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

〔近代〕毛泽东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

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作品简介

《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是毛泽东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作者根据照片的内容和生活的实际情况,塑造了“劲松”和“仙人洞”两个主要形象,然后让“暮色”“乱云”“险峰”等次要形象作为背景,从而构成了庐山仙人洞这一“无限风光”的艺术境界,蕴含着一种深刻的哲理,表现了一种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全诗语言通俗自然,风格含蓄遒劲,寄情于景,寓理于景,形象生动,气势宏伟。

创作背景

1961年8月下旬至9月下旬,中共中央在庐山举行工作会议,讨论工业、财贸、教育、科技等问题,以便深入贯彻“调整、巩固、充分、提高”的八字方针,是国民经济走出困境。由于时处“三年困难”时期,一方面有国际反华势力对我国的封锁及施加压力,另一方面由于作者本人在前一时期的失误,作者此时的心态较为复杂,处境也相当困难。作诗之日,是作者引以为豪的“秋收起义”三十四周年纪念日。因此,作者此时心中虽有忧愤苍凉成份,但更多的却是作者性格中的坚韧自信及不畏压力的奋争精神。本诗写于1961年9月9日,首次发表于1963年12月版《毛泽东诗词》。

翻译注释

翻译

看那苍茫暮色中遒劲有力的松树,乱云飞快地走过它的身旁,犹自从从容容。

这里有个天然而生的仙人洞,无穷无尽的风光,其实在那最险峻的绝顶高峰。

注释

(1)李进:即江青。

(2)仙人洞:在庐山佛手岩下,牯岭之西,历来为游庐山必到之处。海拔一千零四十九米,飞崖绝壁,古木参天。洞是自然形成的,高约两丈,深广各三四丈,相传为唐朝仙人吕洞宾所居,后来明代仙人周颠也曾在此修行。洞中有石建的吕祖龛,龛后有一滴泉,泉水自岩上滴下,终年不断,环以石栏,名为“一滴泉”。洞外有白鹿升仙台,台上还有“御碑亭”,亭中树立着“周颠仙碑”,系明太祖朱元璋亲笔书写。

(3)劲松:挺立在山崖上的松树。

(4)仍从容:指飞渡的乱云从容不迫。

(5)天生:天设地造,未加人工修饰。

(6)险峰:在山崖上才能领略到这样这样无限的风光。

全文拼音版

jué··wèijìntóngzhìsuǒshèshānxiānréndòngzhào
cāngmángkànjìnsōngluànyúnfēiréngcóngróng
tiānshēngxiānréndòngxiànfēngguāngzàixiǎnfēng

相关推荐

七律·有所思

〔近代〕毛泽东

正是神都有事时,又来南国踏芳枝。

青松怒向苍天发,败叶纷随碧水驰。

一阵风雷惊世界,满街红绿走旌旗。

凭栏静听潇潇雨,故国人民有所思。

七哀诗三首·其三

〔两汉〕王粲

边城使心悲,昔吾亲更之。

冰雪截肌肤,风飘无止期。

百里不见人,草木谁当迟。

登城望亭燧,翩翩飞戍旗。

行者不顾反,出门与家辞。

子弟多俘虏,哭泣无已时。

天下尽乐土,何为久留兹。

蓼虫不知辛,去来勿与谘。

七步诗

〔两汉〕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七哀诗

〔两汉〕曹植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借问叹者谁?言是宕子妻。

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

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

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

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七夕

〔唐代〕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七谏·初放

〔两汉〕东方朔

平生于国兮,长于原野。

言语讷涩兮,又无强辅。

浅智褊能兮,闻见又寡。

数言便事兮,见怨门下。

王不察其长利兮,卒见弃乎原野。

伏念思过兮,无可改者。

群众成朋兮,上浸以惑。

巧佞在前兮,贤者灭息。

尧舜圣已没兮,孰为忠直?

高山崔巍兮,流水汤汤。

死日将至兮,与麋鹿同坑。

块兮鞠,当道宿。

举世皆然兮,余将谁告?

斥逐鸿鹄兮,近习鸱枭。

斩伐橘柚兮,列树苦桃。

便娟之修竹兮,寄生乎江潭。

上葳蕤而防露兮,下泠泠而来风。

孰知其不合兮,若竹柏之异心。

往者不可及兮,来者不可待。

悠悠苍天兮,莫我振理。

窃怨君之不寤兮,吾独死而后已。