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行

〔清代〕黄景仁

男儿作健向沙场,自爱登台不望乡。

太白高高天尺五,宝刀明月共辉光。

作品简介

《少年行》是清代诗人黄景仁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前两句描写雄健的少年甘愿驰骋疆场、保卫祖国,后两句写登于高台,宝刀明月,交相辉映,少年正意气风发。这首诗描写了一个英姿勃勃的少年形象,同时抒写了诗人正值盛年的豪情壮志以及远大的抱负。全诗语句清新劲健,流畅自然,毫无做作之感。

创作背景

《少年行》这首诗作于清乾隆三十八年(1766),诗人年值十八岁,意气风发,负笈游学扬州,这时他血气方刚,对未来满怀憧憬,十分渴望为国家而献身,建立一番功业。于是慷慨激昂地写了这首诗来借以抒发豪情壮志。

翻译注释

翻译

好男儿振奋雄心戍边卫国奔赴沙场,喜欢登上高台远眺,却不是为了望乡。

高台上仿佛一伸手就能把太白星摘到,腰间宝刀与天边明月相映着进射寒光。

注释

(1)少年行:乐府《杂曲歌辞》题名。内容多咏少年轻生重义、任侠游乐之事。

(2)作健:振作强健之气。用乐府歌辞《企喻歌》“男儿欲作健。”

(3)沙场:战场。王翰《凉州曲》:“醉卧沙场翠莫笑。”

(4)太白:山名,在今陕西鄘县东南。用《三秦记》:“武功太白,去天三百。”

(5)天尺五:离天一尺五,极写山高。

(6)共辉光:相映生辉。

全文拼音版

shàoniánxíng
nánérzuòjiànxiàngshāchǎngàidēngtáiwàngxiāng
tàibáigāogāotiānchǐbǎodāomíngyuègònghuīguāng

作者介绍

黄景仁(1749—1783),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人。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集》。

黄景仁的诗

相关推荐

少年游·离多最是

〔宋代〕晏几道

离多最是,东西流水,终解两相逢。浅情终似,行云无定,犹到梦魂中。

可怜人意,薄于云水,佳会更难重。细想从来,断肠多处,不与这番同。

少年子

〔唐代〕李白

青云少年子,挟弹章台左。

鞍马四边开,突如流星过。

金丸落飞鸟,夜入琼楼卧。

夷齐是何人?独守西山饿。

少年

〔唐代〕李商隐

外戚平羌第一功,生年二十有重封。

直登宣室螭头上,横过甘泉豹尾中。

别馆觉来云雨梦,后门归去蕙兰丛。

灞陵夜猎随田窦,不识寒郊自转蓬。

少年行

〔唐代〕刘长卿

射飞夸侍猎,行乐爱联镳。

荐枕青蛾艳,鸣鞭白马骄。

曲房珠翠合,深巷管弦调。

日晚春风里,衣香满路飘。

少年游·江南节物

〔宋代〕杨亿

江南节物,水昏云淡,飞雪满前村。千寻翠岭,一枝芳艳,迢递寄归人。

寿阳妆罢,冰姿玉态,的的写天真。等闲风雨又纷纷,更忍向、笛中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