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窦侍御灵云南亭宴诗得雷字

〔唐代〕高适

凉州近胡,高下其池亭,盖以耀蕃落也。幕府董帅雄勇,径践戎庭,自阳关而西,犹枕席矣。军中无事,君子饮食宴乐,宜哉。白简在边,清秋多兴,况水具舟楫,山兼亭台,始临泛而写烦。俄登陟以寄傲,丝桐徐奏,林木更爽,觞蒲萄以递欢,指兰茝而可掇。胡天一望,云物苍然,雨萧萧而牧马声断,风袅袅而边歌几处,又足悲矣。员外李公曰:七日者何?牛女之夕也。夫贤者何得谨其时,请赋南亭诗,列之于后。

人幽宜眺听,目极喜亭台。

风景知愁在,关山忆梦回。

秪言殊语默,何意忝游陪。

连唱波澜动,冥搜物象开。

新秋归远树,残雨拥轻雷。

檐外长天尽,尊前独鸟来。

常吟塞下曲,多谢幕中才。

河汉徒相望,嘉期安在哉。

作品简介

《陪窦侍御灵云南亭宴诗得雷字》是唐代诗人高适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此诗主要写登灵云池南亭的所见所感诗人“冥搜物象”,用生动自然的笔墨描写了雨后初晴、风烟俱净的塞外山川之美。

创作背景

高适有《送窦侍御知河西和籴还京序》,言及窦侍御还京时在“八月既望”;文中称哥舒翰为“凉公”,哥舒翰封凉国公是在天宝十二载(753)五月收复九曲之后,九月赐爵西平郡王之前;而此诗序中云“七日”“牛女之夕”,可推知此诗为天宝十二载秋七夕作于河西幕府中。

翻译注释

翻译

人在清闲时最适宜远望聆听,喜欢在高台小亭中极目远望。

眼前的风景让人心中感到愁闷,依稀记得在梦中曾几次飞回那万里之外的关山。

只言片语间,诸人或说话,或沉默,各有不同,我只是陪着游览而已。

连续的歌唱声中,只见波澜荡动;寻幽揽胜中景物的气象渐渐开朗。

远树空濛,让人感到初秋来临,断续的雨声里,偶尔响起轻微的雷鸣。

望着屋檐外旷远的天空的尽头,只见那孤独的鸟儿在我们举杯时飞来。

我常吟诵“塞下曲”,面对幕府中诸多才俊之士,甚感惭愧。

牛郎织女徙然在天河两边相望,相会之期哪里有呢?

注释

(1)秪:仅仅,只。

(2)忝:辱,引申为愧,为谦词。

(3)冥搜:寻访于幽远之处。

(4)尊:通“樽’,酒杯。

(5)谢:惭愧。

(6)嘉期:指七月初七。

全文拼音版

péidòushìlíngyúnnántíngyànshīléi
rényōutiàotīngtíngtái
fēngjǐngzhīchóuzàiguānshānmènghuí
zhīyánshūtiǎnyóupéi
liánchànglándòngmíngsōuxiàngkāi
xīnqiūguīyuǎnshùcányōngqīngléi
yánwàizhǎngtiānjǐnzūnqiánniǎolái
chángyínsāixiàduōxièzhōngcái
hànxiāngwàngjiāānzàizāi

作者介绍

高适(704—765),字达夫,唐代著名边塞诗人,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其诗雄浑豪放,多写边塞风光与军旅生活,与岑参并称“高岑”,代表作《燕歌行》《别董大》等慷慨悲壮,展现盛唐气象。早年潦倒,后从军边塞,官至淮南、剑南节度使,封渤海县侯,是唐代诗人中仕途最显达者之一。诗风质朴刚健,充满建功立业之志,为边塞诗派杰出代表。

高适的诗

相关推荐

陪窦侍御泛灵云池

〔唐代〕高适

白露时先降,清川思不穷。

江湖仍塞上,舟楫在军中。

舞换临津树,歌饶向迥风。

夕阳连积水,边色满秋空。

乘兴宜投辖,邀欢莫避骢。

谁怜持弱羽,犹欲伴鹓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