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八首》是晋代文学家左思的组诗作品。这八首诗名为咏史诗,实为咏怀诗,诗人借古人古事来浇心中之块垒。组诗以深厚的社会内容,熔铸着诗人的平生理想,是研究左思的重要资料,在中国诗歌创作历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这组诗的艺术特色主要有两点:第一,力矫太康颓靡文风,承继建安雄健骨力;第二,才志结合,浑然一体。
咏史八首·其六
荆轲饮燕市,酒酣气益震。
哀歌和渐离,谓若傍无人。
虽无壮士节,与世亦殊伦。
高眄邈四海,豪右何足陈。
贵者虽自贵,视之若埃尘。
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咏史八首》写于左思早年,具体写作时间难以断定。仅从诗提供的情况看,大体可以说写在左思入洛阳不久,晋灭吴之前。诗中写到左思在洛阳的生活以及这种生活所形成的特有感情。左思是因为他的妹妹左棻被选入宫而举家来到洛阳的。晋武帝泰始元年(273),晋武帝选中级以上文武官员家的处女入宫,次年又选下级文武官员及普通士族家的处女五千人入宫。左思的父亲为殿中侍御史。左思入洛阳的时间,大体可以断定在泰始元年以后。
翻译注释
翻译
荆轲和高渐离是好朋友,他们在燕市喝酒,喝到尽兴时,气冲牛斗。
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慷慨悲歌,旁若无人。
此时,荆轲虽然还未做刺杀秦王的壮举,但他豪气冲天,傲视天下的英雄气慨也与世人不同。
他不把天下四海放在眼里,更别说那些豪门贵族啦。
豪门贵族自以为贵,但在荆轲看来却如埃尘。
那些有才学而出身寒门的人,虽然因贫寒自以为贱,但在荆轲心里却重如千钧。
注释
(1)荆轲:战国齐人,好读书击剑,为燕太子丹刺秦王,失败被杀。
(2)燕市:燕国的都市。
(3)酒酣:酒喝得痛快,兴致正浓。
(4)震:威。
(5)渐离:即高渐离,燕人,善击筑。
(6)谓:以为。据《史记·刺客列传》记载,荆轲在燕国时,和燕国的狗屠及会击筑的高渐离是好朋友,经常一起在市中喝酒,酒喝得痛快时,高渐离击筑,荆轲哀歌相和,已而二人对泣,旁若无人。
(7)无壮士节:指刺秦王未成功。节,操守。
(8)与世殊伦:与社会上一般人不同。伦,辈。
(9)邈:小。
(10)四海:犹天下。
(11)豪右:世家大族。古时以右为上,所以称世家大族为右族。
(12)陈:陈述。
(13)贵者:指豪右。
(14)自贵:自以为贵。
(15)贱者:指荆轲。
(16)自贱:自以为贱。
(17)钧:量名,三十斤为一钧。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左思的诗
相关推荐
咏怀古迹五首·其五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咏史八首·其二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咏怀八十二首·其十七
独坐空堂上,谁可与欢者?
出门临永路,不见行车马。
登高望九州,悠悠分旷野。
孤鸟西北飞,离兽东南下。
日暮思亲友,晤言用自写。
咏史
三王德弥薄,惟后用肉刑。
太苍令有罪,就递长安城。
自恨身无子,困急独茕茕。
小女痛父言,死者不可生。
上书诣北阙,阙下歌鸡鸣。
忧心摧折裂,晨风扬激声。
圣汉孝文帝,恻然感至情。
百男何愦愦,不如一缇萦。
咏廿四气诗·寒露九月节
寒露惊秋晚,朝看菊渐黄。
千家风扫叶,万里雁随阳。
化蛤悲群鸟,收田畏早霜。
因知松柏志,冬夏色苍苍。
咏蚊
饱去樱桃重,饥来柳絮轻。
但知离此去,不用问前程。
咏芭蕉
芭蕉叶叶为多情,一叶才舒一叶生。
自是相思抽不尽,却教风雨怨秋声。
咏怀八十二首·其三十一
驾言发魏都,南向望吹台。
萧管有遗音,梁王安在哉?
战士食糟糠,贤者处蒿莱。
歌舞曲未终,秦兵已复来。
夹林非吾有,朱宫生尘埃。
军败华阳下,身竟为土灰。
咏梧桐
高梧百尺夜苍苍,乱扫秋星落晓霜。
如何不向西州植,倒挂绿毛幺凤皇。
咏乌
日里飏朝彩,琴中伴夜啼。
上林如许树,不借一枝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