鄂君。

垂手乱翻雕玉佩,折腰争舞郁金裙。

石家蜡烛何曾剪,荀令香炉可待熏。

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

牡丹亭记题词

〔明代〕汤显祖

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必因荐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

传杜太守事者,仿佛晋武都守李仲文、广州守冯孝将儿女事。予稍为更而演之。至于杜守收考柳生,亦如汉睢阳王收考谈生也。

嗟夫,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自非通人,恒以理相格耳。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邪!

牡丹

〔唐代〕韩琮

桃时杏日不争浓,叶帐成阴始放红。

晓艳远分金掌露,暮香深惹玉堂风。

名移兰杜千年后,贵擅笙歌百醉中。

如梦如仙忽零落,暮霞何处绿屏空。

牡丹

〔元代〕李孝光

富贵风流拔等伦,百花低首拜芳尘。

画栏绣幄围红玉,云锦霞裳蹋翠裀。

天上有香能盖世,国中无色可为邻。

名花也自难培植,合废天公万斛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