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澳青青水一湾

〔清代〕郑板桥

渭川千亩入秦关,淇澳青青水一湾。

两地高风来拱向,中间突兀太行山。

作品简介

《淇澳青青水一湾》是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以地理意象并置,寄寓对高洁品格的礼赞。前两句“渭川千亩入秦关,淇澳青青水一湾”并列陕西渭川竹海与河南淇澳竹园(《诗经》中象征君子之德的典故),以“千亩”与“一湾”形成宏大与幽微的对比;后两句“两地高风来拱向,中间突兀太行山”以“高风”双关清风与风骨,而“太行山”突兀耸立,既为地理屏障,亦喻坚贞不移的精神砥柱。全诗借竹写人,融地理、典故于一体,语言简劲,意境雄浑,展现了郑板桥对文人风骨的推崇。

翻译注释

翻译

渭川的千亩竹林延伸进入关中地区,淇水弯曲处的青竹环绕着一湾流水。

两地象征君子风操的竹子遥遥相向,而中间是高耸的太行山。

注释

(1)渭川:渭川、淇澳,中国古代著名的产竹基地。淇澳,本作“淇奥”。淇水弯曲处。

(2)秦关:原指秦地关塞。此指关中地区。

(3)两地:指渭川和淇澳。

(4)高风:高尚的风操。

(5)突兀:高耸的。

全文拼音版

qīngqīngshuǐwān
wèichuānqiānqínguānqīngqīngshuǐwān
liǎnggāofēngláigǒngxiàngzhōngjiāntàihángshān

作者介绍

郑燮(1693—1765),名燮,字克柔,号板桥,清代书画家、文学家,江苏兴化人,“扬州八怪”之一。擅画兰竹,书法自创“六分半书”,兼融隶楷,风格奇崛。其诗直抒胸臆,如《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彰显孤傲品格。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为官清廉,后因赈灾忤逆上司罢官,卖画为生。诗书画皆重个性表达,主张“删繁就简”,对后世文人艺术影响深远。

相关推荐

岳阳楼

〔明代〕杨基

春色醉巴陵,阑干落洞庭。

水吞三楚白,山接九疑青。

空阔鱼龙气,婵娟帝子灵。

何人夜吹笛,风急雨冥冥。

宜阳别元明用觞字韵

〔宋代〕黄庭坚

霜须八十期同老,酌我仙人九酝觞。

明月湾头松老大,永思堂下草荒凉。

千林风雨莺求友,万里云天雁断行。

别夜不眠听鼠啮,非关春茗搅枯肠。

唐多令·寒食

〔明代〕陈子龙

碧草带芳林,寒塘涨水深。五更风雨断遥岑。雨下飞花花上泪,吹不去,雨难禁。

双缕绣盘金,平沙油壁侵。宫人斜外柳阴阴。回首西陵松柏路,肠断也,结同心。

学舍记

〔宋代〕曾巩

予幼则从先生受书,然是时,方乐与家人童子嬉戏上下,未知好也。十六七时,窥六经之言,与古今文章有过人者,知好之,则于是锐意欲与之并。而是时,家事亦滋出。

由斯以来,西北则行陈、蔡、谯、苦、淮、汴、睢、泗,出于京师;东方则绝江舟漕河之渠,逾五湖,并封、禺、会稽之山,出于东海上;南方则载大江,临夏口而望洞庭,转彭蠡,上庾岭,由浈阳之泷,至南海上。此予之所涉世而奔走也。

蛟鱼汹涌湍石之川,巅崖莽林貙虺之聚,与夫雨旸寒燠、风波雾毒不测之危,此予之所单游远寓而冒犯以勤也。衣食药物,庐舍器用,箕筥碎细之间,此予之所经营以养也。

天倾地坏,殊州独哭,数千里之远,抱丧而南,积时之劳,乃毕大事,此予之所遘祸而忧艰也。太夫人所志,与夫弟婚妹嫁,四时之祠,属人外亲之问,王事之输,此予之所皇皇而不足也。

予于是力疲意耗,而又多疾,言之所序,盖其一二之粗也。得其闲时,挟书以学,于夫为身治人,世用之损益,考观讲解,有不能至者。故不得专力尽思,琢雕文章,以载私心难见之情,而追古今之作者为并,以足予之所好慕,此予之所自视而嗟也。

今天子至和之初,予之侵扰多事故益甚,予之力无以为,乃休于家,而即其旁之草舍以学。或疾其卑,或议其隘者,予顾而笑曰:“是予之宜也。予之劳心困形,以役于事者,有以为之矣。予之卑巷穷庐,冗衣砻饭,芑苋之羹,隐约而安者,固予之所以遂其志而有待也。予之疾则有之,可以进于道者,学之有不至。至于文章,平生之所好慕,为之有不暇也。若夫土坚木好、高大之观,固世之聪明豪隽挟长而有恃者所得为,若予之拙,岂能易而志彼哉?”

遂历道其少长出处,与夫好慕之心,以为《学舍记》。

雁儿落带得胜令·退隐

〔元代〕张养浩

去来山更佳,去去山如画,山因去晦明,去共山高下。

倚仗立去沙,回首见山家,野鹿眠山草,山猿戏野花。去霞,我爱山无价,看时,行踏,去山也爱咱。

临江仙·金谷无烟宫树绿

〔宋代〕辛弃疾

金谷无烟宫树绿,嫩寒生怕春风。博山微透暖薰笼。小楼春色里,幽梦雨声中。

别浦鲤鱼何日到,锦书封恨重重。海棠花下去年逢。也应随分瘦,忍泪觅残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