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望帝把自己的幽恨托身于杜鹃,佳人奏瑟中含有对青春年华逝去的幽怨。
一般诗人都喜爱李商隐西昆体的诗,风格美好,只可惜却没有人为他的作品像郑玄注古书那样作出完美注解。
注释
(1)西昆:宋初杨亿、钱惟演等人写诗仿效晚唐李商隐,以用典、华丽为特色,被称为西昆体,这里指李商隐的诗。
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望帝把自己的幽恨托身于杜鹃,佳人奏瑟中含有对青春年华逝去的幽怨。
一般诗人都喜爱李商隐西昆体的诗,风格美好,只可惜却没有人为他的作品像郑玄注古书那样作出完美注解。
(1)西昆:宋初杨亿、钱惟演等人写诗仿效晚唐李商隐,以用典、华丽为特色,被称为西昆体,这里指李商隐的诗。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
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
诗解穷人我未空,想因诗尚不曾工。
熊鱼自笑贪心甚,既要工诗又怕穷。
只眼须凭自主张,纷纷艺苑漫雌黄。
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
【第1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第2章】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第3章】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第4章】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第5章】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第6章】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第7章】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第8章】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第9章】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第10章】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
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第11章】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第12章】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第13章】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第14章】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第15章】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
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第16章】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
奇外无奇更出奇,一波才动万波随。
只知诗到苏黄尽,沧海横流却是谁?
东野穷愁死不休,高天厚地一诗囚。
江山万古潮阳笔,合在元龙百尺楼。
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
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