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清漪衔苑》是南宋词人吴文英的一首婉约词。此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宫廷苑囿的华美景色,融入神话意象与文人雅趣。上阕“清漪衔苑”“璇题秋影”勾勒出富丽堂皇的宫苑秋景,而“素娥微步”则引入月宫仙子的飘逸想象;下阕转写城外湖山,以“莺花翰林”“彩毫飞墨”暗喻才情纵横,结尾“春夜梦中”透露出对仕途与理想的朦胧追忆。全词辞藻密丽,时空交错,体现了吴文英“密丽深曲”的典型风格。
声声慢·清漪衔苑
清漪衔苑,御水分流,阿阶西北青红。朱栱浮云,碧窗宿雾濛濛。璇题净横秋影,笑南飞、不过新鸿。延桂影,见素娥梳洗,微步琼空。
城外湖山十里,想无时长敞,罨画帘栊。暗柳回堤,何须系马金狨。莺花翰林千首,彩毫飞、海雨天风。凤池上,又相思、春夜梦中。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声声慢·清漪衔苑》此词具体创作时间不详,推测为吴文英晚年居临安(今杭州)时所作。词中“御水分流”“凤池”等意象指向皇家园林,或为词人游历宫苑后的感怀。吴文英一生未第,长期以幕僚身份周旋于权贵之间,词中“相思春梦”可能暗含对功名的怅惘。另一说认为此词是为某位显贵而作的应制词,通过铺陈景物隐晦表达颂美之意。
翻译注释
翻译
清澈的池水环绕着宫苑,皇家的河流分岔流淌,西北角的台阶呈现出青红相间的色彩。红色的斗拱高耸入云,碧绿的窗棂笼罩在朦胧的夜雾中。玉饰的檐头清净地映着秋日的光影,可笑那南飞的鸿雁,也飞不过这宫苑的上空。桂树的影子缓缓伸展,仿佛看见嫦娥正在梳洗,在洁净的天空中轻轻漫步。
城外连绵十里的湖光山色,想来是常年敞开着如诗如画的窗景。岸边的柳树幽暗地环绕着堤岸,哪里需要用金狨皮装饰的马缰绳来系马呢?在这莺飞草长的景致中,翰林院的文人写下千首诗篇,五彩的笔锋挥洒自如,仿佛带着海雨天风的气势。在中书省的官署里,又在春夜的梦中,涌起了相思之情。
注释
(1)清漪:水清澈而有波纹。
(2)濛濛:迷茫貌。
(3)璇题:玉饰的椽头。
(4)罨画:色彩鲜明的绘画。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相关推荐
声声慢·寻寻觅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声声慢·嘲红木犀
开元盛日,天上栽花,月殿桂影重重。十里芬芳,一枝金粟玲珑。管弦凝碧池上,记当时、风月愁侬。翠华远,但江南草木,烟锁深宫。
只为天姿冷澹,被西风酝酿,彻骨香浓。枉学丹蕉,叶底偷染妖红。道人取次装束,是自家、香底家风。又怕是,为凄凉、长在醉中。
声声慢·滁州旅次登楼作和李清宇韵
征埃成阵,行客相逢,都道幻出层楼。指点檐牙高处,浪拥云浮。今年太平万里,罢长淮、千骑临秋。凭栏望,有东南佳气,西北神州。
千古怀嵩人去,还笑我、身在楚尾吴头。看取弓刀,陌上车马如流。从今赏心乐事,剩安排、酒令诗筹。华胥梦,愿年年、人似旧游。
声声慢·陪幕中饯孙无怀于郭希道池亭闰重九前一日
檀栾金碧,婀娜蓬莱,游云不蘸芳洲。露柳霜莲,十分点缀成秋。新弯画眉未稳,似含羞、低护墙头。愁送远,驻西台车马,共惜临流。
知道池亭多宴,掩庭花、长是惊落秦讴。腻粉阑干,犹闻凭袖香留。输他翠涟拍甃,瞰新妆、时浸明眸。帘半卷,带黄花、人在小楼。
声声慢·秋声
黄花深巷,红叶低窗,凄凉一片秋声。豆雨声来,中间夹带风声。疏疏二十五点,丽谯门、不锁更声。故人远,问谁摇玉佩,檐底铃声?
彩角声吹月堕,渐连营马动,四起笳声。闪烁邻灯,灯前尚有砧声。知他诉愁到晓,碎哝哝、多少蛩声!诉未了,把一半、分与雁声。
声声慢·隐括渊明停云诗
停云霭霭,八表同昏,尽日时雨濛濛。搔首良朋,门前平陆成江。春醪湛湛独抚,限弥襟、闲饮东窗。空延伫,恨舟车南北,欲往何从。
叹息东园佳树,列初荣枝叶,再竞春风。日月于征,安得促席从容。翩翩何处飞鸟,息庭树、好语和同。当年事,同几人、亲友似翁。
声声慢·辛丑十一月十九日味聃赋落叶词见示感和
鸣螀颓墄,吹蝶空枝,飘蓬人意相怜。一片离魂,斜阳摇梦成烟。香沟旧题红处,拚禁花、憔悴年年。寒信急、又神宫凄奏,分付哀蝉。
终古巢鸾无分,正飞霜金井,抛断缠棉。起舞回风,才知恩怨无端。天阴洞庭波阔,夜沈沈、流恨湘弦。摇落事,向空山、休问杜鹃。
声声慢·别四明诸友归杭
山风古道,海国轻车,相逢只在东瀛。淡泊秋光,恰似此日游情。休嗟鬓丝断雪,喜闲身、重渡西泠。又溯远,趁回潮拍岸,断浦扬舲。
莫向长亭折柳,正纷纷落叶,同是飘零。旧隐新招,知住第几层云。疏篱尚存晋菊,想依然、认得渊明。待去也,最愁人、犹恋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