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句原文翻译
近来无奈牡丹何,数十千钱买一窠。
近来对牡丹真是没有什么办法,数万钱才能买一株。
今朝始得分明见,也共戎葵不校多。
令天早晨才得以明明白白地看见,那牡丹也同蜀葵不差多少。
注释
(1)近来无奈牡丹何:无奈······何,没有什么办法。
(2)窠:棵,株。
(3)共:一样。
(4)戎葵:即蜀葵。又名吴葵,一丈红。花有红、紫、白等色。花供观赏,根可入药。
(5)校:相差。
近来无奈牡丹何,数十千钱买一窠。
今朝始得分明见,也共戎葵不校多。
近来无奈牡丹何,数十千钱买一窠。
近来对牡丹真是没有什么办法,数万钱才能买一株。
今朝始得分明见,也共戎葵不校多。
令天早晨才得以明明白白地看见,那牡丹也同蜀葵不差多少。
(1)近来无奈牡丹何:无奈······何,没有什么办法。
(2)窠:棵,株。
(3)共:一样。
(4)戎葵:即蜀葵。又名吴葵,一丈红。花有红、紫、白等色。花供观赏,根可入药。
(5)校:相差。
《牡丹》是唐代诗人柳浑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以轻松平淡语言作侧面讥刺。前两句叹牡丹价格昂贵而豪家权门挥金如土满不在乎。三句转出,末句直抑。以物比物,写牡丹花与普通蜀葵花差不多。全诗谴责官僚贵族豪华奢侈,任意挥霍民膏民血,同时流露出反对奢靡浪费和对民生疾苦的隐忧关心之情。
《牡丹》这首诗约作于唐德宗大历末年(777—779),一说作于唐代宗贞元初年(785—787)。牡丹,享有“国色天香”之誉。其花色鲜艳,姿态优美,清香宜人,雍容华贵,中国人民历来都把社丹作为吉祥、幸福和繁荣昌盛的象征。自古就有植牡丹、赏牡丹、吟咏社丹的习俗。尤其在唐代,特别是大历、贞元年间,更是盛极一时。达官贵人,爱牡丹如狂,“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白居易《买花》)。所谓“花开时一节动京城”正是这种狂热的生动写照。与白居易同时的李肇曾在《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三十余年矣。每春暮,车马若狂,以不耽玩为耻。执金吾铺官围外寺观,种以求利,一春有值数万者”。这种极不正常的现象,当时就有很多诗人加以抨击。如白居易《买花》诗:“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柳浑对为买花而挥金如土的富贵闲人及当时赏花成狂的不正常现象也是极为不满的,于是从新奇的角度创作了此诗。
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
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
丹景春醉容,明月问归期。
闲花眼底千千种,此种人间擅最奇。
国色天香人咏尽,丹心独抱更谁知。
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
竞夸天下无双艳,独立人间第一香。
桃时杏日不争浓,叶帐成阴始放红。
晓艳远分金掌露,暮香深惹玉堂风。
名移兰杜千年后,贵擅笙歌百醉中。
如梦如仙忽零落,暮霞何处绿屏空。
似共东风别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
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
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
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秾华过此身。
牡丹一朵值千金,将谓从来色最深。
今日满栏开似雪,一生辜负看花心。
富贵风流拔等伦,百花低首拜芳尘。
画栏绣幄围红玉,云锦霞裳蹋翠裀。
天上有香能盖世,国中无色可为邻。
名花也自难培植,合废天公万斛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